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國古代事始類類書的編輯與出版

        2015-12-10 04:35:55王雪玲
        出版科學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類書出版

        王雪玲

        [摘 要] 事始類類書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宋、明,終結(jié)于清;此類書籍主要由私人編輯,以單冊印行和匯刻入?yún)矔鴥煞N方式出版流通,目的在于增廣見聞,普及知識,并具有名稱類似、遞補增刪等特點。事始類類書是查找事物起源的工具書,其在研究古代文化史、科技史等方面亦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guān)鍵詞] 事始 類書 編輯 出版

        [中圖分類號] G239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5) 06-0104-06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Leishu about Origins in Ancient China

        Wang Xueling

        (School of History & Cul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

        [Abstract] Leishu about the origins of objects began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flourished in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y and came to an end in the Qing dynasty. Such books mainly were edited by private, published and circulated in two ways by single volume or series with its purpose to broaden the horizon and popularize knowledge with the features such as similar names and supplement or cut down. They are not only kind of reference books for seeking the origins of objects, but also show their significant value in studying ancient cultural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Key words] Origins of objects Leishu Edit Publishing

        事始類類書指輯錄各種事物起源資料的綜合性圖書,是我國古代類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事始類類書除具有普通類書匯集資料、以類相從等特點外,又有其自身的編輯特點,本文擬就事始類類書的發(fā)展始末、編輯特點、刻印出版等問題略作論述,以期厘清事始類類書的相關(guān)問題,便于更好地研究利用。

        1 事始類類書發(fā)展始末

        我國古代類書的編輯出版歷史悠久,卷帙浩繁。學界一致認為,曹魏時期所編《皇覽》是類書之祖。事始類類書作為輯錄事物起源的類書,僅是類書大家族中的一個小類,有學者將此類書籍的出現(xiàn)上溯至先秦時期,如梁啟超在《太古及三代載記》中說:“考《世本》有《作篇》,專記事物之起源,原書雖亡,群籍征引,尚見崖略?!盵1]然《作篇》僅是《世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除輯錄一些古圣賢的創(chuàng)作發(fā)明外,還輯錄了許多與事始無關(guān)的內(nèi)容,謂其為事始類類書之祖未免牽強。事實上,事始類類書的出現(xiàn)稍晚于類書,南北朝時期始見記載,最早的事始類類書當屬北魏劉懋所撰《物祖》。劉懋系北魏宣武帝時人,史載其所為詩誄賦頌見稱于時,“又撰諸器物造作之始十五卷,名曰《物祖》”[2],惜此書未見著錄。稍后,南朝梁武帝時人謝昊又撰有《物始》,首見于《隋書·經(jīng)籍志》,新、舊《唐書》及《通志》均有著錄?!段镒妗放c《物始》當是最早的事始類類書,惜均散佚不存。

        隋唐五代時期,見于記載的事始類類書未見明顯增加?!杜f唐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唐代劉孝孫《事始》三卷[3],《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則言劉孝孫、房德懋撰。此書可能宋代已佚,《四庫全書總目》(卷126)子部雜家類存目著錄無名氏《事始》一卷,言“其書皆推原事物之始,雜引經(jīng)史”,又謂“此本所引,皆唐以前書,疑后人抄撮類書中所引劉將孫書,湊合成帙也”[4]。此外《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宋史·藝文志》均著錄有劉睿《續(xù)事始》三卷、馮鑒《續(xù)事始》五卷。劉睿唐人,始末不詳;馮鑒五代后蜀人,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12)謂“偽蜀馮鑒廣孝孫所著”[5]。

        宋代是官修類書的鼎盛時期,產(chǎn)生了許多大型類書,卷帙浩繁,規(guī)??涨啊J艽擞绊懀率碱愵悤臄?shù)量雖然未見增加,但篇幅則超過前代,質(zhì)量及影響亦空前絕后,高承《事物紀原》堪稱事始類類書的典范之作。關(guān)于高承《事物紀原》的成書與流傳,許沛藻認為:“《事物紀原》原出于元豐中開封人高承之手,紀事二百七十條,十卷,至南宋寧宗時,有人增廣為二十卷,較原本多數(shù)百事,并刪除原本序言及作者姓名。南宋中期,現(xiàn)存《事物紀原》的規(guī)模已基本形成,十卷本及二十卷本曾同時流布坊間,這便是《事物紀原》成書和在宋代流傳的概況。”[6]《事物紀原》的影響一直沿續(xù)至明、清兩代,當時除不斷地遞補重刻外,尚有部分事始類類書是在《事物紀原》的基礎上增補或刪改而成。此外,《玉?!罚ň?5)記載宋徽宗宣和年間,朱繪“以《事始》疏略,撰《事原》三十卷”[7]。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12)作《事原錄》,“皇朝朱繪撰,其書《事始》之類也”[8]。惜此書僅見著錄,內(nèi)容不得而詳。

