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育旗余 旻單紅衛(wèi)錢 民
(1 三峽大學人民醫(yī)院,宜昌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2;2 上海長征醫(yī)院,上海 200003)
重癥監(jiān)護室泌尿系醫(yī)院感染的病例對照研究
伍育旗1余 旻1單紅衛(wèi)2錢 民1
(1 三峽大學人民醫(yī)院,宜昌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2;2 上海長征醫(yī)院,上海 200003)
目的探討上海長征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為制定醫(yī)院感染的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抽取上海長征醫(yī)院急救科2008年1月至20012年12月住院泌尿系感染患者109例組成樣本,115例住院的非醫(yī)院感染人組成對照組,進行醫(yī)院感染病例對照研究。結果ICU在2008年1月至20012年12月共收治患者1950例,其中發(fā)生泌尿系醫(yī)院感染109例(感染組),感染發(fā)生率5.58%。單因素分析結果:年齡賦值、性別、基礎病≥3種、低蛋白血癥、肝損害、開放氣道、留置胃管、激素使用、昏迷、多種抗生素的使用、多次輸血、動靜脈插管、腸外營養(yǎng)、多次手術、腹部手術、放療和化療等是泌尿系感染醫(y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結論有2個因素為獨立的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多種抗生素使用、留置尿管。醫(yī)護人員應了解和掌握引起醫(yī)院感染的各種危險因素,以提高醫(yī)院感染的監(jiān)控質量。
泌尿系感染;病例對照研究;危險因素
泌尿系醫(yī)院感染問題是世界各地各級醫(yī)院所面臨的突出公共衛(wèi)生問題。發(fā)現(xiàn)醫(y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相應采取預防措施,已成為解決感染的重要方法。國內外已進行大量研究,但國內以往多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未能準確衡量各因素與醫(yī)院感染之間的聯(lián)系強度。為此,我們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開展了這項研究,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參照國家衛(wèi)生部2001年制定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以入院48 h后發(fā)生的感染為醫(yī)院感染。對上海長征醫(yī)院急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109例泌尿系感染病例組;取同一科室未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住院患者為對照組,進行病例對照研究。
1.2 調查內容與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查閱病案資料并按統(tǒng)一表格逐項填寫。
1.3 統(tǒng)計分析方法:以SPSS12.0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有顯著性意義為標準。
1.4 排除標準:自動出院的患者予以剔除,細菌可從患者身上分離出但無感染癥狀定義為定植也予以剔除。
2.1. 一般情況:ICU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患者1950例,其中發(fā)生泌尿系感染109例,發(fā)生率為5.58%。109例患者中男65例,女44例。
2.2 感染菌株:在全部109株病原微生物中占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16例(14.67%),肺炎克雷伯菌16例(14.67%),鮑曼不動桿菌15例(13.76%),白色念珠菌10例(9.17%),金黃色葡萄球菌8例(7.33%),銅綠假單胞菌7例(6.42%)。
2.3 原發(fā)病診斷情況:按疾病系統(tǒng)分類,泌尿系感染109例中:多發(fā)傷21例(19.2%),腦外傷4例(3.66%);頸椎病術后9例(8.25%),高血壓20例(19%),冠心病6例(5.5%),腦梗死12例(11%),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2例(1.9%),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3例(2.75%),胰腺炎6例(5.5%),慢性膽囊炎6例(5.5%),腫瘤11例(10%),糖尿病16例(14.6%),中毒2例(1.83%),中暑1例(0.9%)。
2.4 泌尿系感染醫(yī)院感染單因素分析結果:年齡賦值>60歲。對照組62例(53.9%),病例組51例(46.8%);30~60歲:對照組43例(37.4%),病例組35例(32.1%);0~30歲:對照組10例(8.7%),病例組23例(21.1%);性別比(女/男):對照組0.41%,病例組0.67%;基礎病≥3種:對照組77例(67%),病例組96例(88.1%);低蛋白血癥:對照組12例(10.4%),病例組42例(38.5%);肝損害:對照組19例(16.5%),病例組52例(47.7%);開放氣道:對照組6例(5.2%),病例組57例(52.3%);留置胃管:對照組28例(24.3%),病例組75例(68.8%);激素使用:對照組12例(10.4%),病例組60例(55%);昏迷:對照組16例(13.9%),病例組35例(32.1%);多種抗生素的使用:對照組18例(15.7%),病例組99例(90.8%);多次輸血:對照組21例(18.3%),病例組67例(61.5%);動靜脈插管:對照組42例(36.5%),病例組93例(85.3%);腸外營養(yǎng):對照組21例(18.3%),病例組50例(45.9%);多次手術:對照組3例(2.6%),病例組16例(14.7%);高血糖需用胰島素:對照組23例(20%),病例組29例(26.6%);腦血管?。簩φ战M20例(17.4%),病例組15例(13.8%);腹部手術:對照組3例(2.6%),病例組22例(20.2%);糖尿?。簩φ战M22例(19.1%),病例組16例(14.7%);腫瘤:對照組10例(8.7%),病例組11例(89.9%);肝硬化:對照組6例(5.2%),病例組11例(5.5%);H2受體阻滯劑:對照組37例(32.2%),病例組66例(60.6%);有胸腔或腹腔引流管:對照組7例(6.1%),病例組30例(27.5%);住ICU>1周:對照組102例(88.7%),病例組106例(97.2%);放療和化療:對照組10例(8.7%),病例組2例(1.8%);心肺復蘇:對照組12例(10.4%),病例組20例(18.3%);留尿管: 對照組29例(25.4%),病例組95例(81.6%);住ICU天數(shù):對照組16.3 d,病例組47.38 d。
