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前生(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軍事體育部 黑龍江大慶 163319)
“輕體育”在高校武術散打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研究①
賈前生
(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軍事體育部 黑龍江大慶 163319)
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除了專業(yè)的體育院校,其他高校對于體育運動項目的傳承與發(fā)展基本進入了如火如荼的階段。高校本身就可以作為武術散打發(fā)展良好的平臺,可是結果卻不堪入目。武術散打這項運動要想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走多元化道路,不能一味的走競技路線,要采納其他項目的優(yōu)點,例如跆拳道,走大眾化的道路,讓所有人了解散打,不自主的去練習散打。由于散打自身的技術特點,動作變化莫測,對抗激烈,容易產(chǎn)生運動損傷,所以針對兩難問題,結合“輕體育”理念,通過簡化比賽規(guī)則,使運動負荷經(jīng)濟化,讓學生真正體驗散打運動的快樂,旨在為當前學校武術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散打教學 輕體育 競技性 高校
該項目研究將從理論層面探討競技散打如何進行“輕體育”化改造,使其符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引起有志于發(fā)展武術散打運動在高校的推廣和普及關注,并加以深入研究。結合“輕體育”的理念,以解決在散打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練習者容易受傷,場地器材要求較高以及學生沒有正確的習武觀念等問題。這不僅對高校的武術散打教學指明了方向,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散打運動的快感,奠定了終身體育的堅實,同時也傳承、弘揚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
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
2.1“輕體育”的內涵
輕體育是體育新概念。最早流行于歐美等國家,主要特點是運動負荷小,難度適中,不限制運動人群,屬于大眾健身的新名詞,通過輕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增進健康,促進血液循環(huán),而且可以愉悅身心,使人們保持一種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所以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2.2“輕體育”在高校武術散打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
2.2.1發(fā)展學?!拜p體育”教學是武術散打教學改革的需要
“輕體育”在學生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也涉及了體育運動的各個項目,輕體育項目的特點是不受場地、器材、人數(shù)、學生身體素質條件的限制,內容豐富,練習的強度可以調節(jié),并避免競技體育項目技術動作復雜枯燥等造成的厭學情緒,更適應現(xiàn)代健康體育教育的新觀念如果能夠把“輕體育”教學引入武術散打體育課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它不僅緩解了高強度訓練給學生帶來的疲勞,運動損傷,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且它自由、簡單、易學、易練、易普及,深受學生的歡迎。
2.2.2將“輕體育”理念與散打教學的結合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輕體育”不僅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也可以滿足學生身心需求與情感愉悅,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大膽的接受散打這項運動,增進學生之間的交往,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2.2.3將“輕體育”理念與散打教學結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高校體育教學重視素質教育對學生本質的影響。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高校通過輕體育理念的指導,在武術散打教學中感受到散打運動的快感,并且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條件以及場地,學習環(huán)境自定一套健康,科學合理的體育方式和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2.4“輕體育”的發(fā)展與高校武術散打教學結合的歷史必然性
散打運動以其特有的功能,使學校通過開展武術散打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發(fā)展思維的敏捷性,還能培養(yǎng)出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這些正是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目標所追求的。輕體育運動形式的散打運動,普通學生可以直接參加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同時,輕體育運動形式的散打運動是競技散打的一種普及、發(fā)展和補充,也是普通學生與散打運動之間溝通的橋梁。從而擴大社會公眾對散打運動參與率。學校體育需要武術散打運動為其培養(yǎng)目標服務,競技散打又需要學校體育來普及和推廣,兩者結合是歷史必然。
2.3“輕體育”在高校武術散打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