        有明一代是事始類類書的泛濫時期,相較于前期數(shù)量大增,僅見于《四庫全書總目》著錄的就有數(shù)十種之多。就體例及內(nèi)容而言,明代事始類類書不外乎兩種情況:一則效仿甚至剽竊高承《事物紀原》,缺乏創(chuàng)新;二則繁蕪穢雜,且大多不注出處。加之受明代空疏學風的影響,當時所編事始類類書整體質(zhì)量不高,頗受后人譏評。如嘉靖時人趙釴所編《古今原始》十四卷,《四庫全書總目》(卷126)謂其“皆考究事始,提綱列目,而采摭繁蕪,漫無別擇,又多不注所出”[9]。萬歷時人徐炬《古今事物原始》三十卷系仿效《事物紀原》的體例而稍加附益,《四庫全書總目》(卷138)謂其“蕪雜太甚”,“蓋制度器數(shù),皆可考其淵源。至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鳥獸蟲魚,與天地而俱生,豈能確究其始。轉(zhuǎn)輾援引,彌見糾紛。至于鳥獸花草諸門,每類之首,或括以偶語一聯(lián),或括以律詩二句,乃從而釋之,尤弇陋之甚矣”[10]。崇禎時人呂毖所編《事物初略》三十四卷,《四庫全書總目》(卷126)謂其“雜記事物俚俗語言之所自始,然多剽取《事物紀原》諸書,語多猥鄙,不足以言考證之學”[11]。此外,又有羅頎《物原》一卷,系據(jù)高承《事物紀原》改編,《四庫全書總目》(卷137)謂“《紀原》猶著出典,頎乃混眾說而一之,疏舛彌甚”[12]。明寧王朱權(quán)《原始秘書》十卷,《四庫全書總目》(卷137)謂其“體例與《事物紀原》相類而荒謬特甚,如謂丑婦始嫫母,妒婦始尹吉甫妻,淫婦始柳宗元河間婦者,不一而足,甚謂自縊始申生,飲酖始叔牙,自刎始吳王夫差,其陋殆不足辨也”[13]。可見明代事始類類書雖然數(shù)量多于前代,但質(zhì)量則乏善可陳。

        清代是事始類類書的終結(jié)時期,也是集大成時期,此一時期事始類類書的顯著特點是在采輯群書的基礎上編輯新書,其中清初陳元龍所編《格致鏡原》頗得后人好評,可與高承《事物紀原》相提并論。陳元龍在《格致鏡原序》中言及自己編纂此書的初衷,主要是因為前人所編《物原》《事始》等雖“皆可以資考稽”,但有的略而不詳, 有的缺而未備,因此欲編一部“囊括萬有”的新書[14]。清人談泰在《事物原會序》中亦謂《格致鏡原》一書“包羅群義,綜括眾文,每紀一門,必究其原委,詳其名號,流播海內(nèi),幾于家有其書”[15]。此外,汪汲所編《事物原會》亦因前人所修事始類類書或精而不博,或博而不精,于是廣采謝昊《物始》,劉孝孫、房德懋《事始》,朱繪《事原》及羅頎《物原》等書,并參考四部各書及清朝典制加以增補,刪重就簡,補闕拾遺,“薈萃群言,悉心稽考,成書四十卷,易其名曰《事物原會》,凡某事肇于某人,某物肇于某代,自天地生植與夫禮樂刑政,經(jīng)籍器用,下至博奕嬉戲之微,蟲魚飛走之屬,無不登諸簡策,究厥從來,視唐宋明諸家較為詳密”(談泰《事物原會序》)。《格致鏡原》與《事物原會》可謂古代事始類類書的集大成之作。此外,李僎《萬物權(quán)輿》亦系編者從《物原》《事始》《事物紀原》《事物原始》等書中,“擇其明顯昭著者,分條采摘;又廣摭旁搜,以補其物之所未備”[16]編輯而成。清人除采輯群書編修新書外,亦未停止對《事物紀原》的增補或模仿,其中《事物紀原補》和《咫尺類考》即屬此類,前者系納蘭永壽在增補高承《事物紀原》的基礎上,參考《綱鑒》略加增補而成,后者佚名,亦略仿《事物紀原》,“根據(jù)載籍,加以己見,考明事物之始”[17]??偟恼f來,清代事始類類書的數(shù)量與明代不相上下,質(zhì)量則略勝一籌。

