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健
(成都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管樂演奏者呼吸機能的訓練分析
馮 健
(成都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呼吸對于管樂演奏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管樂演奏者表演過程中的各種音樂表現(xiàn)、情緒表達都和氣息有著緊密關(guān)系。所以,管樂演奏者的呼吸技能訓練至關(guān)重要。為了對呼吸機能和管樂演奏者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本文將結(jié)合當前管樂演奏者訓練的實際情況,分析管樂演奏者的呼吸技能訓練。
管樂演奏;呼吸機能;訓練分析
管樂,是一種以管為關(guān)鍵發(fā)聲部位的演奏樂器,比較常見的有雙簧管、薩克斯、大號、長笛等。管樂器又分為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民族樂器等。常見的木管樂器有大管、長笛、單簧管等,常見的銅管樂器有圓號、長號、小號等,民族樂器有長笛、嗩吶、笙等。各種類型的管樂器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最大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需要用氣息去演奏,氣息是影響管樂器演奏效果的關(guān)鍵因素。
人的生理呼吸,吸進的是氧氣,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屬于新陳代謝的范疇,在呼吸方面并沒有什么要求,都是順其自然,無意識進行的[1]。管樂演奏時的呼吸則不同,管樂演奏者在演奏時的呼吸實質(zhì)上是一種能量儲備與釋放的過程,對于呼吸的力量、強度、力度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呼吸難度要遠遠高于正常的生理呼吸。此外,在演奏過程中,要想演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還需要對呼出的氣息進行細致入微的控制。只有將各方面要求都做到了,才能稱之為一名優(yōu)秀的演奏者。
第一,人的整體呼吸機能是由人的各個呼吸器官之機能相加的結(jié)果,優(yōu)秀的管器演奏者,在呼吸道系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儲存系統(tǒng)以及控制系統(tǒng)方面都要達到極高的水平[2]。只要四大系統(tǒng)中有一個“掉鏈子”,其他系統(tǒng)的發(fā)音必然會受到影響,導致演奏效果不理想。所以,在進行呼吸機能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對四大呼吸系統(tǒng)進行細致、科學的訓練。
第二,進行呼吸機能訓練的時候方法要科學,還要有針對性。比如,完成40個仰臥起坐僅需要幾分鐘,但卻對于腰腹力量的提高有著明顯的作用,獲得的效果遠遠好于吹奏1小時的樂器。還有類似于長跑、游泳等訓練對人呼吸機能作用的增強也有明顯的效果,遠非一般吹奏訓練能比。當然,并不是通過身體鍛煉就能實現(xiàn)理想的訓練效果,管樂演奏者的呼吸機能訓練不單單是體育鍛煉,還要結(jié)合呼吸訓練、吹奏訓練,三者互相結(jié)合。只有三者訓練合為一體,管樂演奏者的呼吸機能訓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管樂演奏著需要進行體育鍛煉
呼吸是人本身的一種運動,我們的身體素質(zhì)決定了我們的呼吸機能強弱,而無論是增強人體的身體素質(zhì)還呼吸機能,體育鍛煉是最有效方法之一[3]。管樂演奏者以體育鍛煉方式進行呼吸機能訓練的時候,一般分為有氧和無氧兩種類型。
有氧運動有游泳、慢跑、舞蹈、步行、健身操等。在進行有氧運動的時候,人的身體將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和養(yǎng)分,心跳頻率和呼吸頻率將會大大增加,肺部的收縮擴張程度比較激烈,長期進行有氧運動訓練,有助于管樂演奏者心肺功能、身體耐力的提升,還有助于人體協(xié)調(diào)性的提升。并且,在進行有氧運動訓練之后,人不會感到身體疲勞,仍然有充沛的精力進行其他工作。
無氧運動指的是強度較高的運動,具有強度高、爆發(fā)力強等特點,例如舉重、馬拉松、體能訓練等就是非常好的體現(xiàn)。在對管樂演奏者進行呼吸機能訓練時,俯臥撐、深蹲以及仰臥起坐能夠起到非常明顯的效果,對管樂演奏者的腰腹肌群訓練的幫助比較大。深蹲、仰臥起做、俯臥撐等不但能夠有效增強演奏者的身體素質(zhì)和呼吸肌肉力量,還能夠提升演奏者對肌肉群協(xié)調(diào)能力的控制。但是無氧運動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訓練的強度,一定要在演奏者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不能讓演奏者消耗過多體力,導致演奏者沒有充沛的精力在演奏中。
(二)呼吸訓練
呼吸訓練可以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呼吸機能的訓練、氣息靈活性訓練以及氣息控制訓練。
呼吸機能訓練,這方面的訓練主要包括提高肺活量、呼吸力量、氣息長度和耐力訓練,比如,深吸氣-吹嘴皮,深吸氣-慢速吹氣等,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慢、勻、深。
氣息靈活性訓練,這部分的訓練需要提高呼吸的速度以及肌肉的反應(yīng)速度,有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等,在訓練中需要以特定的節(jié)奏進行吹氣,要求做到快、靈、松,并且在訓練的過程中人體要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
氣息控制訓練,這部分的訓練主要是要掌握好氣息的速度和力度,主要借助分層固定力度吹氣法、潮汐式吹氣法以及棗核式吹氣法進行訓練。分層固定力度吹氣法要求用不同的力度來吹氣,幫助演奏者找到演奏所需的力度和力量。棗核式吹氣法是指在吹氣的時候強弱需變化,由弱到強或者由強到弱。潮汐式吹氣法則是棗核式吹氣法的更深層次。
(三)吹奏訓練
吹奏訓練主要包括基本功訓練、強弱變化訓練、技巧節(jié)奏訓練、旋律音色訓練?;竟τ柧氁话阒傅氖情L音和連音的訓練,在逐漸的訓練過程中會不斷把握管樂的呼吸之道與發(fā)音之道。強弱變化訓練需要對訓練時的呼吸強弱進行控制,以此增強對氣息和呼吸肌群的控制能力。技巧節(jié)奏訓練是演奏者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包括了快速基本訓練、練習曲、樂曲和樂隊困難片段等。在進行這些訓練的時候首先要對氣息進行良好控制,注重音質(zhì)和音效的控制,在逐漸熟悉的過程中將注意力分配到運指、節(jié)奏和吐音的訓練上。旋律音色訓練,演奏者在每日的訓練中,需要包含一定的音色變化訓練,利用氣息的控制去描述音樂的豐富多彩,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發(fā)音風格和色彩。
管樂演奏者要想在表演時實現(xiàn)理想的目標,就必須要對氣息有一個完美的掌控,而氣息的掌控離不開平常的呼吸機能訓練。因此,管樂演奏者一定要注重平常的呼吸機能訓練,實現(xiàn)得氣息者得管樂演奏之道的目標。
[1]張庭愷.論管樂演奏呼吸器官的四大系統(tǒng)[J].黃河之聲,2016,12(03):89-91.
[2]張庭愷.論管樂演奏者呼吸機能的訓練[J].黃河之聲,2016,12(04):66-68.
[3]張庭愷.論管樂演奏之氣[J].四川戲劇,2016,23(0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