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圖
(河北省辛集市中醫(yī)院CT室 河北 辛集 05236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臨床上的常見病。此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腰椎間盤出現(xiàn)變性,使此處的髓核突出、纖維環(huán)破裂,進而使其神經(jīng)根及馬尾神經(jīng)受到刺激及壓迫所致[1]。腰椎的L4~L5節(jié)段及L5~S1節(jié)段是此病的高發(fā)部位。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下肢麻木、疼痛及腰痛等,此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2]。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MRI檢查和CT檢查對此病進行診斷。為了進一步探討用這兩種檢查方法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9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4例。他們的年齡在39~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16±2.21)歲。他們的病程在5個月~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72±0.51)年。這些患者在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單側下肢放射痛、腰痛及坐骨神經(jīng)痛的癥狀,其腰部的活動受限,進行活動后其腰部疼痛的癥狀加劇,休息后該癥狀有所緩解。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是:①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②經(jīng)手術證實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③在術前進行MRI檢查及CT檢查的患者。④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本次研究排除存在既往腰椎間盤手術史、精神異常及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3]。
1.2.1 進行CT檢查的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東軟公司生產(chǎn)的64排螺旋CT機對這些患者疼痛的腰椎進行檢查,進行掃描的層厚為3mm,矩陣為256×512,層距為1mm。讓進行掃描的層面與患者腰椎間隙的中心線保持平行。對患者腰椎L3~S1節(jié)段的三個椎間隙進行掃描,對每個椎間隙均進行5次掃描,仔細觀察其掃描部位的軟組織窗及骨窗。
1.2.2 進行MRI檢查的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東軟公司生產(chǎn)的0.35T型MRI檢查儀對這些患者疼痛的腰椎進行檢查。進行掃描的序列為T1WI:TR350ms,TE30ms;T2WI:TR3500ms,TE130ms。對患者的腰椎間盤進行矢狀位及軸位的掃描,進行掃描的層距及層厚均為5mm,進行掃描的層數(shù)為9層。在對患者的腰椎間盤進行矢狀位的掃描檢查時,觀察其腰椎間盤信號的變化情況、椎體的形態(tài)及信號的特點。在對患者的腰椎間盤進行軸位的掃描檢查時,觀察其腰椎間盤膨出及突出的情況、硬膜囊及脊髓的受壓情況,并觀察此處椎管的各徑線是否狹窄。
我們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診斷結束后,與進行綜合診斷的結果相比較,用MRI檢查及CT檢查對這59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分別為94.92%、79.66%。用MRI檢查對這59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用CT檢查對其進行診斷的準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用MRI檢查及CT檢查對這59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診斷結果的比較[n(%)]
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年齡呈年輕化表現(xiàn)[4]。過去,臨床上多使用X線檢查及椎管造影檢查對此病患者進行診斷。對此病患者進行椎管造影檢查,可清楚地觀察到其病灶的具體位置。但是該檢查方法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且部分患者在服用造影劑后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進行X線檢查的操作簡單、價格低廉。但用該檢查方法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低。因此,這兩種檢查方法在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方面的效果均不理想。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MRI檢查及CT檢查對此病患者進行診斷。進行MRI檢查可清晰地顯示出患者脊髓、脊柱的解剖結構及病理改變。該技術對軟組織的分辨率較高,且檢查結果不受骨偽影的干擾。進行MRI檢查可清晰地顯示出此病患者腰椎間盤神經(jīng)根受壓的情況及其腰椎間盤突出的形態(tài)、位置、大小、方向、程度[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CT檢查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準確率相比,用MRI檢查診斷此病的準確率更高。此診斷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劉東旭.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應用價值比較[J].當代醫(yī)學 , 2013, 08(08):99-100.
[2] 陳國雄.腰椎間盤突出癥CT與MRI影像對比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 04(04):106-107.
[3] 陳紅.腰椎間盤突出癥CT與MRI影像對比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 33(05):14-15.
[4] 徐永美.腰椎間盤突出的CT與MRI診斷價值對比[J].中國醫(yī)藥指南 , 2015, 20(20):179-179.
[5] 陳帥明, 樓益義. CT及MRI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比較[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3, 08(08):1338-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