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材的選文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價值和審美價值,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審美情趣的熏陶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為例,分析選文體現(xiàn)的審美價值取向,以期對審美教育產(chǎn)生一定影響。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選文;審美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語文教材是進行語文教育的主要載體,語文教材又是借助選文實現(xiàn)其教育目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有必要通過教材選文進行審美教育。語文教材的選文蘊含著人文價值和審美價值,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有重要的作用。“事物客觀具備的美是產(chǎn)生審美價值的物質基礎,但只有當事物在人的實踐中被‘人化,充分確證人的本質力量的豐富性,使人從對象中直觀自身,事物才具有特定的審美價值?!奔慈藗冊趯嵺`活動中能使事物本質力量對象化,對所認識的事物產(chǎn)生美的感受的過程則稱之為審美價值。
一、分析高中語文教材選文的審美價值的必要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該和審美教育結合起來?!笨梢姡Z文教育不能脫離審美教育,語文教育主要借助語文教材的選文得以實現(xiàn),原因如下:首先,新課標指明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構建課程目標和“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逼浯危肮ぞ咝耘c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性質表明,語文課程要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語文教材中的選文不僅蘊含有語文學習的養(yǎng)料,也有陶冶學生情感和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資源,這其中體現(xiàn)出的審美價值取向勢必對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產(chǎn)生重要影響。
二、語文教材選文的審美價值取向分析
筆者將以入選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其中一些經(jīng)典篇目為例,闡明文章當中所體現(xiàn)出的審美價值。
(一)自然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文字形式展現(xiàn)了田田的荷葉,微風送清香的自然之美,只需在教學中稍加引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美的情景、美的氛圍,學生定能領會到文章中的優(yōu)美的風景。再如《故都的秋》中寫的故都之秋來得“清”“靜”“悲涼”,對秋的頌揚之情溢于紙上。自然美的價值在于“自然美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增強藝術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豐富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性情、培養(yǎng)高尚情操;能改善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闭Z文教材中選入蘊含自然美的課文,能夠引導學生欣賞、熱愛自然。對自然風光描寫優(yōu)美的文字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豐富學生的文學積累,為學生寫作提供素材和借鑒。
(二)社會美
語文教材的選文大都是優(yōu)秀的篇章,足以引導學生從中感悟人的內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與假丑惡等,思考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探索自然界的奧妙,建立起與社會發(fā)展相和諧的價值觀。
1.崇高的人格之美。
列寧曾說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痹谡Z文教材中表達愛國之情的選文如屈原的《離騷》以木蘭、辟芷等各種香草喻自己高尚的品性,體現(xiàn)了他對理想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如塑造了蘇武這么一個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形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高中生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學生通過文章的學習能沐浴人格之美,陶冶內心情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shù)貍鬟f主人公身上所體現(xiàn)的人格美,以便能更好實現(xiàn)選文的審美價值。
2.動人的情感之美。
情感是世間最為動人的感情之一,教材的選文不乏表現(xiàn)動人的情感。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恩格斯對逝去好友、戰(zhàn)友的痛惋之情,他們的比天高的友情成就了偉大的事業(yè)?!犊兹笘|南飛》表達了劉蘭芝和焦仲卿之間磐石無轉移的堅貞不渝的愛情之美。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追求一種情感美,這是因為情感是人的本質的重要內容。情感是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社會性的人類精神需要。語文教材選文蘊含情感美,可以使學生通過閱讀、學習、鑒賞來體會情感,領悟親情、珍惜友情、在未來追逐高尚的愛情,這對于學生的情感審美教育有重要作用。
(三)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tǒng)及其所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選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意境之美,如《雨巷》塑造了“丁香”“油紙傘”等意象,營造了一個夢幻般的凄婉迷茫的意境,抒其性情,渲其郁悶,彰其心志。作者借助意象之義構筑意境,學生經(jīng)過引導,學會提取詩詞中的意象,鑒賞詩詞意境美,品味作者的情感,可以激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展開,語文教育不僅重視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也對學生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提出了要求。因此,語文審美教育更凸顯其重要性。由此更要關注文學類文本的審美價值,了解教材的審美價值取向,以文本為載體,通過文學教育開闊學生的眼界,讓選文的審美價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感受美、培養(yǎng)審美的能力,最終實現(xiàn)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邱明正,朱立元.美學小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2]王麗,童慶炳.不要錯過歷史機遇[J].北京文學,1998(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杰,廖國偉.新編現(xiàn)代美學原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唐泰,石惠泉.中學論說文論據(jù)大全[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6]王杰.現(xiàn)代美學原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林巧寧,女,1992年生,廣西興業(yè)人,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育碩士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