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淼
摘 要:心理檔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為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缺乏針對性的狀況,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是必然的選擇。只有充分利用心理檔案,才能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質(zhì)量。本文分析了高職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措施,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利用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對策,以期更好地促進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利用
針對不同年齡、專業(yè)、學習階段、性格特征的學生,需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要對學生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必須要了解、熟悉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在這個時候,心理健康檔案的作用就得以凸顯。加強心理健康檔案建設,是當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不但可以有效地發(fā)現(xiàn)、預防、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還能為高職院校宏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使學生認清自我,突破自我,避免發(fā)生由于心理問題導致的傷害。筆者結合自身經(jīng)驗,提出了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的措施,并提出了利用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對策。
1.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措施
心理檔案的建立主要包括建立管理機構、制定管理制度、實行現(xiàn)代化管理三個部分,具體如下:
1.1 建立心理檔案管理機構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心理檔案的作用,就需要建立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建立心理檔案根本在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使其獲得全面的發(fā)展。而心理檔案畢竟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必須由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管理和使用,配備專門的檔案管理人才、復合型技術人才以及創(chuàng)新人才,在短時間內(nèi)讓心理檔案管理工作走上正軌。心理檔案的有效性建立在客觀性、科學性的基礎上,由專門機構以及人員負責檔案管理,能夠更好地提高心理檔案的有效性,凸顯出心理檔案的價值。
1.2 制定心理檔案管理制度
相較于學籍檔案,心理檔案涉及到學生諸多的隱私,為此學校要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在沒有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不得隨意翻閱。為了規(guī)范心理檔案管理制度,應該由管理機構制定心理檔案管理制度以及條例,明確機構人員的分工;輔導員要密切和心理檔案管理機構溝通,切實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3 引入現(xiàn)代化檔案管理
傳統(tǒng)的檔案管理涉及到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分類、錄入等一系列的工作,會占用檔案管理人員較多的時間,檔案管理和使用效率不高。而隨著計算機技術、數(shù)字化計算的發(fā)展,電子檔案技術逐漸成熟。心理檔案管理機構,應該引入現(xiàn)代化檔案管理技術,靈活使用測驗、統(tǒng)計工具,確保心理檔案材料的客觀性、科學性;此外,檔案管理機構還應該提高檔案的使用效率,為輔導員和學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和幫助。
2.高職大學生心理檔案利用的對策
2.1 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
心理檔案的設立最大的難點就是讓學生配合,畢竟心理檔案或多或少會涉及到學生的隱私,如果不進行很好地干預、疏導、勸慰,很難得到學生的配合。為此,高職輔導員應該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要讓學生轉變以往消極的心理健康認知,使其認識到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學性。具體來說,輔導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開展心理小測驗。通過小測驗,讓學生認識到心理測試、干預的科學性,并依靠這些小測驗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實際的心理干預效果取信學生。其二,科普心理健康知識。學生實際上存在很多共性的心理問題,只不過它們身為當事人并不太在意。輔導員可以以這些共性心理問題著手,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傳,教授學生客服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的途徑,給予學生更深層次地啟發(fā)。只有得到學生的認可,讓能調(diào)動學生參與心理檔案建立的積極性,才能為心理檔案利用奠定基礎。
2.2 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手段
學生既有共性的心理問題,也有個性的心理問題,這和每個人的家庭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個人經(jīng)歷、性格特質(zhì)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差異,諸如智慧、興趣、健康情況等,輔導員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從心理檔案中獲悉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手段。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建立生活小組。將不同性格特質(zhì)的學生放到一起,優(yōu)勢互補,創(chuàng)設一個良性的生活和學習氛圍,幫助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走出陰霾。其二,分配學生工作。學生的心理問題可能和性格、生活環(huán)境有關,諸如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際的學生并非不渴望與人交往,而是欠缺這種能力,而輔導員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分配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學生工作,諸如學校的外聯(lián)部,就能很好地鍛煉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為此,針對學生心理上表露出來的問題,輔導員可以以實踐為“導師”指導學生,這樣的“干預”更為自然。
2.3 提供科學心理檔案資料
高職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且處于一個相對浮躁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面臨著巨大的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難免會出現(xiàn)諸多的心理困惑、障礙、疾病,這都是難以避免的。而要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就需要有詳實、科學的資料,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干預。實際上心理檔案的利用效率,和心理檔案本身的質(zhì)量有很大的關系,只有確保心理檔案收錄資料的質(zhì)量,才能依據(jù)心理檔案做出最科學、有效的心理教育對策。為此,輔導員應該重視關于心理健康的科學研究工作,這樣才能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最新資料,才能將心理檔案的效能充分發(fā)揮出來。
2.4 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認識
心理檔案本身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的系統(tǒng)的記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不但包括心理生活歷程、心理測驗數(shù)據(jù),還包括學生的心理特質(zhì)、心理咨詢情況等。它主要反映的是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動態(tài),以便根據(jù)這些特點和動態(tài),為其提供最需要的幫助。但是心理教育的對象畢竟是學生,若是不能讓學生增強自我認識,查閱、分析心理檔案,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客觀、全面的認識,那么心理檔案的作用也就淪為了擺設。內(nèi)因是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動力,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讓學生成為利用心理檔案的一員,才能決定心理檔案價值最關鍵的一步。輔導員應該加強對心理檔案的宣傳,并鼓勵學生查閱心理檔案,增強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使其正視心理問題,不斷突破自我,取得更好地發(fā)展。
2.5 采取個別心理健康輔導
心理檔案中除了學生心理問題相關描述外,還有相應的教育培養(yǎng)建議。輔導員應該對心理檔案進行細致地把握,借助心理檔案迅速了解學生,并依靠自身的心理輔導經(jīng)驗、專業(yè)能力,迅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確保心理咨詢、干預能夠起到理想的效果。個別輔導雖然能夠提高輔導的有效性,但是所占的時間相對較長。為此,在個別輔導的過程中,學生應該選擇問題相對嚴重的學生。此外,輔導的形式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問題來選擇,如果學生心理問題較輕,只需要心理咨詢就可以達到效果;如果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為頑固,輔導員應該循序漸進,先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再慢慢滲透相關心理教育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3.總結
心理檔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也是咨詢、輔導、干預的參照資料,和“病歷”一樣起著記錄作用。如果缺少了心理檔案,那么高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淪為了形式,為此,加強對心理檔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分析了高職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措施,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利用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對策,以期更好地促進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孟玲.試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工作的提升[J]. 蘭臺世界, 2013(14).
[2] 馬晗,馬安娜.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構建中的問題及對策[J]. 辦公室業(yè)務,2014(09).
[3] 唐小青.高校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初探[J]. 蘭臺世界,2013(11).
[4] 吳衛(wèi)東.論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0).
[5] 李連暉.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意義性與可利用性研究[J]. 山東檔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