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潔
伴隨新課改的不斷普及和深入,初中物理教學越來越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物理教師可以借助接近生活、貼近生活的案例,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奧秘。下面將針對初中物理教學如何展開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旨在為廣大的物理教育者提供指導作用。
一、巧妙設計生活化問題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否依照教材內容巧妙地設計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師在講解物理知識時,可以適宜地設置一些生活化問題。例如,在進行摩擦力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拿一些生活素材進行對應演示試驗。比如,兩瓶500ml的普通礦泉水。先將其中一瓶涂上潤滑劑,然后讓學生輪流拿起這兩瓶礦泉水,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有什么不同。學生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正常的礦泉水輕輕一下就拿起了,而涂了潤滑劑的礦泉水則需要用很大的力氣。這時,教師就可以設計諸如“為什么涂了潤滑劑的礦泉水不容易被拿起”等相關問題,學生在積極思考時,教師就可以巧妙地用“靜摩擦”這一新知識來解釋此現(xiàn)象,而學生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從而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合理布置生活化作業(yè)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老夫子的學習觀點。由此可見,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適當?shù)?、合理地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課后作業(yè)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領會新知識。物理是學生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是要學以致用。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后作業(yè)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解答一些生活規(guī)律和現(xiàn)象,進而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同時,教師要注重課后作業(yè)的生活化,要不斷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和豐富作業(yè)內容,要引導學生用課堂知識去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例如,針對質量這一部分內容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家獨立測試水果、蔬菜等日常用品的質量,同時要求他們比較所測物體,并思考物體質量和體積之間存在何種關系,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此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體會到物理的巨大力量,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的欲望。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課堂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但能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使教學質量得到極大地提升,還能激發(fā)學生產生濃厚的物理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欲望,更加能夠完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邁進。
參考文獻:
劉天鵬.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