2.5 將在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因素進行Logisitic多因素分析結果有2個因素為獨立的危險因素:多種抗生素的使用、留置尿管。見表1。
表1 泌尿系感染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分析結果
重癥監(jiān)護室泌尿系感染有越來越多的趨勢[1-2],本次研究顯示泌尿系醫(yī)院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比對照組多,醫(yī)院感染患者的住ICU天數(shù)比對照組顯著延長,與文獻報道一致。以往的研究者都認為住院時間長是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但更多的可能是醫(yī)院感染導致住院時間和住ICU天數(shù)的延長。有研究表明醫(yī)院感染的總住院天數(shù)比對照組住院日相應延長1倍左右[3-4]。本次研究,有眾多的因素是泌尿系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但進入獨立危險因素的只有泌尿系插管和多種抗生素的使用,這和人體的解剖結構及微生態(tài)狀況有關。
正常的人有多種防衛(wèi)機制,如解剖屏障,巨噬細胞和白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5]。泌尿道導管破壞了機體的解剖屏障,為細菌的入侵打開了門戶,極易引起相應部位的感染[6]。目前調查顯示ICU的常見感染部位是肺部和泌尿道,美國ICU的NI以泌尿道感染最多(31%),其次是肺炎(27%),95%的泌尿道感染與使用泌尿道導管有關[7],國內研究表明,留置導尿是醫(yī)院泌尿系感染最直接、最主要的危險因素[8]。留置導尿管細菌生物膜是細菌吸附于導尿管或機體腔道表面,分泌多糖基質、纖維蛋白、脂蛋白,將自身包裹于其中而形成的膜樣復合物。是導尿管材料相關感染的主要原因[9]。硅膠管與傳統(tǒng)橡膠管相比,具有對尿路刺激小,不容易形成生物膜的特點[10-11]。近年來國外對抗感染導尿管進行了大量的開發(fā)研究,用物理或者化學方法將抗菌物質結合在導尿管表面或者采取三明治的方法將抗菌物質放入導尿管材料中間,國外臨床雙盲多中心研究表明,應用抗感染導尿管,感染率下降了26%[12]。
抗菌藥物的使用種數(shù)與醫(yī)院感染有關,在臨床工作中,多次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由于強力抗生素可使腸道的菌群失調,出現(xiàn)新的醫(yī)院感染,如二重感染,包括球菌感染、真菌感染,或者在抗生素的選擇壓力下誘導產(chǎn)酶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13-15]。使用抗菌藥物種數(shù)越多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風險就越大。
本次研究泌尿系感染患者醫(yī)院感染獨立的危險因素是:多種抗生素使用、留置尿管。在臨床實踐中,給予清醒患者及早拔除導尿管、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更換尿管,注意插尿管時的無菌抄作,均是治療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方法。
[1]宋志芳,景炳文.綜合ICU各種感染菌群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1993,5(6):334-335.
[2]王少利,安衛(wèi)紅.北京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綜合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器械相關感染的監(jiān)測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1,28(11): 681-682.
[3]De Lourds Garcia-Garcia M,Jimenez-Corona A.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 community hospital[J].Inject Control Epidemiol,2001, 22(6):386-388.
[4]常海燕.綜合性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5,9(3):234-236.
[5]李光輝.尿路感染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1, 20(1):58-59.
[6]Richards MJ,Edwards JR.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J].Crit Care Med, 1999, 27(5):887-892.
[7]趙霞,王力紅.急診與神經(jīng)內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醫(yī)院泌尿系感染的危險因素[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1):2854-2855.
[8]武建國.細菌生物膜及其臨床問題[J].臨床檢驗雜志,2003,31(4): 45-49.
[9]杜虎,陳在賢.不同材質導尿管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yī)學,2004,30(4):572-574
[10]Warren JW.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J].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1997,11(6):19-22.
[11]Maki DG,Knasinski V.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investigatorblinded trial of a novel nitrofura-zone- impregnated[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7,18(1):50-52.
[12]馬麗瓊,陳德昌.廣譜抗生素對腸道菌群的選擇作用[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7,18(9):456-459.
[13]馬麗瓊,陳德昌.廣譜抗生素對膿毒癥大鼠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8,18(9):520-522.
[14]陳德昌,景炳文.大黃對腸黏膜屏障的保護作用[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1994,6(6):329
[15]許能鋒,李陽.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感染控制雜志,2001,4(2):127-130.
R714.258
B
1671-8194(2015)01-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