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建國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銀川 750021)
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教師的工作任務是根據(jù)某一社會所規(guī)定的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征去培養(yǎng)人才。教師職業(yè)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教書育人”。但是我國的學校體育由于長期受著應試教育的影響和社會上對體育一些世俗偏見,體育教學一直得不到應有重視,放松了對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從而造成部分體育教師自身文化修養(yǎng)差,倫理道德水平下降,敬業(yè)精神不足,思想偏激,影響了學校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和基本素質,從而也直接影響了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精神,全面發(fā)展學生素質,學校必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充分發(fā)揮體育的育人功能。因此,加強體育教師隊伍自身修養(yǎng),是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理想途徑,對培養(yǎng)我國現(xiàn)代高素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對青年心靈的影響所產(chǎn)生的教育質量,是無論什么樣的教科書,無論什么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懲制度代替不了的”。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教育過程的教育者、組織者,決定了他們工作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師生之間的接觸不僅時間長、面廣,而且加上體育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交流互動多,影響力大,這種影響力取決于教師個人的優(yōu)良素質,人格形象和表率行為,它主要有以下三種能引起不同反應的因素形成:第一,人格因素,即體育教師的道德、個性及其行為。巴甫洛夫說:“教師的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發(fā)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yè)中的一切。第二,能力和知識因素。即示范能力、語言能力、組織能力、教學能力、應變能力、科研能力和文化知識、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相關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跨學科知識。能力強、知識豐富的教師會使學生產(chǎn)生欽佩感。第三,情感因素,熱愛體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的教師能使學生產(chǎn)生信賴和親切感。構成體育教師影響力的幾個因素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作為現(xiàn)代體育教師應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不斷的加強自身素質修養(yǎng)。
學校教育的改革,就是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關鍵是要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體育教育是發(fā)展和培養(yǎng)人才素質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當代廣大體育教師首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修養(yǎng)。
(1)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熱愛并獻身體育教學。作為體育教師在思想上首先應忠誠、熱愛自己所從事的這項偉大事業(yè),這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內(nèi)在動力。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校體育工作是關系到一代人的素質,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只有充分認識到自己職業(yè)的這一社會價值,徹底摒棄舊時代體育教師的陳腐偏見,在思想上真正忠誠和熱愛教育事業(yè),自覺的獻身于自己的體育事業(yè)。這是現(xiàn)代體育教師首先具有的思想品德。
(2)體育教師要具有愛生、敬業(yè)的精神。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里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彼越處煈嫘牡臒釔蹖W生、關心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學習技術動作時教師要認真示范,細心講解技術要領,循序善誘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不僅教技術、還教方法、教做人。教師應成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
教師除熱愛學生以外,還必須敬業(yè)、愛事業(yè)、愛工作、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和工作態(tài)度,忠于職守,樂業(yè)不倦,而且要做到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開拓。“愛生”與“敬業(yè)”是互相聯(lián)系的,只有“愛生”才能“敬業(yè)”只有“敬業(yè)”才能更好地“愛生”。只有將二者統(tǒng)一,才能更好育人。
(3)身心健康、團結合作。體育教師不僅具有健康的身體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訓練和群眾活動等任務,即是腦力勞動者,又是體力勞動者。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有強壯的身體,充沛的精力,較高的心理成熟度,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心胸開闊、善于調節(jié)和穩(wěn)定情緒。在人際交往中與同行團結協(xié)作,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善于與人相處,協(xié)調人際關系。隨著學校體育進一步發(fā)展,體育教師越來越需要具備廣泛團結與積極協(xié)作的能力。
(1)體育教師應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知識是教師寶貴的財富,是科學賦予的力量。知識是教師對學生形成影響力的能源,它直接影響著個人才能的發(fā)揮,又影響著學生對老師的信賴感。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具備一桶水”。教師要不斷的學習知識、新技術,不斷充實自己。做到既學有專長,又廣泛涉獵,既要專精,又要博覽;即要精通一門科學,又要研究相鄰學科。所以體育教師不僅要掌握體育科學知識,運動技術,還要學習和掌握一些其它學科知識。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哲學、文學、外語、計算機、美學、藝術、音樂等。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再教育,接受新鮮事物,豐富自己頭腦,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思維開闊,觸類旁通,得心應手,保證教學質量。
