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亮
【摘要】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愛學生。要用真誠的愛教學生學會感動,用無私的愛打動學困生;寬嚴之間,顯露真愛;將心比心,以愛換愛,讓孩子學會尊重。
【關鍵詞】教師 學生 寬嚴相濟 顯露真愛 健康成長 全面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078-02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時候我就夢想著長大后能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揣著夢想,一路拼搏,一九九九年七月畢業(yè)后,我如愿以償?shù)漠斏狭艘幻處?,走上崗位后,信心滿懷,深知為人師表責任重大,處處嚴于律己,外正儀容,內修品德,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
原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也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可見,教師的愛多么重要?。煇凼且环N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秘訣。那么,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如何讓學生在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呢?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努力方向:
一、讓學生在師愛中學會感動
教師只要真誠真心付出愛,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溫暖之情,而且還很容易打動學生。一旦學生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可以增進師生友誼,產(chǎn)生情感共鳴,啟迪學生心靈,喚醒學生理智,從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諦。
在班級里,都有一些各方面表現(xiàn)都好的優(yōu)等生,在他們的周圍只有贊許的目光和激勵的話語??晌矣X得,如果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話,他們將來遇到困難時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時候,也會適當?shù)呐u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也有錯的時候,應極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完美。用真誠的愛去感化學生,去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靈,去影響他們的言行,去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去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讓學生在師愛中學會感動,是一名教師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
二、用無私的愛來感化學困生
愛不是靠強制,更不是靠利誘培養(yǎng)起來的。只要我們愛學困生與愛優(yōu)生一樣,并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最差的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并體驗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對學習、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們的心靈,從而真正轉化學困生。
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要積極引導他們參加教學活動,多鼓勵他們, 發(fā)現(xiàn)閃光點。就算是一句簡單的話語:“你坐得很好,老師喜歡你……”也能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師生之間應在合作、平等的基礎上建立起互信融洽的關系。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業(yè)的進步和思想的轉化,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多問他們簡單的問題,讓他們有機會體會成功的喜悅。讓后進生充分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在挑選班干部時應加以考慮,讓他們也能擔任一定職務,在集體中發(fā)揮作用。作為老師,我們要敢于面對,要主動了解他們,正確認識他們,克服偏見,給學困生應有的位置,把更多的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三、寬嚴相濟,顯露真愛
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嚴中有寬,寬中有嚴;寬嚴有度,寬嚴審時。寬松的環(huán)境,嚴格的管理。寬松的環(huán)境,就是給孩子適度的自由,讓孩子的思想與探奇有發(fā)揮的空間,讓孩子能在快樂與興趣中學習;嚴格的管理,就是要及時糾正孩子的不正當?shù)乃枷肱c行為,讓孩子時時步入正常軌道,不走或少走彎路。
大家都聽過“康乾盛世”的說法吧,康熙以“寬”成功,但后期也導致官民不畏法,諸事廢弛;雍正則以“嚴”取勝,但也產(chǎn)生了政氣繁苛、民受苦累的后果。乾隆在其后,總結他們的經(jīng)驗教訓,既不“寬”也不“嚴”,提出“寬嚴相濟”的另一條新路。乾隆帝剛柔相濟的為政之道,穩(wěn)定了民心和社會秩序,也推動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達到了“康乾盛世”的頂峰。
寬容與嚴格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寬容是另一種意義的嚴格。這里說的寬容是一種教育藝術,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一種策略。它的前提是對學生嚴格要求,目的是使學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認和改正缺點、錯誤。教師要對差生“嚴中有愛”,對優(yōu)生要“愛中有嚴”。
四、將心比心,以愛換愛
誰不愛學生,誰就教育不好孩子。在學校里,與學生一起生活交往最多的莫過于老師,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的輔導員老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應該給他們更廣泛的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做個有心人,對學生應做到“將心比心”,“以愛換愛”。
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有學生進辦公室,要向老師報告,而老師正與同事談趣正濃。因此,學生剛剛開口說話或是說了只言片語,教師就極不耐煩地說:“去,去,去,別來煩我!”教師這樣粗魯?shù)貙Υ龑W生,就沒有顧及學生的內心情感,更沒有想學生之所想了,這樣能與學生心心相印嗎?能換取學生的愛戴嗎?如果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下的話,那么就會體驗到學生的無助。
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要以情為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到學生的感情。這樣才能引起師生雙方情感上的共鳴,無疑利于師生雙方的有效溝通。
教師用“將心比心”的方法,實現(xiàn)了學生“以愛換愛”的目的,對我們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綜上所述,說明了教育的本質是愛。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只有懂得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有巨大的熱情去愛事業(yè),進而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工作原本就是一種享受,因為學生是那么可愛!愛生活、愛事業(yè)、愛學生是老師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原動力。只有播下愛的種子,才能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毫無精神壓力的氣氛中學知識,學做人。這一信念不僅是促進我不斷成長的內在動力,更是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時刻謹記不能丟棄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