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幼兒間的沖突是幼兒與同伴之間進行社會互動的一種形式。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常用消極的眼光看待幼兒間的沖突,而忽視它積極正面的意義和深層次的心理發(fā)展價值。即使孩子沒有很好地解決沖突而親歷了失敗的經驗,也是一種積累。心理學家認為,沖突能促進個體變化、適應和發(fā)展。《3-6歲兒童發(fā)展與學習指南》也特別指出:幼兒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fā)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創(chuàng)造性戲劇是一種即興、非正式展演,且以過程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幼兒在想象、假扮某種角色的過程,把自己的經驗世界重新建構在虛擬的游戲世界里,隨著扮演角色的心理變化而變化,隨興所至,自由選擇,以促進幼兒的人格成長。
我園于2011年開始進行戲劇課程的探索與開發(fā),利用創(chuàng)造性戲劇“做”這一特點,讓幼兒在戲劇中積極探索當沖突發(fā)生時處理的技能,在戲劇中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在戲劇中體驗著不同的人生經歷,將經驗再遷移和運用到生活中,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解讀幼兒沖突的原因
陳鶴琴先生說過:“吵吵鬧鬧是上帝賜予孩子的禮物,孩子們在吵鬧中長身體,長智力……”沖突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對幼兒融入社會生活有著獨特的價值。幼兒的沖突包括同伴間發(fā)生口頭威脅、身體碰撞、破壞玩具等行為。在幼兒園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會存在,通過觀察和談話等方式,我們大概將這些沖突分為三類。
1.“這是我的!”“是我先拿到的!”“我替你收玩具?!薄袄蠋?,他弄我的玩具?!边@類沖突在幼兒之間比較普遍。以自我為中心,一是由于幼兒年齡特點;二是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環(huán)境中父母祖輩的溺愛和同胞關系的缺失;三是人我、物我的界限還不清楚。
2.有的幼兒喜歡一個同伴,想跟他說。他不會運用語言邀請對方,而是有可能就會踢他一下,打他一下來表示邀請。一是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滯后于動作發(fā)展;二是幼兒喜歡做事,但缺乏目的和方向感,他們的語言和思想發(fā)展往往會在動作之后,從而產生誤會,發(fā)生沖突;三是幼兒不會交往的技能。
3.“我討厭你!”“我拿水灑你!”有的幼兒由于家庭問題或教育問題,導致幼兒情緒出現異常,常無緣由地出現攻擊行為,發(fā)生幼兒間沖突。
孩子的成長不是被教育,更不是被灌輸的過程,而是通過“做”的過程中自我探索、建構和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的過程。針對以上幼兒在幼兒園存在的沖突問題,我們有目的地選擇創(chuàng)造性戲劇主題,通過主題和區(qū)域相融合的方式,讓幼兒直接在情景中學習、體驗,讓幼兒在戲劇活動中親自操作、親身體驗,掌握解決沖突方法,建立同伴間的友誼。
二、幼兒在創(chuàng)造性戲劇活動中學習解決沖突的方法
孩子們天生就是演員,從剛剛懵懂就會躲貓貓,不需要任何指導就會扮家家,就會學超市的阿姨賣東西。他們在嘗試扮演不同的角色,揣摩角色的內心,在游戲扮演中學習各種技能。
1.戲劇活動的過程就是解決沖突的過程。
“戲劇是通過演員表演故事來反映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沖突的藝術?!保ā冬F代漢語詞典》)由于戲劇本身具有的沖突性,孩子們必須面對問題,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通過收集資料、分析比較、討論交流,最終找出解決的辦法。孩子在戲劇活動中和劇中的角色一起去面對沖突,去體驗沖突,再去解決沖突。如大班戲劇“花果山保衛(wèi)戰(zhàn)”,從孫悟空帶著猴子們平靜地生活在花果山下,到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去搶奪蟠桃樹,眾猴們在一起想辦法,最后打敗天兵天將,又在一起快樂的生活。整個戲劇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隨著劇情的矛盾沖突,到體會劇中人物立場一起想辦法,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整個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幼兒在戲劇活動過程中學習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在戲劇活動的過程中體驗不同情感。
戲劇活動提倡是一種自由、開放的,所有的人物(幼兒和教師)去掉原有的角色身份,以一種平等的關系,通過語言和動作等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體會角色的內心感受,學習換位思考。中班戲劇“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小老鼠和一只大大的強悍威武的大老虎成了好朋友,這對很不相稱的好朋友之間因為一些小小的問題波瀾迭起。這些小小的問題其實也是存在于孩子們的生活當中的,比如故意踢翻朋友的玩具,和朋友一起分享的時候自己可能會多留一點的小心眼,這些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繪本故事的親近。他們在表演的時候可以經歷著相同的情感變化,學會了換位思考,而小老鼠大膽地和大老虎絕交,大老虎想盡辦法贏回小老鼠的友誼,最終獲得小老鼠的諒解的比較完美的結局,會讓孩子雀躍,幼兒從中也能學到和朋友友好相處的一些方法。