        2 事始類類書的編輯特點

        事始類類書作為類書的一個組成部分,與我國古代類書一樣,其數(shù)量及質(zhì)量因時因人而異,同時其編輯者、編輯目的、編輯特點與普通類書既有相同之處,又因其內(nèi)容及用途的特殊性,而具有其自身的特點。

        2.1 私人編輯

        與類書官修與私纂兼而有之有所不同,事始類類書自出現(xiàn)之初即由私人編纂,直至清代相沿不改。如最早的事始類類書《物祖》由北魏宣武帝時人劉懋編輯,史載劉懋“聰敏好學,博綜經(jīng)史,善草隸書,多識奇字”[18]。之后梁武帝時人謝昊編《物始》,唐劉孝孫編《事始》,宋高承編《事物紀原》,明王三聘編《古今事物考》,直至清代陳元龍編《格致鏡原》,事始類類書全部出自私人之手。

        此外,事始類類書的編輯者身份亦各不相同。如《物祖》的作者劉懋曾任太尉司馬,《物始》的作者謝昊梁武帝時官任秘書監(jiān),《事始》的作者劉孝孫貞觀中曾任著作郎、吳王咨議參軍,房德懋任吳王長史,均為王府官,二人同撰《事始》三卷,用來教授初學諸王?!豆沤袷挛锟肌返淖髡咄跞缸小缎W集注》《性理至訓》《禹貢注釋》等著作?!陡裰络R原》的作者陳元龍系康熙朝翰林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妒挛镌瓡返淖髡咄艏诚登宕t(yī)學家,著有《解毒編》《匯集經(jīng)驗方》《怪疾奇方》等。雖然這些編輯者身份各不相同,但無疑都屬于學識廣博的知識分子階層。

        2.2 編輯目的

        事始類類書與大多數(shù)類書為方便帝王御覽或知識分子臨文取材有所不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廣見聞,普及知識。北魏劉懋所撰《物祖》及南朝梁謝昊所撰《物始》均佚而不存,其編輯目的無從窺見。據(jù)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12)言,唐代劉孝孫、房德懋所撰《事始》系作者奉敕而作,“太宗命諸王府官以事名類,推原本始,凡二十六門,以教始學諸王”[19]。鄭樵《通志》(卷68)亦言劉孝孫、房德懋“皆為王府官”,同撰《事始》“以教諸王始學”[20]。其增廣見聞、普及知識的編輯目的是顯而易見的。

        北宋高承《事物紀原》原序今不存,此書面世后一再遞補增編,明正統(tǒng)時人閻敬在《事物紀原序》中詳細探究了此書的編輯目的:

        盈天地之間唯萬物,亙古今有事變焉。物有萬殊,事有萬變,而一事一物,莫不有理,亦莫不有原。不窮其理,則無以盡吾心之知;不究其原,又曷從而窮其理哉?故圣門之學,以格物致知為先;文學之士,以博問洽識為貴。而一物不知,又儒者之所恥也。夫以有限之見聞,而究無窮之事物,況載籍之繁,汗牛充棟,雖矻矻窮年,而欲其知無不盡亦難矣。此《事物紀原》之所由作也[21]。

        明成化時人李果《事物紀原序》亦謂“事事物物,皆有本原。不求其原,譬猶睹黃河而不知其出于昆侖也,觀天地而不明其由于渾沌也。欲知其原,或一事載于數(shù)書,或一物見于群議,雖談叟不能遍觀而盡識,總龜不能一覽而無余”。有鑒于斯,閻敬、李果一致認為廣聞博識是古代知識分子向往的最高境界,而以人的有限之年,欲掌握無窮無盡之知識是不可能的,只能借助于事始類工具書,《事物紀原》一書“誠多聞多見之捷徑,格致窮理之蓍龜”[22]。 此后的事始類類書,其編輯目的當與此大同小異。

