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 任吉祥 王 健 張 影 崔雅斌 呂志國 趙建軍
(長春市第二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62)
?
破血化瘀填精補髓對腦出血急性期證候要素評分的影響
劉海艷任吉祥1王健1張影1崔雅斌1呂志國1趙建軍1
(長春市第二醫(yī)院,吉林長春130062)
〔摘要〕目的探討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治療腦出血急性期證候的療效。方法從證候學的研究角度出發(fā),運用十一·五期間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研究制定的證候要素判定及評價量表對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治療腦出血急性期證候療效進行評價。結果出血性中風發(fā)病后,內火、痰濕、內風占主要方面,其次為血瘀、氣虛及陰虛;第2周時,內風證候得到了明顯改善,痰濕、內風證候也有下降的趨勢。治療期:第2、4周中風病證候要素中內火、痰濕評價評分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或P<0.01);內風、血瘀、氣虛、陰虛評價評分兩組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隨訪期:第3、6個月中風病證候要素中痰濕評價評分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或P<0.01);中風病證候要素內風、內火、血瘀、氣虛、陰虛評價評分兩組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顯示出了治療出血性中風的證候學療效。
〔關鍵詞〕腦出血;證候要素;破血化瘀;填精補髓
1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第一作者:劉海艷(1979-),女,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中醫(yī)內科研究。
“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1〕是國醫(yī)大師任繼學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系統闡釋腦髓理論〔2,3〕基礎上提出的出血性中風治療原則,依托中風病國家中醫(y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項目,該治療總則已從臨床療效驗證〔4〕及基礎研究方面〔5~7〕得到了證實。本項研究旨在利用證候要素評價方法對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治療出血中風進行證候學評價,以期能從中醫(yī)學評價角度客觀評價本法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省6家中醫(yī)院腦病科就診的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診斷標準并適合內科保守治療患者180例,納入患者要求發(fā)病14 d以內,出血未完全吸收;年齡35~75歲;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缺損評分標準(NIHSS)≥7分。各中心病例統一隨機分配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并分別予以不同的干預治療方案。完成研究病例174例,其中治療組入組病例89例,脫落1例,剔除0例;對照組入組病例85例,脫落3例,剔除2例。兩組患者病例脫落剔除率、性別、年齡、一般生命體征、并發(fā)癥及療效學指標、證候要素評分基線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治療方案給予內科基礎治療、護理及康復訓練。治療期間不可靜脈滴注或口服中藥制劑。內科基礎治療按照《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第一版)推薦的腦出血的治療措施制定;療程28 d,隨訪期6個月。
1.2.2治療組治療方案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應用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中藥湯劑口服(水蛭,紅花,生蒲黃,川芎,石菖蒲,龜板膠)。療程28 d,隨訪期6個月。
1.3觀察指標分別于入組后當天、2 w、4 w、發(fā)病3個月和6個月進行觀察和評估,共評估5次。同時評估人口學資料、生命體征、診斷、現病史、既往史、治療史、過敏史等,采用《缺血性中風證候要素診斷量表》及《中風病證候要素評價量表》進行證候學評估。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用獨立樣本t檢驗、Wilcoxon秩和檢驗、K-W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Fisher精確檢驗法、Wilcoxon秩和檢驗、CMH檢驗或K-W檢驗。
2結果
2.1各證候要素診斷分布情況表患者出血性中風發(fā)病后,主要的證候體現為內火、痰濕、內風,其次為血瘀、氣虛及陰虛,處于這樣一個始發(fā)態(tài);第2周時,證候演變發(fā)生了變化,內風證候明顯得到了改善,痰濕、內風證候也有下降的趨勢。見表1。
2.2不同時點各證候要素評價治療期第2、4周中風病證候要素內風評價評分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隨訪期第3、6個月中風病證候要素內風血瘀、氣虛、陰虛評價評分兩組比較也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期第2、4周中風病證候要素內火評價評分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隨訪期第3個月、第6個月中風病證候要素內火評價評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隨訪期第3個月中風病證候要素痰濕評價評分兩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隨訪期第6個月中風病證候要素痰濕評價評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1 中風病各證候要素診斷分布情況表〔n(%)〕
表2 中風病各證候要素評分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
3討論
“證候要素,應證組合”是王永炎院士提出的中醫(yī)辨證方法新體系。本項研究旨在將不可數的證候轉化為有限的證候要素,便于臨床應用及開展規(guī)范化、大規(guī)模臨床科學研究。
中醫(yī)藥在中風病的防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現代研究中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中醫(yī)腦病學術團隊在證候學方面的研究處于行業(yè)內的領先地位,中風病研究中依托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缺血性中風病證結合的診斷標準與療效評價體系研究”(2003CB517102)制定了《缺血性中風證候要素診斷量表》 及《中風病證候要素評價量表》。本項研究依托上述研究成果,以證候要素為核心對我單位國醫(yī)大師任繼學教授提出的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為主的腦出血治療原則進行評價,發(fā)現出血性中風發(fā)病后主要表現的證候體現為內風、內火和痰濕,其次為血瘀、氣虛及陰虛;發(fā)病第2周時,證候演變發(fā)生了變化,內風證候要素顯著下降,痰濕、內風證候也有下降的趨勢。張這些發(fā)現有利于今后在臨床治療中更好地把握出血性中風的疾病及證候學特征,辨證用藥將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通過本項試驗也證明了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改善出血性中風的證候學特征的療效。本法在出血性中風早期大大減少了內火及痰濕證候要素積分,并在隨訪期觀察患者時發(fā)現應用本法治療的患者恢復期痰濕證候要素積分仍低于未使用本法治療患者。
4參考文獻
1王健,趙建軍,任吉祥,等.髓虛毒損腦病病機關鍵的提出及在出血性中風的應用〔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9(4):715-8.
2任繼學.腦髓述要〔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3;9(3):5-8.
3趙德喜,于蘭."破血化瘀"法為主治療出血性腦卒中臨床研究〔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28(6):974-4.
4任吉祥,林雪,任洪亮,等.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對實驗性腦出血大鼠血腫周圍組織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及TrkB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719-21.
5任吉祥,任洪亮,林雪,等.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對腦出血大鼠血腫周圍組織神經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255-7.
6Ren J,Zhou X,Wang J.Poxue Huayu and Tianjing Busui Decoction for cerebral hemorrhage:upregulat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J〕.Neural Regen Res,2013;8(22):2039-49.
7張志斌,王永炎.辨證方法新體系的建立〔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28(1):1-3.
〔2014-07-12修回〕
(編輯袁左鳴)
通訊作者:趙建軍(1956-),男,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yī)內科腦病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科技項目(No.YJS-0106);吉林省衛(wèi)生廳科研課題(No.2012Z023)
〔中圖分類號〕R51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2-6385-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