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璽 花光斌 栗四方
(焦作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yī)院,河南 焦作 459000)
60例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的臨床分析
朱國璽 花光斌 栗四方
(焦作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yī)院,河南 焦作 459000)
目的 探討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的60例肺部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男32例,女28例,年齡18~75歲。10例行左肺上葉切除術,17例行左肺下葉切除術,10例行右肺上葉切除術,6例行右肺中葉切除術,14例行右肺下葉切除術,3例行右肺中下葉切除術。結果 6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平均手術時間(161.5 ±110.5)min,平均術中出血量(310.8±210.3)mL,淋巴結平均清掃數(shù)(13.4±7.8)枚,術后平均胸腔引流量(950.4±720.6)mL,平均胸腔引流時間(4.6±1.5)d,平均住院時間(7.8±3.5)d;60例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結論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等特點,是一種治療肺部疾病安全可靠的方法。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肺部疾病;單向式
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因其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不影響美觀等特點,受到患者高度青睞,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1]。但是,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術者胸腔鏡技術及基本胸外科技能有較大要求,加之手術風險大,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但當前大量研究表明,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臨床中的應用是安全可靠的[2]?;诖?,本研究以60例肺部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臨床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的60例肺部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52.4±12.6)歲;病變性質:6例肺葉血管畸形,8例支氣管擴張,8例肺不張,38例肺癌。38例肺癌中,18例腺癌,14例鱗癌,6例肺泡癌;10例行左肺上葉切除術,17例行左肺下葉切除術,10例行右肺上葉切除術,6例行右肺中葉切除術,14例行右肺下葉切除術,3例行右肺中下葉切除術。
1.2手術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雙腔氣管內插管靜脈復合全麻,引導患者取健側臥位,實現(xiàn)單肺通氣。在患者腋中線第7肋間行1.5 cm切口作為胸腔鏡探查孔,在患者腋后線及肩胛線之間第8、9肋間行2~3 cm切口,作為副操作孔,在患者腋前線第4、5肋間做2~4 cm切口,作為主操作孔。通過電視胸腔鏡,對患者胸腔進行探查,明確肺葉切除范圍,實施肺葉切除。將切除的肺葉從主操作孔取出,并置入標本袋。同時給予所有患者系統(tǒng)淋巴結清掃術,觀察并記錄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
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術后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利用SPSS1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50~280 min,平均(161.5± 110.5)min;術中出血量50~700 mL,平均(310.8±210.3)mL;淋巴結清掃數(shù)5~25枚,平均(13.4±7.8)枚;術后胸腔引流量250~2400 mL,平均(950.4±720.6)mL;胸腔引流時間3~10 d,平均(4.6±1.5)d;住院時間4~13 d,平均(7.8±3.5)d;60例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僅1例出現(xiàn)右側聲帶麻痹,經(jīng)治療后好轉。
相較于傳統(tǒng)肺葉切除術,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有術野清楚、操作準確、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且能有效實現(xiàn)術后心肺功能的快速康復[3]。而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不僅包括以上優(yōu)點,還能避免在手術過程中撐開患者肋骨,明顯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4]。但值得注意的是,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含有操作難度大、手術風險高、對術者技術水平要求高等特點,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臨床上的應用。當前,臨床上對全胸腔肺葉切除術治療肺部疾病的安全性及清掃淋巴結的徹底性上存在較大爭議。但大量研究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證實其對早期肺癌患者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5]?,F(xiàn)階段,臨床上多采用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來逐步過渡到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但該手術過程中需撐開患者肋骨,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疼痛感,降低生活質量。本研究對60例肺部疾病患者實施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結果顯示,本組6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50~280 min,平均(161.5±110.5)min;術中出血量50~700 mL,平均(310.8±210.3)mL;淋巴結清掃數(shù)5~25枚,平均(13.4±7.8)枚;術后胸腔引流量250~2400 mL,平均(950.4 ±720.6)mL;胸腔引流時間3~10 d,平均(4.6±1.5)d;住院時間4~13 d,平均(7.8±3.5)d;60例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僅1例出現(xiàn)右側聲帶麻醉,經(jīng)治療后好轉。這提示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治療肺部疾病上有較好的臨床效果。此外,本研究認為,要想降低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手術風險,提升長期治療效果,就應該促使術者在微創(chuàng)觀念下,不斷提升自身胸外科手術技能及應對手術過程中鏡下難以控制的出血、彌漫性致密的粘連等意外情況的能力。
綜上所述,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等特點,是一種治療肺部疾病安全可靠的方法。
[1]鄧修平,寶福洲,彭守興,等.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48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35):32-33.
[2]蘇學利.電視胸腔鏡的臨床應用進展[J].當代醫(yī)學,2010,16(33):44-45.
[3]成向陽,熊信國,邱源,等.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多形性肺癌28例療效觀察[J].中國肺癌雜志,2010,1(38):813-816.
[4]田界勇,馬冬春,徐美清,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周圍型肺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2,19(5):479-480.
[5]楊帆,王俊,劉軍,等.臨床I期非小細胞肺癌全胸腔鏡與開胸縱隔淋巴結清掃的對比研究[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1(4):344-346.
R655.3
B
1671-8194(2016)27-00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