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春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充滿活力;興趣愛好;教學模式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服務課堂教學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過于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為了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熱情,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此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語文教材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形式,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替代,避免過于單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特定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激起學生的共鳴,深刻地感受文章的主旨和情感。例如,在學習《五柳先生》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開始可以為學生播放一首曲子《蓮》,再將陶淵明的畫像用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在學生聽到音樂的時候,會覺得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新穎,學生對這樣的語文內容充滿了興趣,渴望去學習。這時候,學生又看到了畫像,自然而然地就會回憶起曾經學過的《桃花源記》等一些陶淵明的作品,對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然后,教師再讓學生伴隨著音樂去朗讀文章,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引導學生發(fā)問,進行合作探究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被動地學習知識,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并不高。為了能夠構建一個高效活躍的語文課堂,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習慣。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一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一些問題,首先要保證問題難度適中,答案應該具有不唯一性,這樣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在設置完了問題之后,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然后回答教師的問題。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根據(jù)固定思維去判斷,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會尊重每一個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不但能夠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還能夠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增進師生情感。例如,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課文預習,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為學生提前準備好幾個問題:在文章中主要描寫的就是父親,文中是怎么描寫父親的背影的呢?作者有意描寫的是父親的背影,為什么不正面描寫父親的形象呢?背影在整個文章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問題,能夠給予學生一些自我學習的方向,避免學生出現(xiàn)手足無措的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有效調動學生的情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
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和吸收主要依賴于教師在情感上對學生的引導和影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導入帶領學生走入文章,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教學導入過程中,教師應該巧妙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引發(fā)學生深思,讓學生進入語文的海洋中遨游。例如,對于一些比較具有戲劇性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編排話劇表演,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活動中,活躍課堂氣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曉強.淺談語文課堂的"活力"藝術[J].劍南文學,2010(03).
[2]王建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力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