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
摘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課改中的熱點問題。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從師生關系、教學方法、分層教學、課后反思等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了實踐,并將體會形成文字,以供與同仁交流。
關鍵詞:高效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反思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50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課改中的熱點問題。新的課程理念明確體現出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教學方式的改變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維。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下面筆者談談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一、師生關系和諧化,激發(fā)學習欲望
“親其師,信其道?!边@就是說做為教師首先要尊重、相信、喜歡每一個學生,學生才會喜歡你,也因為學生喜歡某個教師,才會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學科,并且會努力把這一學科學好。尤其是學困生,對他們更要多鼓勵、多幫助,建立起和諧、民主、愉悅的課堂氛圍,才能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要善于用放大的眼光去發(fā)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善于用肢體語言,比如親切的眼神、拍一拍他的肩膀等這樣細微的動作來贊賞他的點滴進步。還要適時地用和藹的語言來贊賞等方式來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培養(yǎng)學習好數學的自信心。
如在計算教學的學生交流匯報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在發(fā)現有的學生的算法與眾不同時,可以這樣說:“你的算法很獨特,能詳細地說一說嗎?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獨特的做法喲!”如學生的做法很有創(chuàng)見時,就可以這樣說:“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見,這個非??少F,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讓我們再次欣賞一下!”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聲音響亮,也可以這樣說:“你表達得非常清晰、流暢,很棒!”如發(fā)現平時不愛舉手的學生也舉手發(fā)言時,就及時鼓勵他:“你在今天的課堂上表現非常不錯!有進步!我們期等你明天能有更大的進步!”這此簡短的話語就會使學生倍感親切,并從中體驗到了努力的快樂,就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教學方法科學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無定法,但貴在得法。教師在課前,不僅要深研教材,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還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做好備課工作。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有一句話說得好:“數學,只有自己做出來了,才叫做真正會做了?!?/p>
小學生有效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根據科學表明:7~10歲兒童連續(xù)注意時間約為20分鐘,10~12歲兒童連續(xù)注意時間約25分鐘。小學每課時僅40分鐘,時間緊﹑任務重,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顯得尤為重要。
尤其低年級的學生有效注意力時間更短,所以上課的前20分鐘是學生汲取知識的最佳時間,要想在有限的40分鐘內達到高效,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體驗,根據學生的交流匯報反饋情況,教師要注意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的問題,講學生和討論后還不理解的問題,講學生質疑后其他學生仍解決不了的問題?!叭恢v”即學生已經會的不要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怎么也不會的不講。所以,教師課前精心篩選的與本課新授內容緊密相聯系的練習,讓學生進行練習,達到講練結合、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每一節(jié)達到了“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這樣就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本節(jié)知識的情況,對學生當堂反饋的問題及時糾正,是提高學習效率。
三、課堂教學分層化,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
“同一班級同一節(jié)課分檔教學”的做法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練習課,所謂“同一班級同一節(jié)課分檔教學”,就是不打亂原班的情況下,通過對學生分檔次教學,對不同檔次的學生因材施教。
首先,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把同一班的學生分為“甲、乙、丙三個檔次,然后再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檔次,教師課前要根據知識目標設計成幾組題,題組之間的知識由淺入深,由單一的知識點到解決問題、到綜合運用。然后每組題圍繞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設計不同檔次、知識遞進的小題。用這樣的習題組來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在學生解決每組習題時,要求甲組同學解答完低檔題,爭取解決中檔題;乙組同學解決完中檔題,爭取解決高檔題;丙組同學直接解高檔題,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同步進行。通過這樣分層次的教學,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都能有所收獲、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課后教學反思化,促進知識的內化
在每節(jié)課將要結束時,教師總是要求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自己的聽課情況及課前預習情況進行回顧、反思,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經歷回顧后進行重新思考。所以,教師要舍得一些時間,在平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比如,可給學生設計出類似反思問題:
1.今天的課堂上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和知識?
2.關于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你掌握了嗎?自己在這節(jié)課之前的理解與學習后有不同的見解嗎?不同在哪兒?
3.我還有哪些問題或習題沒太明白?
4.本節(jié)課我最大的收獲或感悟是什么?
反思時教師要以激勵和表揚為主,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大膽地去說。這樣,就給學生在一個理清自己的知識掌握、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時間和空間,從而能夠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課后反思習慣。同時做為教師也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會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真正達到提高教學的質量。
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做為一名教師的一個永恒的話題,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一起共同努力,積極地去探索,共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編 ? 金 ?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