馬曉婕馬曉嬋
(1.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山西省大同市北岳中學,山西 大同 037006)
音樂教學中的鋼琴伴奏
馬曉婕1馬曉嬋2
(1.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山西省大同市北岳中學,山西 大同 037006)
鋼琴伴奏藝術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音樂教學中鋼琴伴奏與獨奏的區(qū)別、鋼琴伴奏者在伴奏中的受益、深入了解作品風格及聲樂與器樂作品伴奏的差異四方面進行闡述,旨在增進大家對鋼琴伴奏藝術的了解重視,共同提高鋼琴伴奏水平。
音樂教學;鋼琴伴奏;演奏;音樂作品風格
在音樂表演中,鋼琴伴奏是一門獨立的、專門的表演藝術。目前在鋼琴伴奏的教學過程與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人才培養(yǎng)與實際需要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了高質量的伴奏人才數(shù)量不足的問題出現(xiàn)。在我們的音樂實踐中,包括高校音樂教育、社會團體組織等等,都十分需要鋼琴伴奏。但有相當一部分鋼琴專業(yè)的學生,是不愿意承擔伴奏這個角色的;也有的同學自己想彈好伴奏,但力不從心,苦于沒有必要的指導。
下面,我把在學習及音樂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及彈伴奏的體會分以下四點來闡述。
鋼琴專業(yè)的學生大多時候是在“自我欣賞、個人陶醉”式的演奏,他們更習慣于獨自練習,而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小的團體中,作為合作者來練習并傾聽自己的琴聲及雙方的合作。因為缺乏合作,所以在實踐中給別人伴奏時就會出現(xiàn)你演你的,我演我的,顧不上去聽對方的聲音的現(xiàn)象,造成“水火不相容”的音樂。比如有的同學在伴奏時像彈獨奏曲一樣,好心地認為力度越強效果就越棒,沒想到卻適得其反,喧賓奪主;還有的把自己的角色搞混了,伴奏本身是綠葉,被伴奏者才是紅花,而有些伴奏者憑著自己主觀對作品的感受、理解來處理樂曲的強弱力度、速度快慢和情緒變化,從而使被伴奏者變成了“追隨者”,變成了“綠葉”,不能發(fā)揮應有水平,音樂表現(xiàn)受到了約束和牽制。在一次用鋼琴伴奏的器樂獨奏演出結束后,曾有人遺憾地說:“這哪是在伴奏?分明是獨奏!”所以平時要經(jīng)常有意識地彈某些伴奏,時時要傾聽,處處講默契。
把鋼琴伴奏彈得如同獨奏一樣固然不妥,不過,如果把伴奏僅僅當成是聲樂或器樂獨奏的附屬、陪襯,那也顯得有些消極被動了。比如:合作者趕拍子,伴奏也跟著趕,合作者拖節(jié)奏伴奏也跟著拖、隨聲附和,而沒有去協(xié)助調整;當伴奏部分是主旋律時,彈奏仍然是一帶而過、輕描淡寫;當樂曲進入高潮部分時,伴奏沒有推波助瀾、烘托氣氛,而是“穩(wěn)坐釣魚臺”。這些現(xiàn)象都會使演唱或演奏者單槍匹馬、孤軍奮戰(zhàn),而得不到伴奏的補充、烘托,從而削弱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如果既能正確理解發(fā)揮鋼琴伴奏的功用,又能把伴奏的表演質量彈得像獨奏曲,那聽眾將聽到更美好的音樂。
鋼琴伴奏講究的是默契,練習的秘訣是邏輯性,要用頭腦去工作,伴奏者可以先通過單獨練習,達到能基本按作品原速流暢彈奏,而不至于因不熟而干擾獨奏者,然后再進行合作練習,在合作過程中,伴奏者須積極聽取合作者的意見,在音樂院校的專業(yè)教學中,應首先聽取來自專業(yè)教師的指導要求,其次是作為藝術指導的伴奏教師,在演奏技巧上應更尊重專業(yè)教師的教學要求。下面來說一下鋼琴伴奏的合作步驟。
第一步:初步合作——伴奏者與合作者之間要有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聽覺上要逐漸從生疏到習慣于接納對方的音響,并在傾聽中發(fā)現(xiàn)雙方合作中的問題,做到心中有譜。為使聽覺、視覺照顧得更周到些,不要急于按原速合,鋼琴也可以輕一點彈,以便更仔細地聽對方。
第二步:細致磨練——合作雙方在初步練習之后,還應在細節(jié)上進行精細的加工處理,逐句磨合、逐段熟練,難點著重加強練習。統(tǒng)一雙方的音樂處理,即要求除了要有協(xié)調一致的音樂進行外,從樂音、樂句、樂段到雙方的音樂情感交流都必須達到心領神會的程度,才能算得上是合作較為熟練。
第三步:逐步完善——這一階段雙方合作的重點應放在音樂的表現(xiàn)力及完整性上,如果曲目較大、篇幅較長,就有必要養(yǎng)成中途不隨意打斷、完整地演奏完全曲的習慣,如有機會應爭取走走臺,并同時約請專家或同行朋友提提意見,采用錄音、錄像來對照檢查也是從客觀上來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的好辦法。
當伴奏者接觸到一位優(yōu)秀的合作者時,他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力、欣賞力和表現(xiàn)力都會受到對方的影響而有所提高,因為無論是聲樂或是不同器樂的演奏,其音樂語言是相通的。特別是在藝術院校,為不同專業(yè)的音樂學生伴奏時,可以受益于各位專業(yè)老師的指導。通過與不同人的合作、比較,伴奏者可以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xiàn)力,并且明白如何來辨別音樂表演質量的優(yōu)劣。