(2)培養(yǎng)自己科研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體育科研是體育教師再學習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教師所從事的是一項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它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科學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不斷探索和追求,才能推動知識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理論指導實踐,把實踐經(jīng)驗升華為理論。這就是體育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體育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從兩個方面逐步培養(yǎng)科研意識和能力。首先,不斷培養(yǎng)自己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勇于開拓,具有高度的自主意識,能夠把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融會到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對解決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主張。其次,教師應具有設疑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指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在于揭示潛伏的危機,提出問題的作用在于深化教育和教學效果,這是開展體育科研,促進教育改革的前提。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體育科研意識的培養(yǎng),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就會變成名符其實的體育教育“專家”,學生就會敬重你、信任你。
(3)體育教師要加強文化素質修養(yǎng)。文化素質主要指人的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文明禮儀,倫理道德、歷史和哲學等方面的修養(yǎng)。體育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但是近年來,我國體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文化素質不高,和他們?nèi)〉玫妮^高學歷與專業(yè)水平不相適應,主要表現(xiàn)在文史知識的貧乏,文學水平較低,表達能力弱,文筆困難,這些不僅有礙于教師水平的提高,還嚴重影響著教師的形象。因此,體育教師加強文化素質的修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平時要堅持多讀書,不僅讀專業(yè)書,豐富理論知識,還要多讀中外名著,因為名著是人類社會公認的文化瑰寶,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經(jīng)濟、文化、歷史、政治等方面最深刻的體現(xiàn)。借以了解歷史,了解社會變革和時代的發(fā)展,。對文章中一些精辟的概括、精彩的論述,富有哲理的語句,感人的片斷寫下來,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陶冶情操,練習了文字,同時又提高寫作水平,逐步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不僅具有良好的體魄,還具有一定文化修養(yǎng)的人,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學者風范。
2.3.1 教學能力是體育教師最基本的素質。要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制定好教學計劃。要善于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安排教材內(nèi)容和使用場地以及控制好學生練習的時間、次數(shù)、強度和密度。除了要在學生面前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外,還應具有清晰、簡潔、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和正確無誤的示范能力,還應具有敏銳地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具有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力,還應具有組織活動、運動競賽和課余訓練能力,還應具有裁判、藝術欣賞和社會交往能力等。這些能力是體育教師為了實現(xiàn)學校體育目的、任務所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所必備的條件。
(1)教師的儀表應具有美感,儀表是教師在身體修飾,衣著打扮等方面的外部形態(tài),是教師面貌的展現(xiàn),儀表雖不是教師的主要素質,卻是教師內(nèi)在素質的體現(xiàn)和個人修養(yǎng)的標志,對學生具有十分顯著的示范作用和引導作用,體育教師要注重儀表修飾,避免不修邊幅、懶散不良形象的形成。平時應做到發(fā)式以整齊、潔凈、樸素、得體為鮮明特色,服裝應以整潔、活潑、明快,充分體現(xiàn)體育教師的職業(yè)感和美感。
(2)言談舉止要文明。體育教師應是言談舉止文明的表率。教育家洛克說:“做導師的人自己便當有良好的修養(yǎng),隨人、隨時、隨地都有適當?shù)呐e止和禮貌”。因此,教師要做到語言文明,純潔、準確、簡練,還要具有熱情、誠懇、富于激勵性,舉止要端莊穩(wěn)重,又要有活力,同時表情要豐富、自然、親切和大方。
教師的儀表,言談舉止,不僅有助于樹立教師的威信,對學生的品德、生活作風、文明習慣起著不可忽視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還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完成好教學任務。
體育教師其言傳身教和示范、榜樣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體育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理想途徑。但是全面提高體育教師整體素質,還需要全社會的重視,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對體育教師的不斷進行培訓和終身教育,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師多一點關心和理解,激勵體育教師不斷的提高思想文化科學知識、科研、工作能力等素質,用教師的良好形象去影響和教育學生,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的育人功能。
[1]劉清黎.體育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劉紹曾,張孟琳.關于培養(yǎng)新型體育教師[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7(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