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主持 寧霄
月令
四月節(jié)令戲之《八蠟廟》
專欄主持 寧霄
《八蠟廟》,一名《拿費德功》,是《施公案》中「八大拿」之一。講的是淮安豪強費德功屢屢強搶民女,犯下命案。施公手下的褚彪、張桂蘭、賀人杰等英雄在四月初一的八蠟廟廟會時,喬裝改扮,進入費宅,最終將費德功生擒。
《八蠟廟》的「蠟」,讀「FKi」,保留了這個字的古音。
《施公案》一般認為在嘉慶道光年間就已經成書。由于此書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動,在民間極受歡迎,被改編為各種戲曲曲藝。在京戲中有所謂「八大拿」者,即是施公及手下英雄擒拿各路豪強賊寇的故事,有《東昌府》《殷家堡》《落馬湖》《霸王莊》《淮安府》《羅四虎》《八蠟廟》等。因為都是開打火爆的武戲,所以很受歡迎,進入宮中也比較早。
現在看到宮中較早的記錄有咸豐十年《恩賞日記檔》:「四月十一日,此片上留。軸子:《趙家樓》《武文華》《惡虎莊》《八蠟廟》《艷陽樓》《竇兒敦》《蔡天化》《連環(huán)套》《落馬湖》《羅四虎》。軸子名又寫一張總管交大人。」可以看到,除了《趙家樓》《艷陽樓》《惡虎莊》三出,全部是與《施公案》相關的劇目?!干狭簟故钦f咸豐帝自己留下了這張劇目單,同時他又命人另抄一張給升平署總管交出??梢娤特S帝當時對這一批武戲是相當屬意的。八天后的四月十九日,「金環(huán)傳旨,問前曾奏過十塊軸子內二十二日能唱一塊不能?回奏,二十二日伺候《竇兒敦》」。這時正是皮簧戲大批進入宮廷,開始逐漸取代昆弋的過渡期,咸豐帝顯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新鮮的武戲了。
故宮博物院還藏有兩種《八蠟廟》劇本,其一在題名后記有:「楊全、溜子、不點、狗熊、大福子、長保、付雙、王福壽。」這些應該都是當時參演此戲的外學(民間伶人)的名字或藝名。長保疑即張長保,同時期外學,唱生行;付雙疑即付雙成,亦同時期外學,唱凈行;王福壽,光緒年間升平署外學,唱生行。
以上兩種劇本中,費德功在開打后有一句道白:「眾好漢,皮休伺候!」在劉硯芳藏《八蠟廟》劇本中,寫作「貔貅」?,F在演《八蠟廟》已經沒有人念這一句了。其實,皮休即油簍,「皮休伺候」是要潑油用火燒的意思。皮休,疑即「皮筲」的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