2.3.1高校武術散打教學“輕體育”現(xiàn)化的實途徑
通過“輕體育”理念的深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散打運動的快樂,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競技散打的激烈程度即運動損傷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通過簡化比賽規(guī)則,動作技術的簡單化,運動負荷的經(jīng)濟化等,減少運動傷害,使學生大膽的接受這個傳統(tǒng)項目。
(1)簡化技術動作。
由于競技散打對訓練和比賽負荷要求較高,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拿到好的比賽名次,調查結果顯示,通過長時間的大負荷和大強度的訓練極易造成急性或慢性的運動損傷。對于高校的武術散打教學來說,學校的訓練環(huán)境、場地、器材以及學生自身的條件根本不適合正常的競技訓練。在散打教學中要簡化動作,學習鞭腿時,對于踢腿的高度就可以降低,讓學生多踢沙包,體驗鞭腿的快感,拳法的練習可以伴隨音樂的節(jié)奏,編成搏擊操。
(2)簡化比賽規(guī)則。
學校開展的輕體育運動形式的散打比賽規(guī)則的制定,要追求比賽的趣味性,避免比賽的危險性,比賽應以“點到為止”為原則,禁止重拳、重腿、重摔。除競技散打禁用的技術動作外,對危險的摔法也可適當禁用,可將摔法改為接住對手上肢或下肢,做出摔的正確技術動作即得分,打小腿部位也得分。
(3)運動負荷經(jīng)濟化。
娛樂性是“輕體育”所必備的重要特征。對于普通參與者來說,競,教學內容單一,負荷大對抗有余,娛樂不足。學生在練習的內容多以健康娛樂簡單為主,學校開展輕體育形式的散打比賽,強調的應該是參與者對比賽過程的體驗,淡化比賽的結果,因此,必須簡化運動負荷,通過運動負荷的簡單化經(jīng)濟化,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這項運動。
2.3.2高校武術散打教學“輕體育”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轉變體育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在整個散打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也就是要進行教學內容的簡化,去除傳統(tǒng)的武術套路,使武術套路更簡單易學,使學生更容易接受,避免多數(shù)復雜的動作,多以對練為主,突出攻防的教學特點,千招會不如一招精。強調技術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使其能適應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新形勢。
(2)武術教材散打內容和評價體系的配套。
學校開展散打是在圍繞學校體育的目標、任務,為增強學生體質、掌握武術散打知識技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有計劃、有組織而開展的散打教學訓練過程,因此,教材內容的選擇應突出動作的攻防趣味,突出攻防的技能的鍛煉方法,強調應用價值,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以及散打教學規(guī)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散打的興趣、意識和全面提高學生的武術素養(yǎng)。教學評價應突出過程評價,淡化終結性評價,同時制定相應輕體育運動形式的散打運動晉升段位標準。
(1)突破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植入“輕體育”理念,讓學生真正體驗運動的快感,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散打運動教學形式多樣化,簡單化,在高校更好的推廣與普及,傳呈民族傳統(tǒng)文化。
(2)通過輕體育理念與散打運動教學的結合,發(fā)現(xiàn)體育教師在武術散打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的老套,教學形式的固定,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階段的教學條件,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大膽的改革,并制定科學合理的評鑒體系,同時學生可以大膽的接受這個對抗性很強的項目,讓學生真正體驗散打運動的快感。
(3)通過輕體育理念與散打運動教學結合的研究,可以為其他體育教學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指導,即可以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也可以很好的完成學校的教學計劃,趨于“全民健身”的總綱領。樹立“終身體育”的總思想。
[1]周亞臣,王鳳岐.輕體育對促進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作用研究[J].民營科技,2011(6):117.
[2]李杰凱.論“輕體育”與競技運動項目“軟式化”發(fā)展趨勢[J].沈陽體育學報,1998(4):1-5.
[3]李杰凱.運動文化研究與體育教學論[M].沈陽:遼海出版社, 2001:69.
[4]朱瑞琪,高亮.競技散打,“輕體育”化改造——學校開展武術散打教學的理性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6):91-94.
[5]楊紅兵.關于散手競賽規(guī)則時間數(shù)的探討[J].安徽體育科技, 1995(3):20-22.
[6]洪正福,林蔭生,芻議中國散打的“模式”[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1(3):66-69.
G85
A
2095-2813(2015)01(c)-0141-02
本文為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教研課題。
賈前生(1986,1—),男,漢,吉林梅河口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