        2.3 書名類似

        宋代以前的事始類類書均佚而不存,但從歷代著錄情況看,其在文獻命名上有相似之處。因事始類類書主要匯輯散見于群籍的有關(guān)事物起源的資料,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事始類類書主要用兩個單音詞命名,通常用“物”“事”“始”等字揭示書籍的內(nèi)容或性質(zhì),如劉懋的《物祖》,謝昊的《物始》,劉孝孫、房德懋所撰《事始》等。此一時期,事始類類書數(shù)量有限,卷帙無多,主要原因可能與書籍印刷技術(shù)尚未普及,書籍流通不廣,資料搜集難度較大有關(guān)。

        宋代以來,隨著語言文字的發(fā)展,雙音詞不斷涌現(xiàn),事始類類書在書籍命名方面字數(shù)增多也是大勢所趨,以兩個雙音詞命名者較為常見,宋高承《事物紀原》可視作此類類書的代表。明、清兩代,事始類類書一方面繼續(xù)沿用宋代以來的命名方式,諸如趙釴《古今原始》、呂毖《事物初略》、朱權(quán)《原始秘書》、汪汲《事物原會》等,依然用兩個雙音詞揭示書籍內(nèi)容或性質(zhì),但用詞更加豐富。另一方面,個別事始類類書在命名上則另辟蹊徑,有所創(chuàng)新。如《四庫全書總目》(卷136)指出清初陳元龍所編《格致鏡原》所記皆博物之學,“故曰格致”,又每物必溯其本始,“略如《事物紀原》,故曰鏡原”[23]。魏崧《壹是紀始》則用“壹是”指代萬事萬物,“壹是”源出《禮記·大學》:“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壹是,一切也?!盵24]李僎《萬物權(quán)輿》則用“權(quán)輿”代替初始,“權(quán)輿”源出《詩經(jīng)·秦風·權(quán)輿》:“於嗟乎!不承權(quán)輿?!敝祆洹对娂瘋鳌罚骸皺?quán)輿,始也。”[25]總之,事始類類書在命名上雖然字數(shù)有所增加,用詞有所變化,但其揭示書籍內(nèi)容及性質(zhì)的宗旨則保持不變,因而書名有類似之處。

        2.4 遞補增刪

        事始類類書的知識性與古人所追求的博學多聞不謀而合,成為傳播知識、開拓視野的重要工具書。宋代以前,書籍流通不廣,資料搜集不易,編輯新書有一定難度,因此導致事始類書籍出現(xiàn)后,始終存在著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上不斷遞補增刪的特點。最早形成于南北朝時期的事始類類書《物祖》與《物始》,兩者之間有無因循關(guān)系不得而知,而隋唐五代時期,繼劉孝孫、房德懋編成《事始》后,劉睿和馮鑒分別續(xù)編而成《續(xù)事始》則是不爭的事實。

        兩宋以來,雖然隨著印刷技術(shù)的提高,書籍的出版及流通較之以前更為方便快捷,具有普及知識功能的事始類類書也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明清兩代,事始類類書數(shù)量大增,但在編輯新書的同時,對已有書籍進行遞補增刪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而其主要對象則是高承《事物紀原》。許沛藻在論述今本《事物紀原》的形成時指出:“元豐中高承撰成原書,十卷,二百七十事;南宋時,經(jīng)人增廣為二十卷,比原書記事多數(shù)百條;明初,胡儼藏本傳出后,派生為三種本子,有的紀事一千七百余條,較陳振孫所見者,又多數(shù)百條,其中含有宋版所闕紀事多條,此顯然是明人增益者。故現(xiàn)流傳的《事物紀原》,是在高承原書的基礎上,經(jīng)多人增益而成的?!盵26]

