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肖
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分析
袁玉肖
目的 探討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方法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娩發(fā)生窒息的新生兒30例,分析窒息的高危因素。結果 30例窒息新生兒中胎兒高危因素24例,占80.0%;母體高危因素20例,占66.7%;產時因素17例,占56.7%;采用陰道助產新生兒的輕、重度窒息及窒息率均明顯高于剖宮產和自然分娩,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造成新生兒窒息的因素有很多,加強產前胎兒檢測、羊水檢測,選擇恰當的分娩方式,正確處理產程是降低新生兒窒息的有效對策。
新生兒窒息;高危因素;防范對策
窒息是圍生期新生兒最常見的緊急癥狀和主要致殘、病死原因。新生兒出生后1 min內若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guī)律呼吸,此時處于相對缺氧狀態(tài),易導致高碳酸血癥、低氧血癥、酸中毒等,嚴重時甚至引起腦癱、智障,也可發(fā)生新生兒病死[1]。因此,對造成新生兒窒息的相關高危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相應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本文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窒息新生兒30例,對其高危因素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產科共分娩新生兒816例,其中男566例,女250例,體質量≤1 200 g 2例,≥4 000 g 6例,早產兒21例,巨大兒55例;初產婦728例,經產婦88例,產婦年齡22~39歲,平均(26±6)歲,孕期36~43周,平均(42±3)周,所有產婦中順產409例,陰道助產185例,剖宮產222例。將患有窒息的30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其窒息率為3.7%。
1.2 診斷標準 根據Apgar評分標準對新生兒的窒息程度進行評分。新生兒出生后立即檢查身體狀況,根據皮膚顏色、心率、呼吸、肌張力及運動反射 5項指標進行評分。滿分為10分,8~10分為正常新生兒,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
1.3 觀察指標 主要從產前母嬰雙方相關因素及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進行觀察。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統(tǒng)計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 30例窒息新生兒中,胎兒高危因素24例,占80.0%;母體高危因素20例,占66.7%;產時因素17例,占56.7%,見表1。
表1 30例新生兒窒息高危因素分析
2.2 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窒息的影響 自然分娩和剖宮產的新生兒輕、重度窒息及其窒息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采用陰道助產新生兒的輕、重度窒息及其窒息率均明顯高于剖宮產和自然分娩,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816例窒息新生兒不同分娩方式的影響[n(%)]
引起新生兒窒息的因素較多,血氧濃度降低是導致窒息的直接原因,此外還與子宮內環(huán)境及分娩過程有很大關系。相關研究表明,在我國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為4%~6%[3]。本研究中發(fā)生新生兒窒息率為3.7%,與報道[3]基本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中胎兒因素占80.0%,為新
生兒窒息的主要因素,其中胎位異常、臍帶脫垂或繞頸、羊水因素等均可導致胎兒缺氧的發(fā)生,引起窒息。在母體因素中,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新生兒窒息的主要因素,占 35.0%。引起母體血液含氧量減低的因素很多,如妊娠高血壓、心臟病以及急性傳染病等,均可引起胎兒窒息[4]。
除母體自身因素外,生產過程也可引起新生兒窒息,如羊膜早破、產程延長、麻醉、鎮(zhèn)痛、催產藥物應用不當等。本研究對分娩方式與新生兒窒息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采用陰道助產新生兒的輕、重度窒息及其窒息率均明顯高于剖宮產和自然分娩。這是由于采用陰道助產的孕婦產前多并發(fā)胎位異常、胎兒宮內窘迫。
對于新生兒窒息的治療,應分秒必爭,以減輕對各臟器的損傷。因此,兒科、產科及麻醉科應緊密配合,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技術。產婦應加強圍生期保健,及時處理高危妊娠,產前還應加強胎兒監(jiān)護,觀察胎位及臍帶情況[5],及時糾正宮內缺氧。當胎兒臍帶繞頸時,注意觀察胎心的變化,盡早行人工破膜,觀察羊水有無胎糞污染,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還應密切監(jiān)護,及時發(fā)現(xiàn)胎位異常,選擇最佳的分娩方式。
綜上所述,造成新生兒窒息的因素有很多,加強產前胎兒檢測、羊水檢測,選擇恰當的分娩方式,正確處理產程是降低新生兒窒息的有效對策。
[1] Jonsson M,Agren J,Nordén-Lindeberg S,et al.Neonatal encephalopathy and the association to asphyxia in labor[J].Am J Obstet Gynecol,2014,211(6):667-668.
[2] 梁碧梅.157例新生兒窒息的產科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9):89-91.
[3] 江少青.新生兒窒息的產科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10(17):484-485.
[4] Todorova-Christova M,Vacheva R,Decheva A,et al.A study on early-onset neonatal group B streptococcal infection,Bulgaria,2007-2011[J].Arch Pediatr,2014,21(9):953-960.
[5] Wieland I,Jack T,Seidemann K,et al.Neonatal aortic arch thrombosis: analysis of thrombophilic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J].Cardiol Young, 2014,24(1):33-39.
R722.12
A
1673-5846(2015)06-0070-02
河南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河南鄭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