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美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
對我國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的理性思考
王功美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100088
摘要:當今時代,各國家各地區(qū)所確立的民商法則雖然有不同的地方,但大體上也可分為兩種最基本的立法形式:一種是民商分立形式,一種是民商合一形式。該文章對這兩種不同的形式作了簡要的分析以及理性的思考研究。
關鍵詞:民商合一;民商分立;關聯(lián);作用;關系
統(tǒng)查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民商事立法情形,可以獲得以下結論:經濟發(fā)展快速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qū)大多采用民商分立的民商事立法法案,另外一些經濟相對不發(fā)達的國家或地區(qū),則大多采用民商合一的民商事立法法案。然而,就在這些經濟能力相對較差的國家和地區(qū)雖然推行的是民商合一的民商事立法法案,但在使用過程中卻有很多地方與該法案不同。
一、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
了解“民商合一”的概念有助于理解我國民商合一具體是什么情況?!懊裆毯弦弧敝傅氖窃诿袷律淌聞澐稚喜辉儆忻黠@的界限,而是兩者相互交融。把有關商事的立法規(guī)律融入到民事立法法規(guī)中。曾經梁慧星教授于《民法概要》一書中說過:“此前商業(yè)運營都是商人的專利,但如今是人人都可以經商。也就是說,商業(yè)經營已經普遍化了。”所以,在支持民商合一的人群中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經濟迅速發(fā)展,商人此前獨特的經營方式已經被打破,它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已經漸漸淡化。商人不再是一個獨立于其他層面的存在。所以,再單獨為商人設立一套法律完全沒有必要。這種做法也有好處,當今時代民商早已互相關聯(lián),互相交融,已經很難區(qū)別。而民商合一也可以解決法案規(guī)律重復的情況,減少疑惑點。
“民商分立”是指民事和商事分別立法,在原有的法律典籍外,還制定了一套商事法律典籍,從而分開民事與商事。支持民商分立的人群與支持民商合一的人群的態(tài)度完全相反。他們對于民事和商事本質的認識有一定獨特的見解。在對象確立,方法使用,價值能力,根本準則,建法技巧,有效的法律規(guī)定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他們應該各自屬于自己的法律部門。再則,如今的時代下,又催生出了“私法一元化”以及“私法二元化”結構。前者指的是民代商,這在某些方面的確阻止了商事的發(fā)展;后者指的是民商分立,相比較而言更符合當今世界的需求。
二、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的理性剖析
如今的時代,世界各地的民商事立法中,都普遍有這種情況,即民法商化和商法民化。這樣就導致民法和商法出現(xiàn)重復。因而,單一的民商法法則已經不再適應如今的民商法發(fā)展規(guī)律。但是民商法的聯(lián)系不會因為這些而被影響。如今的民商法早已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不但在傳統(tǒng)的商事典籍中有所表現(xiàn),在商事典籍之外的其他方面也有不同的體現(xiàn)。
(一)民商的關聯(lián)
“民商是一家”,體現(xiàn)的就是民法與商法互相牽扯的關系。在大多數(shù)公民的眼里,也是由于對法律的不熟悉,片面的認為民法就是對于公民而言的,相應的,商法就是對于商人而言的。接下來具體看看民商的關聯(lián)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第一是含義,民法所面對的自然是廣大人民群眾,民法是為了維護社會大部分群體的公平以及提高自身自律意識。由于范圍廣,所以民法就有了抽象性和系統(tǒng)性。而商法主要針對的是經濟利益,所以商法的設立就是以經濟利益為基礎進行修訂。相比較而言,商法的確立缺少對象,所以需要在一定的市場交易基礎上再進行修訂,因而商法具有實用性。市場經濟對民法而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公平,而對商法而言卻是效益。商法中問題的處理秉承的是效益為首公平為輔的原則。
(二)民商的相互作用
第一要強調的是主體性,民法的使用范圍廣,普遍性更為突出;商法的確立主要針對的是市場經濟效益以及商人自身。再者就是特點上,民法的規(guī)定大部分依據(jù)來源于生活和倫理道德規(guī)范;然而作為商人,則必須擁有一定的專業(yè)能力和操作水平。也就是說,商法是技術性法律法規(guī),而民法則是倫理道德法律法規(guī)。在原則上,民法必須遵循倫理道德要求,商法在倫理道德要求的根本上,(如必須按照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更側重于把目標設立為高效率的經濟效益。所以商業(yè)的發(fā)展更要注意技術的時常更新,安全渠道的時時保證。
(三)民商分立、合一的關系
經濟法和商法在本質上仍有很大區(qū)別。經濟法注重的是集體利益和生產效益。現(xiàn)在經濟法已不僅僅是在公平的角度上有所體現(xiàn),在其他方面也有所體現(xiàn)。商法既然是以盈利為宗旨,那么首要看重的就是盈利。再者,依據(jù)基礎不同,經濟法是以國民經濟為根本,而商法是以個人利益為主,更注重個體之間的聯(lián)系。雖經濟法注重道德倫理規(guī)范,然而商法也在公平,效率,安全方面有所涉略。若以社會學方面來說,經濟法更注重社會完整的效率和物品交易時的安全保證;而商法更在乎個人的制度,包括個人的平等利用,各個體之間的安全制度、行為方式等。從個體找尋缺口加以改善。
三、總結
以上對民商合一及民商分立的介紹,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對待民商問題時應以理性角度看待。不論是表達民商分立的態(tài)度還是民商合一的觀點,都要理性為之。此外,完善社會制度是必須的。我們要根據(jù)市場經濟制定合適的法律法規(guī),以便實現(xiàn)商法在經濟條件下的作用,使商法更適合眼下市場經濟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徐浩.對我國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的理性思考[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06:277.
[2]曾大鵬.商法通則:揚棄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J].法學雜志,2008,06:123-126.
[3]鄭晶,徐姣.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模式的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2,S2:177.
[4]費安玲.論我國民法典編纂活動中的四個關系[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5,05:97-109.
中圖分類號:D923;D92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293-01
作者簡介:王功美(1978-),女,山東平陰人,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