        明、清兩代的編輯者除對《事物紀原》進行遞補重刻外,還有人對其進行增補或刪改而成新書,如明代趙弼編《事物紀原刪定》,張楷編《增廣事物紀原》,清代又有納蘭永壽《事物紀原補》。事始類類書不斷地遞補重刻、增益刪改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此類書籍社會需求量大而更新較慢,這當與文獻本身的內(nèi)容及性質(zhì)有關(guān)。事始類類書所載萬事萬物起源的內(nèi)容與人們?nèi)粘I罹o密相關(guān),而日常生活中的這些事物數(shù)量有限且變化相對較慢,因而限制了事始類類書的無限膨脹,同時,對已有的事始類類書不斷地遞補增刪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類書籍數(shù)量的增加。

        3 事始類類書的著錄與出版

        3.1 著錄與歸類

        類書因兼采經(jīng)史百家之說,內(nèi)容龐雜,在傳統(tǒng)四部分類法中難以歸類,正如《四庫全全書總目》(卷135)所言:“類事之書,兼收四部,而非經(jīng)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內(nèi),乃無類可歸?!盵27]因四部中的子部主要著錄諸子百家、藝術(shù)、譜錄及釋、道等文獻,相較于經(jīng)、史、集三部顯得稍為龐雜,因此類書產(chǎn)生之后自然就歸屬子部雜家類。隨著類書數(shù)量的增加,開元年間毋煚編《古今書錄》,始將類書從子部雜家類分離出來,于子部設“類事類”專收類書,自此類書獨立成為子部的一個小類。《舊唐書·經(jīng)籍志》承襲《古今書錄》,《新唐書·藝文志》則改“類事”為“類書”,此后相沿不改,宋代以后的目錄書大都于子部設有類書類。

        事始類類書作為類書的一個小類,自應歸入類書類,但是由于歷史時期人們對此類書籍認識不一,其歸屬也就因時因人而異。在傳統(tǒng)的四部分類法中,最早著錄事始類類書的是《隋書·經(jīng)籍志》,此書將謝昊《物始》歸入子部縱橫家類。之后,《舊唐書·經(jīng)籍志》雖于子部增設類事類,收入《皇覽》等二十二部類書,卻將謝昊《物始》、劉孝孫《事始》歸入子部雜家類,《新唐書·藝文志》則將劉孝孫、房德懋《事始》及劉?!独m(xù)事始》歸入子部小說家類。最早將事始類類書歸入類書類者當屬南宋尤袤《遂初堂書目》,此書將圖書分為四十四大類,其中類書類著錄劉存《事始》、馮鑒《續(xù)事始》、高承《事物紀原》等書。雖然如此,之后各種公私書目在著錄事始類類書時,仍或歸之于子部小說家類,或歸于子部雜家類,或歸于類書類,直至清代乾隆年間編修《四庫全書》時,對事始類類書的歸屬仍無定論,其將《事物紀原》、《格致鏡原》等歸入子部類書類,而將《事始》《古今原始》《物原》《說原》等歸入子部雜家類。值得一提的是,《四庫全書總目》(卷128)雖將穆希文《說原》歸入子部雜家類,又謂“其體例在類書、說部之間”[28],由此可見此類書籍的特殊性。也許正因如此,清代學者談泰在《事物原會序》中希望天下學人在閱讀《事物原會》時,不要苛求作者,而“當思其搜輯之勤,決擇之審,而不以雜家說部目之”[29]。

        由于事始類類書性質(zhì)相同,名稱類似,早在宋代,王應麟即視其為同類文獻,謂:“元豐中高承以劉存、馮鑒《事始》刪謬除復,增益名類,皆援摭經(jīng)史,以推原初始,凡二百七十事。唐吳王諮議劉存與長史房德懋等集經(jīng)史諸書,以類分門,為《事始》三卷。后蜀馮鑒采群書,續(xù)《事始》五卷。宣和中朱繪以《事始》疏略,撰《事原》三十卷。《北史》:劉懋撰諸器物造作之始十五卷,名曰《物祖》。《唐志》雜家:謝昊《物始》十卷。”[30]但是清代以前,各種公私書目雖于子部設有類書類,均不再細分子目,事始類類書更是雜見子部各類。時至清代,典籍文獻數(shù)量劇增,目錄分類日趨成熟精細,孫星衍《孫氏祠堂書目》依《七志》將圖書分為十二大類,第九類為類書,又將類書類細分為事類、姓類、書目三小類[31],尚未見其將事始類類書歸為一類。1935年燕京大學圖書館編成《燕京大學圖書館目錄初稿·類書之部》,此系最早的類書專題目錄,著錄類書316種,按“十進分類法”,將類書細分為十門,每門之下又按書之多寡、內(nèi)容及體例別分系屬,于博物門廣記之屬下設一般博物之屬、事物起源之屬兩個細目,其中事物起源之屬收入《事原》《事物紀原》《事物紀原補》《物原》《事物考》《事物原會》《萬物權(quán)輿》《百靈珤諱》《壹是紀始》《咫見類考》10種事始類類書,但是卻將《格致鏡原》歸入一般博物之屬,可見其分類亦未盡合理。而此分類方法并未為《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繼承?!吨袊偶票緯俊酚谧硬侩s家類雜考之屬著錄明趙釴《古今原始》、呂毖《事物初略》和清周象明《事物考辨》三種,而將《事物紀原》《事物考》《格致鏡原》等歸入子部類書類。由此可見事始類類書在目錄分類中所處的尷尬地位。

