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慶榮 王秀玲 林 玲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龍巖市第一醫(yī)院康復科 龍巖 364000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一種臨床上致殘、致死率較高的疾病,會導致患者中樞神經(jīng)元嚴重損傷,而一旦損傷后很難靠單純的藥物治療康復[1]。研究表明,采取全面的康復護理已成為加快腦梗死患者治療進程的保障[2-3]。為了探討適時的康復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筆者對我院2012-01—2012-12收治的腦梗死患者分別采用早期和晚期康復手段進行恢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01—2012-12在我院住院的腦梗死患者136例,均符合全國腦血管會議制訂的腦梗死診斷標準,經(jīng)頭顱CT 或MRI確診,均為首次發(fā)病,均為頸內動脈系統(tǒng)供血區(qū)的腦梗死,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嚴重智能障礙者,既往有腦梗死或腦出血史,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者,溶栓治療的腦梗死等。其中男79例,女57例;年齡42~78歲,平均(53.6±9.8)歲。將患者隨機分成2組,早期康復組72例和晚期康復組64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早期康復組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經(jīng)病學體征不再進展后2~14d給予康復訓練,晚期康復組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經(jīng)病學體征不再進展后15~30d給予康復訓練,2組康復訓練方法相同,均采用神經(jīng)生理療法(Bobath法)和運動再學習法,療程為30d。
1.3 療效判定標準 肢體功能評定標準[4]:患者生活完全能夠自理,肢體肌力達到5級為痊愈;患者生活基本能夠自理,肢體肌力提高3級為顯效;患者生活不能夠完全自理,肢體肌力提高2級為有效;患者生活完全不能夠自理,肢體肌力提高一級為進步;患者肢體肌力無任何改變?yōu)闊o效。MBI評分:100分為滿分,總分>60分為良,40~60分為中,<40分為差。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采用l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評分標準評定。FMA 的采用FMA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定,總分為100分,其中上肢運動最高分值66分,下肢運動最高分值為34分。
1.4 數(shù)據(jù)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早期康復組肢體功能恢復顯著優(yōu)于晚期康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n(%)]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陷程度評分、FMA、MBI比較 2 組患者治療前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陷程度評分、FMA、MBI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陷程度評分、FMA、MBI均明顯改善,早期康復組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晚期康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陷程度評分、MBI比較 (±s)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陷程度評分、MBI比較 (±s)
組別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陷程度評分 MB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早期康復組 21.38±9.72 13.77±9.98 29.91±24.33 56.19±28.56晚期康復組 21.54±9.75 18.12±10.25 29.27±25.18 45.28±29.18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FMA 比較 (±s)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FMA 比較 (±s)
組別上肢 下肢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早期康復組 21.77±19.98 34.89±21.27 15.89±9.36 23.52±1 0.31晚期康復組 22.16±20.21 27.56±19.75 15.95±9.84 18.98±9.48
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jīng)科中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多因患者有血液循環(huán)障礙等因素引起局部腦組織發(fā)生軟化及壞死[4]。目前腦梗死患者日趨增多,占腦血管病的25%。腦梗死患者致死致殘率很高,而且即便患者存活也易復發(fā)[5],因此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也給社會和患者家庭帶來嚴重負擔。所以對于腦梗死患者,既要能采取手段及時挽救患者生命,也要找到合適的輔助治療手段。隨著近年來神經(jīng)康復領域的不斷發(fā)展,在腦梗死患者的康復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6-7]。
神經(jīng)康復是康復診療手段??苹漠a(chǎn)物,其可專門用于神經(jīng)疾病所致運動、感覺等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主要機制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可塑性和功能重建,研究表明,神經(jīng)康復訓練可使患者通過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大量練習來促進側支長芽新形成的突觸與靶組織的連接準確。而使患者恢復到病前狀態(tài)。而通過大量的被動或主動功能鍛煉會使患者避免因臥床產(chǎn)生失用性肌萎縮等繼發(fā)性障礙,且有可能在此過程中觸發(fā)患者的本體反射機制促進功能重建,起到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的作用[8-9]。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2 組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陷程度評分、FMA、MBI均明顯改善,早期康復組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晚期康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我們是建議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經(jīng)病學體征不再進展2 周內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張東君,朱士文,崔貴祥,等.早期與晚期康復對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19(8):588-590.
[2]田樂.神經(jīng)康復治療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雜志,2011,5(4):246-248.
[3]陳明遠,梅翠紅.早期與晚期康復治療對腦梗死病人功能恢復影響的對照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11):2 939-2 940.
[4]Bates B,Choi JY,Duncan PW,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magement of atult stroke rehabilitation care[J].Stroke,2005,36(9):2 049-2 056.
[5]徐本華,干汝起,于文,等.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19(8):584-585.
[6]魏琰,崔永健,付廣?。缙诳祻蛯毙阅X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及運動誘發(fā)電位對其評定價值[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6,28(9):605-606.
[7]Cuckle H,Benn P,Pergament E.Maternal cfDNA screening for Down’s syndrome-A cost sensitivity analysis[J].Prenat Diagn,2013,33(7):636-642.
[8]張愛民.早期康復對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3):48-49.
[9]賈克青.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