在某些鋼琴獨奏作品中,有些片段是模仿管弦樂音色效果的,如果對各種樂器不太了解的話,就很難產(chǎn)生共鳴。而作為伴奏,如果能經(jīng)常與不同的器樂學生合作,就會逐漸了解、發(fā)現(xiàn)各種樂器的特色,甚至會發(fā)現(xiàn)同一樂器在不同的音區(qū),也有音色上明顯的差異。比如小提琴極具穿透力的高音區(qū),柔美的中音區(qū),豐厚的低音區(qū);音色濃郁而堅實的大提琴;聲音明亮輝煌的小號;音色圓潤渾厚的黑管等等。伴奏者常與這些不同的樂器合作,會使自己的想象力更豐富,再演奏獨奏曲,遇到模仿其他樂器音色時,就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能準確地意識到是在模仿哪一種樂器。
在高校音樂學院,學生每年都會有畢業(yè)生音樂會,平時也有很多演出活動,這時伴奏者會有不同的合作對象,同時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音樂作品。有時演出任務重,而排練時間緊,伴奏者不得不在短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認譜、視奏,進入合作。甚至有時拿來一首新作品,馬上就要邊視奏邊合作,以便馬上應急演出。這就要求伴奏者提高自身的視奏能力,首先思想要高度集中,做到眼比手快——視覺反應要異常迅速,在手指彈奏前眼睛已提前看過樂譜。其次,還要有格外敏銳的聽覺反應,既要傾聽自己的彈奏,更要抓住獨奏或獨唱者的樂思。通過這種實踐訓練,伴奏者的潛能被極大限度地發(fā)掘出來,能力提高了,效率也隨之提高了。
任何音樂作品的成功表演,都是表演者在尊重原作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造。但有時由于伴奏者急于上手練習,忽視了作曲家及其作品風格以及樂譜上的有關標記,這樣演奏出來的作品不利于表達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容易偏離作品風格。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提高自身音樂修養(yǎng),平時注意積累一些知識,熟悉不同時代、不同作曲家的風格特點,了解他們的重要曲目,有的放矢地進行提高練習。比如古典作品,和諧勻稱又有分寸感;浪漫派作品,既強調豐富的內心情感,又強調自由抒發(fā)主觀情感;形形色色的近現(xiàn)代作品,往往通過非傳統(tǒng)調性、頻繁多變的和聲,以及音色、力度、節(jié)奏的變化對比,做一些朦朧閃爍的奇妙氣氛渲染,制造出特殊的藝術效果。為了能夠忠實地表現(xiàn)原作風格,就要不斷研究不同國籍、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作曲家風格,并進一步研究其某一作品在共性中的個性。這就給伴奏者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更艱難的任務,但通過這樣研究、練習,可以使伴奏水平逐步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人們常會好奇地問:“聲樂伴奏與器樂伴奏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認為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聲樂帶有歌詞。它是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兩者的有機結合,歌詞內容可以更準確地引導演唱者和伴奏者,使他們能更好地把音樂旋律轉化為作者所要表達的喜怒哀樂之情,從而使音樂打動人心。伴奏者在為聲樂作品伴奏時,除了要注重分析旋律線條,也要對歌詞的內涵進行深入的分析,配合好歌詞去伴奏。
2、有形與無形。一般樂器大多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物體,而聲樂卻是無形的。樂器是靠人來操縱的,而聲樂是演唱者直接通過自己人體內的聲源系統(tǒng),呼吸器官,共鳴腔體的綜合配合來發(fā)聲,通過演唱來抒發(fā)豐富情感的,它的變化更細膩。聲樂伴奏與器樂伴奏相比,前者要配合得更講究、細致一些。
3、靈活的聲樂演唱。聲樂具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靈活性,演唱者本人就相當于一件“活樂器”,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個性氣質、情緒等都因人而異,發(fā)聲器官、演唱方法也各不相同。在與伴奏者合作時,吐字發(fā)音、共鳴音量、音色音域都要配合得很默契,必要時可以靈活運用即興伴奏或移調等特殊技巧來伴奏。器樂伴奏也有其特殊之處:比如曲式結構往往較為復雜龐大,需要嚴謹?shù)亟M織布局;某些作品難度較大,需要艱苦的練習過程;有的前奏,間奏及尾奏規(guī)模大而份量重;要了解多種樂器的特性及大量曲目……總之,聲樂伴奏與器樂伴奏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雖有相對特殊之區(qū)別,而又無絕對難易之分,只要用心去專門研究,就能使自己的伴奏水平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鋼琴演奏與音樂教學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因此我們要遵循以教學促進演奏,演奏又反饋于教學的原則,鋼琴伴奏也從中體現(xiàn)了自身價值,讓我們共同把鋼琴伴奏這門藝術重視起來,努力提高我們的鋼琴伴奏藝術水平。
[1] [英]J.雷蒙德.托賓著,克紋譯.怎樣即興創(chuàng)作鋼琴伴奏.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8.
[2] 李斐嵐.鋼琴伴奏藝術縱橫.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8.
[3] 梁廣程,潘永璋.樂器法手冊.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