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燕,楊 玲,金 萍
(上海市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上海 200092)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術后阿司匹林服藥依從性的管理
邊 燕,楊 玲,金 萍
(上海市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上海 200092)
目的探討抗凝藥物服藥監(jiān)測和隨訪機制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采用前瞻、隨機、對照方法,將12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及家屬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予常規(guī)藥物健康宣教,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服藥監(jiān)測和隨訪機制。術后半年,比較兩組阿司匹林認知程度及服藥依從性的差異。結果干預組阿司匹林認知程度和服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設計并應用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完善并增加電話隨訪和復診,可提高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術后阿司匹林服藥依從性,減少不良反應。
小兒先天性心臟?。唤槿敕舛滦g;服藥監(jiān)測;依從性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胎兒期心臟血管發(fā)育異常所致心血管畸形,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心臟病,也是當今世界各國兒童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發(fā)病率約為0.8%,居出生缺陷之首[1-2]。我國是世界上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率較高的國家之一,隨著醫(yī)療器材的不斷改進,介入治療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成為現(xiàn)實[3]。國內長期使用的封堵裝置是國產金屬不可吸收封堵器,存在植入后血栓形成的可能,故室間隔缺損及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后的患兒,常規(guī)給予阿司匹林口服抗凝治療半年[4]??鼓幱盟幰缽男允侵富純簢栏褡襻t(yī)囑堅持服藥的程度,對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決定性影響,良好用藥依從性,不僅是患兒也是醫(yī)護人員與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目標[5]。筆者發(fā)現(xiàn)國內外學者未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用藥依從性進行系統(tǒng)研究,本院設計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完善隨訪機制,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小兒心血管內科接受心臟介入治療的120例患兒,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兩組,其父母作為研究對象,每例患兒僅選擇1名家屬,該家屬負責患兒的服藥監(jiān)督工作。患兒的納入標準:確診為室間隔缺損或房間隔缺損;介入治療成功,需服用阿司匹林抗凝藥物。120例患兒中干預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6.21±1.60)歲,室間隔缺損 31例,房間隔缺損 29例;對照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5.98±1.90)歲,室間隔缺損 27名,房間隔缺損 33名。兩組患兒基本資料及病情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純杭覍俚募{入標準:家庭中專門負責患兒服用阿司匹林的監(jiān)督工作;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意識清楚,具有自我表達能力,身體健康。120名家屬中干預組60名,其中男28名,女32名,年齡(32.33±4.98)歲,初中及以下21名,高中及以上39名;對照組60名,其中男29名,女31名,年齡(31.92±5.12)歲,初中及以下23名,高中及以上37名。兩組患兒家屬基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干預方法 住院期間兩組均給予系統(tǒng)的阿司匹林服藥健康教育,對照組按常規(guī)出院1個月以后來門診復查,醫(yī)生根據(jù)患兒病情調整阿司匹林的用藥劑量。干預組在此基礎上,應用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進一步完善隨訪機制。
2.1.1 設計并應用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 在查閱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本科室特點,由主治醫(yī)師、護士長及高年資護士共同設計《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內容包括:服用的藥物名稱、服藥時間、并注明藥物常見不良反應及服藥注意事項。出院當天由責任護士將監(jiān)測記錄表發(fā)給家屬,并進行使用方法的培訓(見圖1、圖2)。
圖1 《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正面
2.1.2 完善并增加電話隨訪和復診 由責任隨訪護士定期電話隨訪并記錄,出院后每2周電話隨訪1次,持續(xù)6個月,共12次。重點詢問患兒病情控制,評價遵醫(yī)囑服用阿司匹林情況。進行規(guī)范使用阿司匹林重要性宣教,及時解答患兒家屬疑問,督促按時復診。出院3個月增加復診1次,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心臟彩超,根據(jù)情況給予相應健康教育和指導。
2.2 評價指標 患兒出院半年后門診復查時,評價患兒家屬阿司匹林認知情況、患兒阿司匹林服藥依從性和服藥不良反應情況。調查時告知患兒及家屬問卷的詳細內容,使被調查者充分了解調查的目的并理解每個問題的含義具體內容,問卷回收率為100%。
圖2 《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反面
2.2.1 阿司匹林認知情況調查 在文獻查閱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由研究者設計《阿司匹林認知情況調查表》,問卷通過8個問題了解患兒家屬對阿司匹林的認知程度,調查方式為研究者口頭詢問患兒家屬每個問題,研究者根據(jù)阿司匹林的專業(yè)藥理知識和醫(yī)生開出的服藥醫(yī)囑來判斷問題的正確性,回答正確則為“是”,回答錯誤則為“否”。
2.2.2 阿司匹林服藥依從性調查 參考Morisky問卷表編制《阿司匹林服藥依從性調查表》[6],評價患兒按次數(shù)服藥、按劑量服藥、按時服藥和堅持長期服藥情況。
2.2.3 阿司匹林服藥不良反應調查 設計 《阿司匹林服藥不良反應調查表》,阿司匹林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出血、血栓形成、肝功能異常,研究者根據(jù)門診化驗結果及面對面交流了解患兒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情況。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18.0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用χ2檢驗比較,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比較,檢驗水準α=0.05。
3.1 兩組患兒家屬阿司匹林認知程度的比較 干預組患兒家屬在阿司匹林作用、不良反應、檢查項目、用藥劑量和復查方面的認知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屬對阿司匹林的認知差異(名)
3.2 兩組患兒阿司匹林用藥依從性的比較 干預組患兒按次數(shù)、按劑量、按時服藥和堅持長期服藥方面的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阿司匹林用藥依從性監(jiān)測項目比較
3.3 兩組患兒阿司匹林服藥不良反應的比較 干預組患兒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阿司匹林服藥不良反應的比較(例)
