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睿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論歌唱情感的藝術表現
李 睿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歌唱是以聲音的美來表現作品的表演藝術,它能夠最深刻、最生動地反映人的感情,中國古代就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說法。音樂是情感的藝術,然而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許多歌者往往只注重用發(fā)聲技巧來表現作品,卻忽視了情感的表現,這樣演唱出的歌聲就會難以引起聽眾的共鳴,因此無法達到感動聽眾的效果。歌者要想較好地演唱一首歌曲,除了具備良好的歌唱技巧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把握住歌曲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加入自己真摯的情感,這樣才能把聽眾帶入歌曲的意境中,才能做到以情動人,收到演唱的預期效果。
歌唱;情感;藝術表現
著名音樂評論家李凌曾說過:“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唱歌就是唱情,聲音只是一個工具。”音樂貴在以情感人,情感是聲音的靈魂,聲樂藝術就是將內在情感表現出來的一種藝術方式,缺乏情感的音樂也就失去了靈魂顯得空洞蒼白。 所以歌唱者在演唱之前應對歌曲內容進行認真的分析,加入自己特有的演唱風格,將技巧訓練與發(fā)自內心的情感恰到好處的表達結合起來,才可以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作曲家與詩人通過深厚的寫作技巧運用優(yōu)美語言辭藻譜寫歌曲,歌唱家將這次曲子進行二次加工創(chuàng)作,這時歌聲和曲子相結合就構成了一種完整的聲樂藝術。但是要想把這種聲樂藝術完美的表達出來,要想讓歌曲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聽眾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到歌唱帶來的震撼和沖擊,那么就要求歌詞者必須做到準確的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讓優(yōu)美的聲音和內心真實的情感融合為一體。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歌唱者不僅僅要具備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唱功,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歌聲能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作品的靈魂,讓每一個聽眾都融入其中與歌聲產生共鳴,這就是情感表達帶來的美感。
當歌唱者面對一首作品,第一件事應該就是去了解整個作品的風格特點理解歌詞要表達的情感,不同的曲風要用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情感去詮釋,或悲傷或歡快,或激烈或淡雅。如山東民歌《包楞調》,如果換成新疆風格去演唱就無法傳達出歌曲本身想表達的那種情感,失去了情感的曲調也就顯得單調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歌唱時對情感的控制尤為重要,歌唱者要將自己的情感與歌聲融為一體但是又不能過度沉溺于情感而影響聲樂,比如《黃河怨》,歌詞的音調應該以凄涼幽怨為主,歌唱者可含淚演唱給觀眾一種置身于故事中的感覺,但歌唱者切記不能自己痛哭流涕影響演唱。
因此,歌唱者在演唱一首作品時,如果能掌控情感,把演唱技巧和情感相融合,擁有高超的唱功的同時用心去演唱,那么歌曲的風格就會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每位觀眾都身歷其境,這樣的歌唱才可以稱之為藝術。
歌曲是創(chuàng)作者內心情感的一種寄托,反映了作者當時的思想情感,所以研究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有利于歌唱者理解歌曲蘊藏的情感,從而準確把握歌曲的內容和思想。作者當時的生活狀況,社會政治、經濟條件等和作者個人創(chuàng)作的風格、思想密切相關,因此,要深刻地領會歌曲的內容和思想情感,就必須對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比如《黃河大合唱》,當時正是艱苦抗日戰(zhàn)爭時期,挽救民族危機抗日救國是每個人的追求,要深刻理解這部作品的情感就必須先去了解愛國音樂家洗星海當時的時代背景,演唱時要傳達出作者當時堅定必勝的信念和偉大的愛國熱情。有了這一系列的相關知識,歌者就會真切地感覺到自己已然走進了那段歷史,從而是自己的表演自然地有血有肉起來。
藝術來源于生活,反映著生活,高于生活,生活體驗是歌唱的根基,一個優(yōu)秀的歌唱者往往善于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用心體會發(fā)現每一個細節(jié),并把這種體會運用到歌唱中。生活是獲得藝術想象力的基礎,演唱者要創(chuàng)造出新穎獨特、鮮明完整的藝術形象,就應有更多的親身體驗,因此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涵,才能增強作品的表現力,聽眾從演唱中才能受到更深的感染。
歌曲本來就是表達的人生喜怒哀樂,歌唱者要想真實完美的演唱不同類型的歌曲,就應該在自己的人生中細細體悟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樣在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時才能準確的表達出歌曲的情感,認真體驗這些情緒對歌唱時的情感表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母親河,我喊你一聲媽媽》這首歌,母親是生活中給我們最多關愛的人,這些情感體驗完全可以用于歌唱表達中,應將生活中母親給予我們的每一次關懷和愛護加以聯(lián)想化、藝術化,在歌唱時做到悉心體會,對母親的愛與贊美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我理解的音樂聯(lián)想是指由歌曲曲譜展現出來的描繪性或情節(jié)性的音樂或歌詞所引起的對相關生活形象和相關意境的想象力。歌者拿到一首作品,首先應當分析作品的內容、角色和矛盾沖突,同時結合恰當的聯(lián)想,以此準確把握作品的音樂形象,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內涵,使表演更富有感情,使聽眾更容易被感染。例如在演唱《伊犁河月夜》這首歌時,音樂的開頭就可以聯(lián)想到月色下的河岸,演唱者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會不由的聯(lián)想到一派靜謐安詳的情景,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從而達到較好的演唱效果。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歌唱的情感表達對于歌唱者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除了具備良好的歌唱技巧和一定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對歌曲內容和表現手法作認真的分析,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涵,并加入自己特有的演唱風格和真摯的情感表現,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在表演過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時對音樂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塑造出鮮明的音樂形象,從而更加充分、準確、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將作品表現出來。這樣才能通過歌唱中的情感表現使聽眾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美感,使人在陶醉中逐漸明白善惡美丑和人生意義。
以上是本人對歌唱中的情感表現的理解,以及日常練習中的一些愚見,希望對聲樂學習者能有所幫助,收到較好的演唱效果。
[1]黃俊蘭.郭蘭英的歌唱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12).
[2]郭建民.聲樂文化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8).
[3]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8).
[4]周小燕.聲樂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鄒本初.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李睿(1991—),女,漢族,安徽人,聲樂碩士,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聲樂表演與教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