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德滿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以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為重點,讓學生在“自學試探”、“合作互動”的情境中探索目標、創(chuàng)新學習,從而獲得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椤皠?chuàng)新活動的導航者”,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小學 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shù)學問題遇到障礙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呈現(xiàn)問題后,不留給學生思考時間,就開始小組合作。這時,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很容易造成組內(nèi)優(yōu)生一言堂,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假如老師先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思考我準備怎么辦,再組織合作學習。這樣,才能使人人參與小組合作,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特別要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的幾點做法,略談幾點個人的認識。
一、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是前提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要組織好小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我們常見到的合作學習形式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前后桌的4人為一組展開討論,而現(xiàn)行學校課堂中往往座位的編排是按照學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顯然是不合適的。如何組建好的學習小組呢?我以為:可將班上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原則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組3~6人為宜,再給每個小組成員分好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每個學生都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充實而有效的。教師每次組織小組合作時,也輕松了,不用擔心誰在小組里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在一定周期后,調換小組成員的角色,這次擔任小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匯報員,這次擔任操作員的下次去搞記錄,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了解,都能勝任,并明白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把握好恰當?shù)暮献鲗W習時機是關鍵
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合作,實現(xiàn)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教師要合理選擇合作的契機,因為不是什么內(nèi)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則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材所要體現(xiàn)的新理念。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有一定探索和討論的價值,要有一定的開放性。,還要探究恰當?shù)暮献鲿r機,如當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個人思考、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fā)時,答案多樣性時,問題涉及面大,學生回答不全面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組內(nèi)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1.學生獨立思考出現(xiàn)困難時進行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學生獨立思考出現(xiàn)困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實踐問題上,要盡量設計一些:一人操作不便,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內(nèi)容,這時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教師適時指導,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解決過程,更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小學生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例如:我所講的《平移和旋轉》一課,從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出發(fā),從中發(fā)現(xiàn)物體運動方式的不同,從而引出平移和旋轉。這一情景貫穿在整個課堂新授的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將數(shù)學知識融入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課堂學生樂于接受,同時學生們也會主動探討研究。學生非常的感興趣。積極性很高。再比如在學習筆算加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評價完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nèi)討論“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
2.學生僅靠個人的思考不全面時進行合作
數(shù)學內(nèi)容是較為抽象和深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是時由于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局限性,單靠一個人往往很難將問題回答全面,這時可以考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nèi)的幾個成員相互討論、互相補充,從而對數(shù)學問題認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從別的學生哪里,看到解決問題的另一個角度。培養(yǎng)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第58頁的第4題,可先讓學生看圖,然后問學生:“你能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小組同學聽,這時學生的解決方法有:3×4+3,4×4-1,5×3。通過這種交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思維方法,互相促進,形成互動的學習氛圍。
三、適當?shù)乇頁P和批評是催化劑
要運用教育評價鼓勵合作。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討論結束時,不僅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即對小組之間進行評價。在每節(jié)探究活動結束時,針對紀律、組織探究活動等情況,教師表揚最好的小組,同時也可對一些小組存在的問題給予批評,從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不再出現(xiàn)或少出現(xiàn)這類問題,可使數(shù)學探究活動日趨好轉。如有些組的學生組織得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問題研究完了;而有些組則由于組內(nèi)分工不合理,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都沒有完成探究問題,教師指出來后,可以促進各小組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引起注意,從而使得這類表揚和批評成為促進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催化劑。
四、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訓練;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需要在教師科學指導、適時點撥下逐漸形成;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興趣,需要在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引導下得以發(fā)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要認真探索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學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堂課都要實現(xiàn)的。讓我們努力探索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真正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