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全紅
摘 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逐步了解科學的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與人共事的能力,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巧用精當?shù)膶雽嶒?;大膽改革探究實驗,設計多種實驗方案;布置簡單課外實驗,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是學好物理、建立物理模型、創(chuàng)建物理思維的有效途經。
關鍵詞:實驗教學;興趣;求知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63-01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新課程標準強調物理學科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利用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是學好物理、建立物理模型、創(chuàng)建物理思維的有效途經。物理教師,應當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從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各種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到某些物理量的測定,進而,上升到設計實驗、創(chuàng)新實驗等較高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就如何利用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將自己不成熟的經驗,從三個方面加以交流,與廣大同仁商討,旨在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一、巧用導入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設置誘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時積極投身學習的氛圍,從而激起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例如在講“溫度計”時,教師事先在一燒杯涼水中滴入幾滴紅墨水,在一燒杯熱水中滴入幾滴藍墨水,在另一燒杯中倒入白開水。講課前出示在講桌上,讓學生猜想哪杯是熱水,哪杯是涼水?同學們各持己見,答案不盡相同。又讓幾位同學上臺摸燒杯外壁,把自己的感覺告訴同學們,答案也有差別。老師設問:“同學們,感覺可靠嗎?準確嗎?”“不可靠!不準確!”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更準確地描述一個物理量呢?--只有在明確這個物理量是表示(或反映)什么的量、知道其單位是什么、如何規(guī)定、以及用什么工具測量、如何測量等問題之后,才能準確地描述一個物理量。本節(jié)就解決溫度這一物理量的以上幾個問題!”短短互動幾分鐘,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激發(fā)到極點,一節(jié)課的內容便水到渠成、自然流暢地潛入學生腦海里了。
二、大膽改革探究實驗,以多種設計方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實驗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逐步了解科學的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與人共事的能力,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例如在“測定鹽水密度”時,課本常規(guī)做法是:1、測空燒杯的質量m1,2、測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3、把鹽水移入量筒測其體積發(fā)V,4、計算鹽水密度ρ=(m2-m1)/V。存在的問題:1、由于有部分鹽水沾在燒杯上,導致鹽水質量m小于(m2-m1),即m偏小。2、鹽水體積有可能不與量筒的某一刻線對齊,導致誤差過大。往往會造成測得的鹽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尷尬局面,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誤解。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將實驗改革為:1、測小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2、把適量(與量筒的某一刻線對齊)鹽水移入量筒測其體積發(fā)V,3、測剩余鹽水和小燒杯的質量m2,4、計算鹽水密度ρ=(m1-m2)/V。極大地減小了誤差,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shù)乃季S模式和勤于思考、銳意創(chuàng)新的求知精神。
三、布置簡單課外實驗,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課外探究實驗課題的選擇既具有開放性也是受到一定的約束和限制的,所以在課題選擇中應當遵從一定的原則:
1、從相關性原則出發(fā):教師在引導學生選擇探究課題時,應該結合近期所學的知識內容選擇日常生活、自然界和社會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從學生的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實際出發(fā)確定課題。
2、從可行性原則出發(fā):教師在引導學生選擇探究課題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實際條件等自身條件所具備的原則出發(fā),充分考慮到器材的易得性原則和可取性原則出發(fā),即探究所需的器材和一些設備都是學生自己能從家庭、社會和實驗室中能夠獲得或是通過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制作的。并且課題的選擇內容不要過大或過繁,要具體到某一個或兩個知識點上。
3、從發(fā)展性原則出發(fā):教師在引導學生選擇探究課題時,應該選擇那些能開發(fā)學生智力,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能培養(yǎng)學生一般科學探究方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課題。通過探究,無論是知識方面,還是能力方面,都能夠使學生有所發(fā)展,有所提高。
如:在教師命題探究活動中
(1)在學習了有關摩擦力的知識后,讓學生探究“以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的課題時,要求小組成員用橡皮筋、小圓木、小鐵釘和細繩來完成探究活動。
(2)在學習了杠桿平衡的條件的知識后,讓學生探究“桿秤——四兩撥千斤、小量程和大量程如何轉換原理”的探究活動等等。
在學生自主性探究課題方面
(1)學具的制作。如自制氣壓計;光的反射定律研究儀等。
(2)模型的制作。如溫度計模型;潛水艇模型等。
以上實例都是筆者在輔導課外探究實驗選題時,遵從以上的三個原則而布置的一些成功的、收效較為理想的課題。
綜上所述,利用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恰是筆者在如何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方面的一點嘗試,積極引導學生自覺探索和自主學習,使學生了解基本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過程及特點,進而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積極轉變、優(yōu)化學習方式,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不斷增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一般性科學探究方法,挖掘學習潛能,為“學會學習”打好堅實基礎,最終實現(xiàn)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