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宏偉
摘要:課外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興趣和自學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完成了,那么他就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痹诮虒W中,教師要有序地擴大學生閱讀量,強化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shè)閱讀情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使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遨游,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
關(guān)鍵詞:閱讀 興趣 能力 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在一百四十五萬字以上。學生僅僅依靠課本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興趣和自學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正如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完成了,那么他就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必須千方百計地“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為此,有序地擴大閱讀量,強化閱讀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淺談一下自己在課外閱讀指導方面的具體做法。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提示閱讀方法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習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要使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是首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在閱讀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因此,語文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便是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愉悅他們閱讀的心靈,使他們快樂地接受語文知識。
方法得當,事半功倍。閱讀方法的正確運用是提高閱讀能力,增進閱讀效果的關(guān)鍵。學生愛讀書不等于會讀書,還需要教師加強指導。每節(jié)閱讀課上可精讀一、兩篇讀物,教會學生從整體入手分三步讀書:初讀,歸納出主要內(nèi)容;速讀,質(zhì)疑解疑;細讀,聯(lián)系上下文或者字典釋詞明義。對于一些優(yōu)秀作品可采用教師讀學生聽的方法,還可以播放朗讀錄音,要繪聲繪色,邊讀邊評,學生聽了印象深刻,收獲會更大。還可以讓班里朗讀好的同學范讀,讀后指名評議,取長補短。另外放手讓學生自由讀,也是個極好的方法,可以速讀、略讀,還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跳讀。讀后可提示學生寫出筆記、簡評、縮寫故事、續(xù)寫故事等,有利于拓寬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二、創(chuàng)設(shè)閱讀氛圍,保正閱讀時間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輕松愉快的良好氛圍和情緒,不僅能使人產(chǎn)生超強的記憶力,而且能活躍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發(fā)揮心理潛力,而喧鬧沉悶、焦慮不安、憂郁苦悶等不良氛圍和情緒則會降低人們的智力活動水平以及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家庭、學校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針對這個問題,我組織了多次家長會,向家長講明有關(guān)學生課外閱讀的意義、重要性,并提出要求:在家里給孩子安排合理的閱讀空間,選擇光線明亮、環(huán)境安靜的地方,孩子讀書學習時,家長也可參與其中,讓學生感到自己父母也非常喜歡讀書,這樣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受到感染,閱讀興趣自然也會越來越濃厚。除此之外,家長和孩子閱讀后,要盡可能地共同探討書中問題,各自發(fā)表自身閱讀的見解,要不怕為某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這種潛移默化就是無聲的教育。家里如此,校園環(huán)境更為重要。
就教師而言,要在班里為學生營造閱讀氛圍,首先在教室布置方面要別出心裁,讓學生走進教室就有書香四溢之感。為此,我在班里建立班級學習陣地:“手抄報專欄”“佳句摘抄專欄”“讀書筆記專欄”等;其次,堅持辦好每期板報,大張旗鼓地宣傳古今中外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例如“王亞南睡三腳床”“匡衡鑿壁借光”“孫敬懸梁刺股”等。學生們在閱讀這些版面的過程中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自然也會在這樣的氛圍中由被動地閱讀走向主動地閱讀。
三、明確閱讀要求,培養(yǎng)閱讀習慣
給學生明確不同體裁的讀物的不同要求。童話寓言重在明理;歷史故事重在懂得故事梗概;詩歌重在通過朗讀體會其意;科普讀物重在明白科學道理;敘事性較強的文章必須知道寫了一件什么事,為什么寫。對于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問題,要善于提出。這時教師千萬不要打擊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提問才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課外閱讀的有利條件。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提問中引導他們找到答案,可嘗試讓學生討論解決。同時還要求學生對各類文章中精彩的段落,要理解深透,要會背誦,甚至會仿寫。這樣既能提高理解能力,又可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在一百四十五萬字以上。那么怎樣才能達到課標的閱讀要求,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認為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讀書時讓學生圈點優(yōu)美詞句,勾畫不理解的詞語,勤查工具書。同時我還要求每個學生必備一個摘錄本,指導分類摘錄好的詞句。比如佳句分類:按修辭手法可分為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按內(nèi)容可分為寫人物外貌或?qū)憚游锿庑蔚取W生的摘錄本,每周必查一次,每學期學生之間互閱兩次。此外,還要求學生寫簡短的讀書筆記,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書中內(nèi)容的思考,提高思想認識。
四、開展多項活動,鞏固閱讀成果
小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正處于逐步形成中,他們恐怕不能持之以恒地堅持閱讀,教師就要想方設(shè)法開展有關(guān)閱讀方面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
例如,讀了童話、寓言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之類的文章后,開展“講故事比賽”;還可以在每周的晨會上舉行“書報信息交流”,介紹從課外書報中獲得的有關(guān)信息、國內(nèi)外新聞;還規(guī)定以小隊為單位定期辦不同內(nèi)容的“墻報比賽”;組織“閱讀比賽”“演講會”等。這樣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比賽中得到鍛煉,既活躍了精神生活,又能在各項訓練中自我提高。記得有位偉人說過:“做一天的好事容易,做一輩子的好事就不容易了?!遍喿x貴在堅持,要讓閱讀形成一種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家長、學生的共同努力。閱讀習慣一旦形成,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總之,科技迅猛發(fā)展,信息時代已至,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學生導航,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遨游,以此來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無疑是我們這些基礎(chǔ)教育工作者必須下功夫認真研究的課題。我們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拓展渠道,超越課堂,努力開辟課外閱讀新天地,真正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