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摘要】 目的 比較分析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方法 84例成人腹股溝疝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 每組42例。對照組采用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 實驗組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進行治療,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 實驗組的住院時間更短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效果更顯著, 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腹腔鏡疝修補術;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股溝疝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063
腹股溝疝主要是指患者因腹股溝缺損造成腹腔內臟器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疝[1], 腹股溝疝分為腹股溝斜疝與腹股溝直疝兩種。腹股溝疝病發(fā)時常伴有劇烈疼痛,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臨床上常用腹股溝疝修補術對患者進行治療, 主要包括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腔鏡疝修補術等[2]。因此, 本院比較分析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就診的成人腹股溝疝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腹股溝疝的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0例, 女12例;年齡21~68歲, 平均年齡(45.32± 8.15)歲;體重52.25~79.54 kg, 平均體重(63.21±5.52)kg;實驗組患者中男28例, 女14例;年齡20~70歲, 平均年齡(16.25±17.95)歲;體重53.56~80.05 kg, 平均體重(64.10±5.78)kg。兩組成人腹股溝疝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 所有患者均實施硬膜外麻醉, 在與腹股溝韌帶平行處做長度為5 cm的斜形切口, 找到疝囊, 并將疝囊橫斷及高位結扎, 將聚丙烯補片置于精索后方, 并固定在恥骨膜、腹股溝韌帶及聯(lián)合腱等組織中。
實驗組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進行治療, 所有患者均實施氣管內插管麻醉, 在臍輪下緣正中處做長度為1.5 cm的縱形切口, 將腹直肌前鞘切開, 用手指將腹膜外間隙拉開, 將Trocar及腹腔鏡置入其中, 持續(xù)充入二氧化碳, 使壓力保持在12~14 mm Hg (1 mm Hg=0.133 kPa) , 將顯露恥骨結節(jié)、Cooper韌帶、腹股溝韌帶等組織結構分離, 置入聚丙烯補片, 展開, 隨后排氣將腹腔鏡取出。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且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為(46.10±9.68)min, 住院時間為(3.21±1.12)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為(44.16±10.15)min, 住院時間為(6.98±1.67)d。兩組手術時間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住院時間對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成人腹股溝疝患者均有并發(fā)癥發(fā)生, 主要表現為切口感染、陰囊血腫、尿潴留等。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9.05%(8/42),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76%(2/4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腹股溝疝是普通外科中一種較為常見的腹外疝, 腹股溝疝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 其多為男性[3]。誘發(fā)腹股溝疝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原因有腹部的強度降低、腹部內的壓力升高等。當患上腹股溝疝時, 患者在進行如站立、行走、跑步等簡單動作時都易引發(fā)疼痛感, 嚴重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因此, 腹股溝疝患者應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 改善生活質量。臨床上常采用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tǒng)的有張力組織縫合術的創(chuàng)口大、疼痛劇烈的缺陷, 但隨著醫(yī)學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 腹腔鏡疝修補術也已被廣泛運用于腹股溝疝的臨床治療中[5]。腹腔鏡疝修補術是基于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一種新型的微創(chuàng)技術, 具有手術創(chuàng)口小、疼痛小、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勢。
在本次研究中, 將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分別作為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比較, 結果表明, 實驗組成人腹股溝疝患者的住院時間更短、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 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效果更顯著, 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值得臨床借鑒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海華. 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醫(yī)藥, 2015(13):246.
[2] 嚴聰. 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對比.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19):111.
[3] 汪江, 龔建云, 邱學輝, 等. 腹腔鏡疝修補手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4, 12(5):27-28.
[4] 何崇偉. 腹腔鏡下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療效比較.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3, 3(4):175-176.
[5] 王福榮, 李醫(yī)明, 冷晗, 等. 腹腔鏡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效果對比觀察. 人民軍醫(yī), 2015(8):883-885.
[收稿日期: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