        3.2 刻印與出版

        圖書編輯的目的之一是傳播知識,弘揚文化。就事始類類書而言,宋代以前此類書籍數(shù)量有限且佚而不存,宋代以后,隨著雕版印刷技術(shù)的成熟和普及,事始類類書通常以單冊印行或匯刻入?yún)矔鴥煞N形式刻印出版。

        作為事始類類書的典范之作,《事物紀原》的刻本最多,南宋時期此書即有十卷本、二十卷本流行于坊間,之后不斷翻刻增補,版本繁多,僅見于《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子部類書類著錄的就有宋刻《重修事物紀原》十卷本,明正統(tǒng)十二年閻敬刻《事物紀原集類》十卷本、明成化八年李果刻《事物紀原集類》十卷本、明弘治十八年魏氏仁寶堂刻本、正統(tǒng)九年陳華刻本等數(shù)十種。明代事始類類書雖然整體質(zhì)量不高,但并未影響刻印流傳,明人趙釴《古今原始》即有明嘉靖四十一年自刻本、明萬歷刻本、明邵廉刻本,呂毖《事物初略》有明崇禎十七年資敬堂刻本。清代陳元龍《格致鏡原》有康熙內(nèi)府抄本、康熙五十六年刻本及雍正十三年刻本,汪汲《事物原會》有清嘉慶二年古愚山房刻本等。由此亦可大概窺見古代社會對事始類類書的需求情況。

        事始類類書刻印出版的另一種方式是匯刻入?yún)矔?。明清兩代是我國叢書編纂的黃金時期,大量圖書藉叢書流通傳播,較早將事始類類書匯刻入?yún)矔氖窃┟鞒跆兆趦x所編《說郛》,涵芬樓本《說郛》卷十收入劉孝孫《事始》和馮鑒《續(xù)事始》,委宛山堂本《說郛》收入了劉孝孫《事原》、劉馮《事始》各一卷。之后,《五朝小說大觀》《學海類編》均據(jù)《說郛》收入劉孝孫《事原》一卷,此三種叢書所收各書不知所據(jù),作者署名亦多有錯誤。明末胡文煥所編《格致叢書》收入了宋高承《事物紀原》、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和趙釴的《古今原始》三種類書。由于“胡文煥刻書的目的全在牟利”[32],其能夠?qū)⑹率碱愵悤鴧R刻入?yún)矔?,亦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這些書籍在當時還是頗有市場的。清乾隆年間官修《四庫全書》時,經(jīng)過四庫館臣的審查篩選,只收入《事物紀原》和《格致鏡原》兩種事始類類書,其他事始類類書,尤其是明人所編均作為存目予以著錄,明人所編書籍之質(zhì)量亦可見一斑。道光年間李錫齡輯《惜陰軒叢書》時收錄高承撰、李果訂《事物紀原》十卷;高承勛輯《續(xù)知不足齋叢書》時收入明王三聘的《古今事物考》、羅頎的《物原》。正是由于這些叢書的收錄和刊刻,才使得我國古代事始類類書得以保存流傳,為古文獻的保護和傳承做出了貢獻。

