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英,孫 寧,郭 瑩,管海麗,朱中生,譚飛龍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mergency patients
accepting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Zhang Caiying,Sun Ning,Guo Ying,et al(Xu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221002 China)
急診病人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影響因素分析
張彩英,孫寧,郭瑩,管海麗,朱中生,譚飛龍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mergency patients
accepting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Zhang Caiying,Sun Ning,Guo Ying,et al(Xu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221002 China)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的治療現(xiàn)狀及影響病人接受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診入院的423例STEMI病人的臨床資料。[結(jié)果]423例病人中,48.7%的病人接受了急診PCI治療,其中79.6%的病人就診時間≤6 h,7.3%的病人發(fā)病到入院時間>12 h。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付款方式、發(fā)病地點是影響病人接受急診PCI治療的原因。[結(jié)論]病人對疾病的嚴重性認識局限是未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未在時間窗就診的病人是導致病人未接受急診PCI治療的主要因素。
關(guān)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碼: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7.030
文章編號:號:1009-6493(2015)09C-3406-02
基金項目徐州市科技課題項目,編號:XZZD1382。
作者簡介張彩英,副主任護師,碩士研究生,單位:221002,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孫寧、郭瑩、管海麗、朱中生、譚飛龍單位:221002,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收稿日期:(2014-11-25;修回日期:2015-08-28)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能迅速而持久地恢復梗死相關(guān)血管(IRA)的血流,挽救瀕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改善預(yù)后[1]。PCI是目前STEMI病人再灌注治療最有效的措施,愈來愈多的急診、高危病人進入導管室進行急診PCI[2]。早期血運重建治療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我國各地區(qū)、各醫(yī)院差異很大,為了解其治療現(xiàn)狀,本研究回顧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急診入院的423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資料,分析目前急診PCI開展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并尋找造成病人未能及時接受急診PCI的原因。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心內(nèi)科以急性STEMI為第一診斷入院的病人423例,其中男325例,女98例;年齡29歲~92歲(62.52歲±12.35歲);合并高血壓206例,糖尿病94例,腎衰竭37例。梗死部位:廣泛前壁96例,前壁、前間壁139例,下壁173例,側(cè)壁、后壁15例。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顧性的研究方法,記錄病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付費方式、發(fā)病至就診時間、發(fā)病地點、既往病史、心梗部位等情況,統(tǒng)計從發(fā)病到入院時間及不同時間窗完成急診PCI狀況。將急診PCI病人與非急診PCI病人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統(tǒng)計病人未行急診PCI的各種原因。
2結(jié)果
2.1急性STEMI病人就診時間與接受急診PCI治療情況(見表1)
表1 急性STEMI病人就診時間與
2.2非急診PCI治療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見表2)
表2 非急診PCI治療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n=217)
2.3急診PCI病人和非急診PCI病人人口學特征及臨床醫(yī)學特征比較(見表3)
表3 急診PCI病人和非急診PCI病人
3討論
急性STEMI病人最佳的缺血再灌注時間在發(fā)病6 h之內(nèi)。國外大規(guī)模調(diào)查研究顯示,3 83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有842例病人不能在發(fā)病6 h之內(nèi)到達醫(yī)院接受再灌注治療,79%的病人可以在6 h內(nèi)接受急診PCI[3]。本研究顯示,我院急性STEMI病人接受急診治療占48.7%,未在時間窗內(nèi)就診是非急診PCI的主要原因,而未在時間窗內(nèi)就診主要是因為病人對疾病的認識不夠;急診PCI組與非急診PCI組病人的職業(yè)分布不同,急診PCI組中工人所占比例最大,非急診PCI組中農(nóng)民所占比例最大;兩組文化程度分布不同,急診PCI組中大學的比例高于非急診PCI組,初中及以上、小學及以下的比例均低于非急診PCI組;兩組的付款方式分布不同,急診PCI組中醫(yī)保及社保、自費的比例均低于非急診PCI組,離休的比例高于非急診PCI組;兩組發(fā)病地點分布不同,急診PCI組中徐州市所占比例高于非急診PCI組,郊縣、周邊城鎮(zhèn)的比例均低于非急診PCI組。綜上所述,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干部及工人、醫(yī)保及社保和居住市區(qū)的病人對急診PCI的接受率高;在未接受急診PCI的病人中,主要原因依次是對病情認識不夠(71.9%)、癥狀間斷(67.7%)、家屬治療意見不統(tǒng)一(56.6%)、夜間發(fā)病(43.8%)。病人認識疾病局限,對其嚴重性低估,使病人就診時間拖長;而癥狀間斷性可能使病人輕視疾病,癥狀一過性緩解使病人認為病情好轉(zhuǎn)延誤求醫(yī)時間,夜間犯病表明病人認為影響家人休息,交通不便導致延誤時間[4];家屬對治療意見不統(tǒng)一,在選擇治療方案時,病人及家屬已不再完全聽從于醫(yī)生的決定,導致手術(shù)拖延。提高病人對心梗及PCI的認知,可幫助病人及家屬做出正確的選擇,可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5]。首診醫(yī)生和醫(yī)院的醫(yī)療水平也是影響病人及時就診的因素[6]。
本次研究收集的資料有限,由于僅對1家三級醫(yī)院的急診入院病人進行調(diào)查研究,沒有將研究范圍擴展到其他醫(yī)院,進行多醫(yī)院多中心聯(lián)合實驗。因此,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在調(diào)查所涉及的影響因素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從而得到更詳細的資料,對縮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療時間起到更大幫助。
參考文獻:
[1]胡大一.冠心病[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1.
[2]Hoye A,Van Domburg RT,Sonnenschein K,etal.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The thoraxeenter experience 1992-2002[J].Eur Heart J,2005,26:2630-2636.
[3]Goldberg RJ,Yarzebski J,Lessard D,etal.Decad-long,trend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ime to hospital pres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cardial infarction[J].Worcester Heart Attack Studv,2000,27(160):3217-3223.
[4]趙曉靜,李貴華,李瑞杰,等.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遲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2(31):251-253.
[5]趙明中,胡大一,許玉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時間延誤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2,1(2):81-84.
[6]曹禺,賈紹斌,董曉亮,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 238例臨床特征及治療現(xiàn)狀[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0(18):35-38.
(本文編輯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