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薈元 摘譯(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整形醫(yī)院全軍整形外科研究所 陜西 西安 710032)
國外美容醫(yī)學最新研究與進展(八)
—— 生長因子與創(chuàng)傷修復的研究
李薈元 摘譯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整形醫(yī)院全軍整形外科研究所 陜西 西安 710032)
生長因子與創(chuàng)傷修復的研究:①在糖尿病鼠模型上膽紅素通過調節(jié)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及血管新生而促進皮膚傷口愈合;②通過抗CD147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來治療鱗狀細胞癌;③柚皮苷軟膏通過對炎性反應,細胞凋亡和生長因子的調節(jié)促使鼠傷口的愈合;④角質形成細胞生長因子對來自人臍帶的基質干細胞分化為汗腺樣細胞的作用。
生長因子;創(chuàng)傷;修復;愈合;炎性反應;基質干細胞
整形美容
以往的研究已查明,膽紅素(Bilirubin)有促進皮膚傷口愈合的作用。作者推測, 在糖尿病鼠的模型上,膽紅素通過調節(jié)促進傷口愈合的生長因子和抗氧化作用,呈現促傷口愈合的功效并呈時間的依賴性。
在采用鏈脲霉素(streptozotocin)誘發(fā)的Wastar糖尿病鼠傷口模型上,分兩組進行研究:對照組對傷區(qū)只用不含藥物的基質;治療組傷口用膽紅素油膏(0.3%)。并在治療后的3、7、14和19d,檢查傷口愈合的程度,并取組織測定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SDF-1a、TGF-β1、TNF-a和IL-10的mRNA及蛋白表達的水平。并檢測IL-1β和MMP-9的mRNA水平。用免疫組化法和天狼猩紅苦味酸染色,分別查明CD-3和膠原,組織學上采用H&E染色法檢查。
結果:采用膽紅素處理的糖尿病鼠傷口閉合率,從傷后7d開始,明顯高于對照組。HIF-1a、VEGF、SDF-1a、TGF-1β、IL-10的mRNA及蛋白表達的水平,在第3、7、14天都明顯高于對照組。而治療組的TNF-a、IL-1β及MMP-9則明顯減少。組織學上治療組見膠原沉積、血管的生成明顯增加。據此,使糖尿病鼠的傷口加速愈合。
[摘譯自 Int Immunopharmacol,2016,30:137-149]
進行性皮膚鱗狀細胞癌(SCC)是一種惡性皮膚腫瘤,有關其病因及生理病理特性還不十分了解。CD147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被認為是其癌病因學的重要靶點。但對其具體機制了解甚少。
本文作者選取多個鱗狀細胞癌的細胞系(Colo-16、SRB-1和SRB-12)進行體外實驗研究。用不同量的抗CD-147單克隆抗體(0、50、100、200μg/mL)或者用siRNA抗CD147(SiCD147)進行處理。采用抓傷傷口愈合模型,觀察細胞的增殖、細胞的遷移及相關蛋白的表達水平。在活體研究中,采用Colo-16進行異種移植。并用CD147mAB(150μg,i.g/每周)處理。
結果:在實驗模型上,用抗CD147(200μg/ml)處理者,與對照組相比較,所有細胞系增殖都明顯減少。加之,用抗CD147(200μg/ml)處理者,所有細胞系的遷移率和傷口關閉率都比對照組平均減少43%。并有統計學差異。Colo-16SiCD147的表達也有類似的使細胞增殖及傷口關閉減少的作用??笴D147抗體的治療和siRNA介導CD147的減少,兩者都使EGFR蛋白表達減少,并且有相應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下調。在活體實驗中,抗CD147抗體的治療和siRNA介導CD147的減少,腫瘤的生長都明顯受到抑制。
結論:在體外及活體實驗研究中,都查明,抑制、下調CD147在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可以抑制癌的惡性程度,其機制可能部分與改變表皮生長因子的表達有關。
結果提示:在治療進行性皮膚鱗狀細胞癌時,CD147可能是一個靶向的目標。
[摘譯自 Head Neck, 2016,28:247-252]
傷口愈合是一個連續(xù)復雜的生理病理過程,它包括:炎性反應,組織增殖,組織重修的過程。柚皮苷(Naringin)是一種黃烷酮糖苷(flavanone glycoside),具有對各種氧化炎性反應和生長因子的調節(jié)性能。本文目的是,查明柚皮苷軟膏(Naringin Ointment formulation, NOF)對傷口愈合的影響。
方法:用含有1%、2%或4%(W/W)的含有柚皮苷的石蠟油基,查明其物理化學特性。應用切開性或切除性傷口愈合模型,局部應用上述不同濃度的NOF,每天一次,共20d。定期檢測局部的分子學,生物化學和組織學參數的變化。
結果:在研究模型上,應用2%、4%的NOF處理者,傷口面積的縮小及上皮化的時間明顯快于對照組。傷口的收縮也大于對照組,且均有統計學差異。用NOF后,氧化-亞硝基化張力(SOD、GSH、MDA、MPO和NO)明顯恢復(P<0.05)。治療后的張力強度、脯氨酸的含量及蛋白的含量都明顯增加。TNF-α、IL-1β、IL-6、IL-8、NF-κB、smad-7、和Bax mRNA 表達明顯下調。而NOF使polymerase gamma (pol-γ)、smad-3、VEGF、TGF-β和I型膠原的mRNA明顯上調(P< 0.05) 。組織學上的改變與NOF的其他功效一致。
結論:柚皮苷軟膏通過下調炎性因子(NF-κB,TNF-α,and ILs),細胞凋亡 (pol-γand Bax)和上調生長因子(VEGF and TGF-β)表達,促進I型膠原的表達,誘導血管新生而促進傷口愈合。
[摘譯自 Pharm Biol, 2016 , 54(3):419-432]
人臍帶源的基質干細胞與來自人骨髓的基質干細胞相比較,具有更強的增殖潛能和較低的免疫阻抗性,而且能分化出具有更多功能的細胞。有多種調節(jié)因子、包括角質形成細胞因子(KGF)影響皮膚附件的再生。過去的研究發(fā)現,某些介質可促使人臍帶源的基質干細胞分化出汗腺樣細胞。雖然,它在傷口愈合過程中的作用已有所了解。但對人臍源基質干細胞中KGF的作用并不甚了解。
作者發(fā)現,KGF在汗腺樣細胞中有表達,并且認為KGF可以誘導人臍帶源的基質干細胞分化出汗腺樣細胞。這種現象在活體免疫缺陷鼠嚴重燒傷模型上,治療21d后有稀疏的汗腺樣細胞功能的恢復。而對照組則無此現象。
結果提示:角質形成細胞生長因子,有促使來自人臍帶的基質干細胞分化為汗腺樣細胞的作用。
[摘譯自 Stem Cells Transl Med, 2016, 5(1):106-116]
R622
A
1008-6455(2016)08-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