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兩個共點力的合力與兩個分力夾角圖像的質(zhì)疑與探究
王利新
(永吉實驗高中吉林 吉林132200)
魏延博
(永吉縣教育局吉林 吉林132200)
魏興文
(永吉實驗高中吉林 吉林132200)
摘 要:關(guān)于兩個共點力的合力與兩分力間夾角的圖像,在一些教輔圖書中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形狀,究竟孰是孰非,令人困惑不已.本文利用電腦作圖及力的圖示,從不同角度分析探討,以辨別正誤,正本清源.
關(guān)鍵詞:合力變化率拐點
收稿日期:(2014-07-14)
1案例與質(zhì)疑
1.1案例
案例1:在研究兩個共點力合成的實驗中得到如圖1所示的合力與兩個分力的夾角關(guān)系圖,則這兩個分力的大小分別是______N和______N.合力的變化范圍為______.
圖1
解析:由F-θ圖像知,當兩分力間的夾角為90°時,合力值為10 N;當兩分力夾角為180°時,合力值為2 N.
設(shè)兩分力分別為F1和F2,且F1>F2,由F-θ圖像,可得出當θ=90°時有
(1)
當θ=180°時有
F1-F2=2 N
(2)
求解式(1)、(2)得
F1=8 NF2=6 N
故兩分力的合力F范圍為
|F1-F2|≤F≤F1+F2
即
4.培育了現(xiàn)代文明意識大家遵守的融入機制。老舊散不同于商業(yè)社區(qū),一般是由農(nóng)轉(zhuǎn)非形成的“熟人社區(qū)”,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培育社區(qū)居民的現(xiàn)代文明意識,能更好的發(fā)揮居民自治的參與率和成功率。通過家風家訓的征集活動、孝老愛親典型人物的評比、“二十四孝”文化墻的布置等,培育居民文明意識,回歸最真實的自我;通過義工志愿服務(wù)、鄰里幫扶濟困、社區(qū)團隊活動等,培育助人自助意識,營造鄰里一家親的和諧氛圍;通過法治宣傳、法治課堂、社區(qū)調(diào)解隊、義務(wù)巡邏等,培育居民法治意識,提高法律素養(yǎng),確保社區(qū)長治久安。
2 N≤ F ≤14 N
案例2:如圖2所示為兩個共點力的合力跟它的兩個分力之間的夾角的關(guān)系圖像,則這兩個分力大小分別是
A.1 N和4 N
B.2 N 和3 N
C.1 N 和5 N
D.2 N和4 N
答案:B.
圖2
提示:通過圖像可知,兩力同向時合力大小為5 N,兩力反向時合力大小為1 N,從而列式求解,得出2 N和3 N[1].
1.2質(zhì)疑
上述的案例1和案例2,同樣都是兩個共點力的合力跟它的兩個分力之間的夾角的關(guān)系圖像,可是它們的F-θ圖像卻截然不同,雖然圖線的形狀對求解不會產(chǎn)生影響,但是科學是嚴謹?shù)?,既不能過于隨意,更不允許有差錯.那么,究竟哪個圖正確,還是二者都錯,抑或是二者都對?是兩個分力的大小造成圖像形狀的差異,還是與角度的取值范圍有關(guān)呢?筆者認為很有探究的必要.
2探究與釋疑
2.1探究
2.1.1力的圖示法
圖3是用三角形定則求合力的圖示,由此也可直觀看出,當θ=0時合力F最大,當θ=180°時合力F最小,且兩分力間夾角為0或180°時合力F隨θ的變化率最小(為零).在θ從0增大到180°過程中,合力F一直減小,但它對角度的變化率卻先增大后減小,在θ從180°增大到360°過程中,合力F一直增大,但它對角度的變化率仍先增大后減小,且當θ=90°和270°時存在拐點.
圖3
2.1.2電腦作圖法
如圖4所示,設(shè)分力F1與F2的夾角為θ,則合力
圖4
現(xiàn)以案例2為例進行研究,由答案可知F1=2 N,F(xiàn)2=3 N,代入數(shù)據(jù)得合力
該圖像形狀究竟如何?現(xiàn)用幾何畫板分別作出
y1=12cos(x)
y2=13+12cos(x)
圖像如圖5(a)、(b)、(c)所示.
圖5
當然,用描點作圖法,同樣可以得到圖5這樣的曲線,只不過繁瑣而已.
對比發(fā)現(xiàn),y2相對于y1只是向上平移,但振幅和周期不變.y3相對于y2雖然振幅減小,且形狀也不再是標準的余弦曲線(上部豐滿,下部苗條),但是周期和拐點位置仍然不變,且在0~2π范圍內(nèi)于90o和270°兩處出現(xiàn)拐點.
有興趣的讀者,利用導數(shù)也同樣能求出曲線拐點的位置.
2.2釋疑
通過以上探究可知,兩個共點力的合力與兩分力間夾角的圖像完整形狀(多個周期)應(yīng)為圖5(c)所示,由此可見,圖1是正確的,只不過它畫出的是90°~270°的部分圖線,無可非議.圖2畫的是0~360°的完整圖線,在θ=90°和270°無拐點,故圖2似是而非.
類似錯誤已流傳多年,甚至使人習以為常,雖不影響計算結(jié)果,但科學是嚴謹?shù)?絕不允許出現(xiàn)任何紕漏,特別是教輔圖書.列· 托爾斯泰曾說過,“認識真理的主要障礙不是謬誤,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參 考 文 獻
1高雪巖,等.尖子生學案· 物理高中必修1(第6版).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