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生
愛國是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準則,位于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觀的首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愛國是基于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感情,也是調節(jié)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準則。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石,愛國既體現(xiàn)為價值觀念,又體現(xiàn)為道德規(guī)范,它成為凝聚國家、社會和個人價值共識的最大公約數(shù)。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愛國主義,鑄就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愛國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
愛國是一個常說常新的永恒話題。在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屢經挫折而不屈,屢遭坎坷而不衰,外來勢力沖不散,帝國主義打不垮,成為世界歷史上唯一的文明不曾中斷的偉大民族。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千百年來的愛國傳統(tǒng)已深深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與靈魂中。在歷史的許多重要關口,在社會進步的漫漫征程上,我們都能看到愛國主義迸發(fā)的精神力量,是如何挺立起一個民族的脊梁,鑄就了一個國家的尊嚴,延續(xù)著五千年中華薪火相傳的文明血脈。
愛國兩個字并非老生常談,而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歷久彌新。今天我們談愛國就是要從歷史的豐厚資源中獲得滋養(yǎng),從社會的進步中汲取力量,從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中獲得啟示。這個啟示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這是我們理解愛國價值準則的歷史基點,也是我們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現(xiàn)實依據(jù)。
實際上,愛國從來就不是抽象的。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是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統(tǒng)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統(tǒng)一,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是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統(tǒng)一。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边@是對我國現(xiàn)階段愛國價值準則最精辟的概括。
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賦予愛國以新的時代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以后,描繪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必須賦予愛國鮮明的時代內涵。
愛國,既有歷史的繼承性,又有鮮明的時代性。在今天,我們講愛國,從字面上看,就是要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個人的夢想和事業(yè)融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事業(yè)中。但是愛國絕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祖國的認同與共鳴,也是落實在日常生活、平凡崗位的具體行為。具體地說,在當代中國,愛國包括:
愛國是一份責任。歌德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愛國,就是懷著對祖國、對人民深厚的感情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服務。同時,在這種情感的驅使下,將愛國內化為一種對人民、對國家的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約束著我們的行為,也指導著我們的行為方式。
愛國是一份擔當。林則徐說,茍利國家生以死,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是每人自覺、主動的為國家建功立業(yè),將個人榮辱、命運融入時代的洪流中,以舍我其誰的擔當意識,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尤其是在面對困難、抉擇乃至生死存亡之時,要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和膽識。
愛國是一份忠誠。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愛國,是對國家無限的忠誠。正是懷著這份忠誠,先烈們?yōu)榱诵轮袊鴴侇^顱、灑熱血;也正是懷著這份忠誠,建國初期,一大批留學海外的中華英才義無反顧地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名利地投身國家建設。
愛國是一份敬業(yè)。蘇步青說,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用不著等待什么特殊機會,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xiàn)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愛國,不僅是國家危亡關頭的奮起,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崗位上的勤勤懇懇。尤其在和平時代,懷著一顆誠敬的心對待自己的工作,踏實做好每件事,就是愛國。
愛國是一份實干。習近平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愛國,只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將激情澎湃的情感轉化為腳踏實地的具體行為,才能真正發(fā)揮出作用。也只有在具體行動中,才能為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復興真正做出貢獻。
愛國是一份包容。30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使中國人民有了開闊的國際視野。我們倡導愛國,但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作為崛起中大國的公民,我們要以寬廣的胸懷融入世界,讓理性、開放、包容,成為我們的主動選擇。
三、在當代中國倡導愛國的時代價值與意義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時期,愛國主義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和價值,愛國主義已然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動力,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與意義。
首先,愛國是凝聚思想共識、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古往今來,愛國始終都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動力,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早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面對國家存亡和民族興衰的生死時刻,毛澤東曾提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英勇氣慨,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闭窃谶@一精神鼓舞下,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英勇無畏、不屈不撓地抗擊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當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時期,在奮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我們還要繼續(xù)倡導和弘揚愛國精神,把全民族的愛國精神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讓愛國精神轉化成為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自覺,不斷打牢思想基礎、增進社會認同、形成價值遵循的最大公約數(shù)。
其次,愛國是振奮民族精神,匯聚起攻堅克難、奮力前行的重要力量?;仡櫢母镩_放30多年的歷程,在每一個重要階段,愛國精神始終是我們凝聚和發(fā)揮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力量,提振各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促進中華民族偉大振興的源頭活水。鄧小平曾指出:“必須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就會被種種資本主義勢力所侵蝕腐化?!碑斍拔覀兊母母镆呀洸饺牍云诤蜕钏畢^(qū),破解發(fā)展難題、化解風險挑戰(zhàn),愛國精神依然是我們的重要力量。
再次,愛國是推動和平發(fā)展,營造良好世界發(fā)展新秩序的重要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中國人民對戰(zhàn)爭造成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今天我們倡導愛國不僅要銘記這段歷史,決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同時也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指出:“為了和平,中國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中國人民將堅持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堅決捍衛(wèi)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成果,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睈蹏c和平發(fā)展并不互相矛盾,中國人講愛國,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中國人民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國與國之間、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共同進步,齊心協(xié)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p>
(作者系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責任編輯:陳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