4.1 設計并應用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完善并增加電話隨訪和復診,可加強患兒家屬對阿司匹林的認知 在臨床工作中患兒家屬反映對阿司匹林的認知度不高,希望能建立一定的服藥監(jiān)測或隨訪機制,來共同提高對藥物的認知,避免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影響阿司匹林認知度的因素主要有患兒家屬的年齡、職業(yè)、經濟狀況及文化程度,有研究表明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經濟狀況越不好及無業(yè)的人群對阿司匹林服藥認知度越差[7]。另一方面患兒家屬接受的健康指導不足也會影響其認知,僅接受簡單的出院藥物宣教,家屬并不能在長期服藥過程中準確、及時督促患兒用藥,尤其是處理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通過服藥監(jiān)測和隨訪機制,兩組患兒家屬對阿司匹林的認知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干預組家屬對藥物的認知度較高,干預組家屬能夠更好地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不良反應、監(jiān)測項目,能記住阿司匹林的服藥劑量,并按照要求定期到醫(yī)院隨訪。
4.2 設計并應用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完善并增加電話隨訪和復診,可提高患兒阿司匹林的服藥依從性 抗凝藥用藥依從性是指患兒嚴格遵醫(yī)囑堅持服藥的程度,其結果對于患兒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決定性影響。良好用藥依從性,不僅是患兒,也是醫(yī)護人員與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服藥監(jiān)測機制中對干預組患兒家屬實施反復健康教育,逐步改善患兒家屬對阿司匹林的認識和態(tài)度,使其認識到阿司匹林服藥依從性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從而使服藥依從性由被動變?yōu)橹鲃?,養(yǎng)成良好的服藥習慣。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依從性4個評價項目(按次數(shù)服藥、按劑量服藥、按時服藥、堅持長期服藥)干預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服藥監(jiān)測和隨訪機制在提高阿司匹林服藥依從性方面效果顯著。
4.3 設計并應用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完善并增加電話隨訪和復診,可減少阿司匹林服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阿司匹林是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謝的藥物,是臨床應用最早、最多的第一代抗血小板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凝血障礙、過敏反應等[8]。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后的患兒,常規(guī)給予阿司匹林口服抗凝治療半年,治療周期長導致術后用藥依從性隨訪困難,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工作令人擔憂。通過服藥監(jiān)測和隨訪機制,一方面,每次服用藥物之后,患兒家屬在《藥物服用監(jiān)測記錄表》做好服藥記錄,能更好地協(xié)助患兒家屬自我監(jiān)督,減少記憶偏差引起的藥物漏服現(xiàn)象,規(guī)范用藥。另一方面,在電話隨訪時能主動向護士說明患兒的情況以及自身的顧慮,以獲得進一步的藥物指導。在服藥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去做,有些自己不能判斷的情況,及時與醫(yī)護人員溝通。另外,定期的門診隨訪,可以監(jiān)測患兒血常規(guī)指標,并面對面交流,了解患兒服藥過程中存在的不良反應,并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指導。研究結果表明干預組患兒未發(fā)生阿司匹林藥物不良反應,對照組有4例患兒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其中胃腸道反應2例,皮膚出現(xiàn)出血點1例,肝功能異常1例,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服藥監(jiān)測和隨訪機制可減少阿司匹林服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1]崔陵紅.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7):48.
[2]王林林,何怡華,李治安.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學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2011,8(9):2017-2023.
[3]馬春野.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現(xiàn)狀及展望[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2,6(22):7029-7032.
[4]潘 港,蒲曉群,徐細平,等.先天性房間隔缺損與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后阿司匹林合適劑量的探討[J].中國醫(yī)藥,2007,2(9):530-531.
[5]楊春娜.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2):138-139.
[6]李 坤,梁會營,李 恂,等.Morisky問卷應用于社區(qū)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1(8):1067-1070.
[7]翟 莉,呂 豪,張 英,等.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阿司匹林服藥依從性分析[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10,9(10):774-776.
[8]張泉州,于遠光,李劍勇,等.抗血小板藥物研究及臨床應用狀況[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31(6):493-495.
Anti-clotting Drug Surveillance and Follow-up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BIAN Yan,YANG Ling,JIN Ping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ne,Shanghai 200092,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anti-clotting drug surveillance and follow-up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MethodsBy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120 children with CHD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health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medication surveillance and follow-up.After half a year,the differences of cognition degree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for aspirin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level of cognition degree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t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Positive scientific medication surveillance and follow-up can improve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safety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thrombosis.
pediatr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transcatheter closure;medication surveillance;compliance
2014-10-31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護理科研基金資助(11YJ026)
邊 燕(1983-),女,上海人,本科學歷,護師。
楊 玲(1981-),女,上海人,本科學歷,護師,護士長。
R473.72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3.070
吳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