        綜上所述,事始類類書始于南北朝時期,盛行于宋、明兩代,終結(jié)于清。事始類類書與普通類書官修與私纂兼而有之有所不同,全部出自私人之手,其編輯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廣見聞,普及知識。此外,事始類類書又具有名稱類似、遞補增刪等特點。在目錄歸屬方面,由于事始類類書兼采四部,內(nèi)容龐雜,清代以前或歸入子部小說家類,或歸入子部雜家類,或歸入子部類書類,直至1935年燕京大學圖書館編修類書專題目錄,才將類書分為十大類,并于第三大類博物門之廣記類設立事物起源之屬,專門著錄事始類類書。歷史時期事始類類書主要以單冊印行和匯刻入?yún)矔鴥煞N形式出版流通。我國古代所修事始類類書雖然數(shù)量有限,質(zhì)量參差,但作為性質(zhì)相近、名稱類似的匯輯事物起源的類書,同樣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其在激發(fā)人們探究事物起源、增廣見聞、普及知識等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時至今日,此類書籍仍是增廣見聞、探討事物源流的重要參考工具書,也是我們研究古代文化史、科技史的重要資料,對于我們了解古代事物起源、變遷及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等都不無參考價值。

        注 釋

        [1]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專集·卷43[M].北京:中華書局,1989

        [2][18](北齊)魏收.魏書·卷55[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30,1229

        [3]按:關(guān)于唐劉孝孫所撰《事始》三卷,各家著錄多有歧異,岑仲勉《唐史余沈·事始》已有考辨,認為《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作劉存撰,劉存實即劉孝孫,后世奪去“孫”字,復以“孝”“存”形近,遂訛為劉存。本文所及《四庫全書總目》作“劉將孫”、《遂初堂書目》作“劉存”、王應麟《玉?!纷鳌皠⒋妗钡染斚祫⑿O之訛,不再一一注明。

        [4][9][10][11][12][13][23][27][28]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1086,1088,1176,1090,1167,1165,1158,1141,1103

        [5][8][19](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521,522,521

        [6][26]許沛藻.《事物紀原》源流淺探[C]//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獻研究所.中國歷史文獻研究(一),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244-249

        [7][30](宋)王應麟.玉海[M].上海:上海書店,1990:1052,1052

        [14](清)陳元龍.格致鏡原[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

        [15][29](清)汪汲.事物原會[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

        [16][17]鄧嗣禹.燕京大學圖書館目錄初稿·類書之部[M].北京:燕京大學圖書館,1935:70,71

        [20](宋)鄭樵.通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7:687

        [21][22](宋)高承撰,(明)李果訂.事物紀原[M].北京:中華書局,1989

        [24](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M].北京:中華書局,1983:4

        [25](宋)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101

        [31](清)孫星衍.孫氏祠堂書目[C]//叢書集成新編第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226

        [32]于為剛.胡文煥與《格致叢書》[J].圖書館雜志,1982(4)

        (收稿日期:2015-01-10 )

        猜你喜歡
        類書出版
        方案問題中的分析小妙招
        家富隋珠 人懷荊玉
        ——論唐代類書編纂的特點與價值
        唐都學刊(2019年5期)2019-09-23 11:19:42
        西夏類書《圣立義?!饭适滦驴既齽t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40
        論中古時期佛教類書的編纂
        敦煌學輯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2:29
        打造出版社拳頭產(chǎn)品
        接龍小說“出版”,開學大家嗨起來!
        眾籌出版是一種出版創(chuàng)新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18:33
        民國時期老課本出版略探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19:05
        瑪麗·安·伊萬斯小說在中國的出版與接受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12:16
        從西方青年學者與翻譯家看中國出版“走出去”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01:19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 av天堂免费在线播放|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软件|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免费看国产成年无码av|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免费在线观看av不卡网站|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国产一区曰韩二区欧美三区| 蜜臀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同v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少妇熟女偷拍自拍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超碰观看| 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 欧洲亚洲第一区久久久|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发布白白色|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抽搐|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亚欧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黄色大片久久免费|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免费美女黄网站久久久| 久久精品av在线观看| 老师粉嫩小泬喷水视频90| 久久精品视频91| 丝袜美腿诱惑区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美女裸体自慰在线观看| 亚洲人妖女同在线播放| 中国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黑人大荫道bbwbbb高潮潮喷|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视频|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秋霞影院亚洲国产精品| 女同重口味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