3.在戲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規(guī)則意識。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則是社會正常運行的保障,世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guī)矩、秩序各就各位。孩子們在一起相處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在戲劇活動中倡導心靈自由的同時,更多的是規(guī)則意識?!坝螒蜃鳛橐环N假想或假裝的行動,可以使兒童以自己的方式處理現實生活中的那些超出其能力(由于成人的壓迫和限制)而不能做的、然而對于他們具有特殊意義的事情?!庇變涸趹騽』顒又械囊?guī)則是游戲化的,使得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下體驗和實踐。如在大班戲劇“花果山保衛(wèi)戰(zhàn)”中有“猴子們和天兵天將們都拿著不同的兵器”的場景。在普通活動中,孩子們會拿著刀啊、斧啊胡砍亂打成一團,可在戲劇活動中教師不需要強行讓幼兒安靜,他們聽著音樂有序地互動著,看著孫悟空的一個動作自然停下。再如,小班幼兒自我控制力差,在“變成一個小木偶”這個戲劇中,通過聽老師不同的口令,孩子們做著不同動作,學習控制自己身體。戲劇讓孩子學會規(guī)則,規(guī)則讓孩子們學會尊重別人,學會接納,學習接受被拒絕,讓每個孩子都有積極面對人生的心態(tài)。
三、教師在戲劇集體教學中引導幼兒尋找解決沖突的方法
戲劇活動中的集體活動是教師和幼兒一次愉快的合作,教師通過開放性的提問,自由溫暖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促進和激發(fā)幼兒各種想象、創(chuàng)造性思考,共同解決問題的活動。如中班創(chuàng)造性戲劇“小玫瑰花”,教師故事導入:在幼兒園的墻角下有一株粉紅玫瑰花,開得非常美麗,可是玫瑰花一點也不開心,她默默地流著淚。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著,這時老師提出問題:玫瑰花為什么流淚???孩子們發(fā)揮了想象,有的說:她沒有朋友;有的說:她想媽媽;有的說:她生病了……老師接著問:那該怎么辦呢?有的說:我們去當她的好朋友,給她澆水、除草;有的說:我們去找種花的伯伯幫她看看有沒有生病等等。老師還讓幼兒自由結伴表演不同劇情,互相觀摩后,再進行反思討論。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允許各種觀點提出,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使思想得以交流,情感得以升華,孩子們不再懼怕問題,不再回避問題,勇敢地面對現實去尋找解決的方法。接納每個孩子,平等地和孩子們在一起,愿意傾聽他們的想法,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
在戲劇的集體教學中教師與幼兒共同探討問題,一同想辦法解決問題,與幼兒一同融入于戲劇中,不會命令,不會強迫,只會提出建議供幼兒參考。如在“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的大老虎一開始就是由教師扮演,教師的形象和幼兒扮演的小老鼠的形象反差大,更讓小老鼠顯得弱小,當大老虎把玩具踢翻大叫的時候,扮演小老鼠幼兒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對大老虎說:“夠了,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教師在扮演角色中幫助幼兒更好地體會角色內心的變化。教師還可以通過旁白來幫助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
四、幼兒在戲劇區(qū)域活動中實踐解決沖突
區(qū)域活動是以幼兒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為途徑,有著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和氛圍,形式靈活多樣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我們創(chuàng)設了小舞臺,根據劇目孩子們與材料互動,分工合作,創(chuàng)設舞臺環(huán)境、服裝、道具,這里教師盡量少參與其中。小組里大家有不同分工,有導演、演員、劇務、舞美、化妝師等,在合作的過程中會有沖突、有爭論、有協商,最后達成共識。排練中還會有困難,如臺詞記不住,有的說把臺詞錄下來;有的說讓一個人在旁邊念。小宇的爸爸是電視臺的,他說他看過一種提示屏幕,最后大家協商制作出臺詞提示牌。孩子們在戲劇排練中運用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人與人相處,在活動中增進了彼此的友誼。
當然戲劇中幼兒角色不是固定不變的,他們可以互換角色,體驗不同情感,學習不同的解決沖突的方法。在將這些方法運用的過程中,孩子們在不斷的沖突中學習解決的方法,學習正確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支持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幼兒的友誼之花在平等、友好、包容、合作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