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技工教育的目標,即根據市場需求培養(yǎng)技術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和復合技能型的人才。在教育體系與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是否認知技工教育的規(guī)律,是否具備技工院校教育教學能力成為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本文將從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定義入手,從理論能力、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現能力、資源利用能力以及教師自身的社會能力等方面對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養(yǎng)成進行論述。
一、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內涵
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成效?;诖?,根據技工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方針,本文將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內涵概括為:在技工教育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以適應崗位需求的能力,教師對職技理論的認知能力和應用能力、課程設計與教學設計的能力和實現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資源的能力以及教師自身的社會能力的養(yǎng)成稱為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
二、教師認知和應用技工教育理論能力的培養(yǎng)
與其他教育相比,技工教育的理論也在不斷完善與發(fā)展,并已形成一定的技工教育理論體系。從事技工教育的教師是否能以技工教育理論為指導,科學合理地進行各種教學活動是保障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前提,因此,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養(yǎng)成首先表現為對技工教育理論的掌握和應用。教師認知和應用技工教育理論的能力是指在技工教育中,教師能自覺汲取國際與國內的技工教育的各種理論知識,在實際的課程開發(fā)、實施、評價和管理的過程中,認知各種技工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和相關性,客觀而靈活地將各種技工教育理論應用在教學實踐中,并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技工教育理論。具體而言,教師應從三個層面對技工教育理論進行認知和應用。
1.明確理論,了解特點,樹立觀念
一是認知技工教育的課程理論,明確技工教育課程理論研究的任務、現狀和發(fā)展前景;二是深入了解技工教育課程的特點,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模式和課程運行的特點;三是樹立技工教育的課程觀,從課程開發(fā)、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認知技工教育的課程系統(tǒng)。隨著技工教育的發(fā)展,教師必須從課程分析、設計、編制、領會、貫徹、評價、組織和控制等多方面參與和研究,以奠定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養(yǎng)成的基礎。
2.對比差異,合理選擇,積極開發(fā)
在認知國際國內的技工教育理論及實際應用的基礎上,對比國與國之間在技工教育實施過程中的特點與差別,從而選擇適應本國或本校技工教育的課程模式并進行相應的開發(fā)、設計與實施。例如,在對比英國、德國、美國、日本以及我國的技工教育的基礎上,教師能根據國情、經濟發(fā)展狀況和勞動力需求市場等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總之,教師進行技工教育的比較學習,既培養(yǎng)技工教育的宏觀認知能力,又避免課程開發(fā)與實施過程中的盲目性和滯后性。
3.深入學習,積極探索,有效利用
教師要對技工教育中的基礎課程理論及典型課程模式進行深入而細致的學習并在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過程中有效地利用,就必須對建構主義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以及實際應用有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以能力本位思想為理論基礎的美國教育課程開發(fā)或教育課程編制課程模式,以巴比特的“活動分析”為理論基礎的德國雙元制課程模式,以系統(tǒng)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為理論基礎的模塊式職業(yè)技能培訓課程模式以及我國以“寬基礎、活模塊”為主要特征的集群式模塊課程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與應用都在積極的探索、規(guī)范、研究與應用之中??傊鳛橐幻脊ぴ盒5慕處煟绻麑@些理論和模式缺乏深入的了解與認識,那么,培養(yǎng)技術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和復合技能型的人才就無從談起??傊瑢脊そ逃碚摰姆e極認知和自覺應用是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的關鍵能力。
三、教師課程設計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能認知和應用技工教育理論之后,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便成為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養(yǎng)成的核心組成部分。隨著技工教育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關鍵。
1.明晰概念
教師應對課程設計能力的概念有明晰的認識。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即課程開發(fā)能力或課程編制能力,具體指教師具備對課程整個結構即課程方案的設計能力,包括課程標準、課程教材的設計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表現為能編寫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并能對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所應達到的目標、選擇的內容、采取的結構、評價的標準進行可行性研究。
2.明確要求
認知課程設計能力后,教師應進一步明確技工教育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要求。與課程設計能力的概念有所不同,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即教師能以掌握傳播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基礎,應用系統(tǒng)理論的觀點和方法,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以確定目標,并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從而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分析、評價其結果。總之,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學效果達到優(yōu)化的一種系統(tǒng)研究能力。
3.培養(yǎng)思維
在明確了教師課程設計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的概念的基礎上,教師應在實際的課程開發(fā)和實施中,逐步具備課程設計與教學設計的思維。由于技工教育課程目標具有明確的定向性、直接性和兼容性,同時,課程內容具有極強的職業(yè)導向性和技能主導性,這就要求從事技工教育的教師,不斷以市場對職業(yè)和技能的要求為導向,科學地進行課程的開發(fā)與設計,即在每門課程開設之前,對從教學大綱和教學活動進行規(guī)劃與設計,最終達到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yè)和技能培養(yǎng)的教育目標。
四、教師教學實現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師具備了課程設計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之后,就更易培養(yǎng)教學的實現能力。建立在對技工教育課程理論與教學理論認知的基礎上,本文將技工院校教師教學的實現能力概括為:教師能自覺按照課程設計與教學設計中的各項要素與指標要求,應用適當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組織技能訓練,以使學生的技能掌握與自主學習達到崗位需求各項評估與測試的要求。具體而言,在技工教育中,教師的教學實現能力表現在三個層面。endprint
1.熟練掌握
教師應熟練掌握技工教育理論中所描述的各種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在技工教育中,由于專業(yè)類別較多,專業(yè)跨度較大,教學環(huán)境不同,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理論與實踐表現出多樣性,因此,教師應了解各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應用領域,較好把握學習策略、教授策略和師生的互動策略,明晰各種教學方法的差異與利弊。
2.恰當選擇
教師的教學實現能力還表現在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恰當選擇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富有成效的教學。例如,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中包含:課文引導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遷移教學法和模擬教學法。對此,教師應根據技工教育教學的具體目標與任務、教學的內容特點以及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歸根結底,教師只有明確教學方法適應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有效解決學習任務中的利弊,既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又培養(yǎng)他們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3.創(chuàng)新教學
教師在認知和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應根據教學所需,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由于各種專業(yè)類別不同、教學實施的地域差異以及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存在差異,所以,同一理論依據下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法應有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這種創(chuàng)新教學的能力是技工院校教師教學實現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
五、教師利用教學資源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技工教育中,教師對教學資源包括對教學媒體的利用能力是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具體而言,技工教育各專業(yè)教學計劃的設計與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學設備、實操設備、教學儀器和模擬設備,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各種教學軟件也成為教學資源的主要內容。因此,技工院校教師應具備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按照教學計劃及教學設計的要求實施教學的能力。
六、教師自身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的社會能力,即教師具備從事職業(yè)活動所需的行為能力,包括人際交往、公共關系、職業(yè)道德和環(huán)境意識??傊?,教師自身的社會能力對學生從業(yè)后的社會能力和行為能力具有一定影響。因此,技工院校教師應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社會能力既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的發(fā)展能力,還是勞動者在職業(yè)活動中必備的基本素質??傊?,教師自身的社會能力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增強對社會的適應性以及自身行為的規(guī)范性。
隨著技工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以市場為導向,以崗位能力需求為培養(yǎng)目標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法的應用日益廣泛,這對從事技工教育的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在技工教育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以適應崗位需求的能力,教師是否具備對技工教育理論的認知和應用能力,是否具備課程與教學設計的能力和實現能力,是否具備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資源的能力,是否具備從業(yè)的社會能力,將成為衡量技工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基本標準。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
(責任編輯:梁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