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霞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解決問題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A-
0067-01
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新課改理念下,巧解數(shù)學問題成為了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線,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給教師們帶來了諸多的困惑。因此,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是高效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推手。
一、收集信息,為“有效問題”尋路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新教材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方面選取了大量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例子,這些例子形式不一,有對話式、表格式、圖文配合式等,為有效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支撐。因此,教師必須善于整合這些有效信息,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在轉化“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識別并篩選“有用信息”,從而在對這些有效信息的收集加工中,開辟新的“數(shù)學場”,為有效地生成“數(shù)學問題”建基。
例如,蘇教版教材第二冊P50第2題
師:同學們,誰來說一說,從這道題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有7人已經上車了,還有21人沒上車。
師:看到這個情形,你能想到題目是要我們解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
生2:我想,題目的意思是要問“一共有多少人乘車呢?”
師:嗯,說的真好。那你能試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嘗試,組內交流,集中反饋)
這道題要求學生從圖、文結合出發(fā)尋找相關信息,文字信息直接告訴了我們“還有21人沒上車”,光憑這個信息,是無法解決題目中所提出的問題的,我們還要從圖例中找出另一個信息“上車的有7人”,從而找出相關信息。
二、設置懸念,為“問題意識”鏈接
設置懸疑,是數(shù)學問題意識的有效鏈接。因此,通過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設置教學懸念,引導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學會主動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實際上是在喚醒學生心靈深處敢于質疑的個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信息、收集處理信息,充分激活學生的數(shù)學問題意識。
例如,蘇教版教材第五冊P46第5題
師:同學們,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嗎?
生1:我覺得題目的意思是問:小娟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下?
生2:我覺得是:小紅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下?
生3:我認為題目可以這樣問:三人一共踢了多少下?
生4:我認為題目還可以這樣問的:小娟比小紅多踢了多少下?
……
在上例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教學;其次,還需從學生的認知習慣出發(fā)設置懸念,為激活問題意識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此外,學生的“問題意識”的激發(fā),還要采用有效的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
三、加強分析,為“解題路徑”尋路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解決“數(shù)量關系”問題的策略與方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shù)量關系”在生活實踐中的重要意義。通過這種引領,讓學生能順利通過對解題思路的推導過程,逐步建構起“解題路徑”的比較、反思、驗證方法,不斷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蘇教版教材第九冊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學習用枚舉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有三種食品,薯條、雞翅、甜筒,只吃其中一種,有幾種選法,吃其中兩種又有幾種選法,三種全部吃掉有幾種選法。共有幾種選法。(如果不能一下子填寫,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解決)
此外,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等教學輔助手段來分析,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真正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觀察分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進而在自主學習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