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英
我們做教師的要教好學生,就要選擇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因為教師的工作對象就是那些有思想、活生生的未成年孩子,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教師的外在因素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在因素才能發(fā)揮效應。而事實上我們要想搞好自己的數(shù)學教育教學,根本在于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并能被小學生所接受,喜聞樂見的才行。那么,我們如何來選擇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諧學習情境,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要求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喚起學生的好奇心
不言而喻,好奇心是每個小學生的天性。假如教師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情境,他們的好奇心就成了原動力,使之自然而然地繼續(xù)發(fā)展,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小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在許多真實的事物面前會有很多不理解,可就是這些不理解的東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引起小學生的驚奇和詫異,因而出現(xiàn)的亢奮、驚奇、遐想就越能糾正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低迷、衰弱、倦怠狀態(tài),同時也激活了許多休眠的腦細胞,使之更加活躍、積極活動起來。這個時候,學生的腦子里就會產生許多個“為什么”,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恢復學生高度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學習精神,能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奧秘。我們可以選擇豐富多彩、五花八門、新穎別致,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都演繹出燦爛奪目、精彩的人生。
二、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諧學習情境,就要努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貫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進行學習。要改變過去只是教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數(shù)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只要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要說;學生能提的問題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自己解答不上來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探究大家一起解決。教師把課堂真正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是人才,才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教師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身價值。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