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六盤山紅綠輝映,自然風光秀美,是我國第一家國家級旅游扶貧試驗區(qū)——六盤山旅游扶貧試驗區(qū)。固原旅游產(chǎn)業(yè)通過多年的開發(fā)建設,形成了以“紅色六盤、綠色固原、避暑勝地”為主題的旅游形象和“高原綠島”、“長征圣山”、“絲路重鎮(zhèn)”、“凈美丹霞”、“回鄉(xiāng)風情”五大旅游品牌。
五大品牌 特色鮮明
以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野荷谷、老龍?zhí)丁㈦僦瑣{、白云寺為重點的森林生態(tài)旅游區(qū),盡顯“高原綠島”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就,是生態(tài)觀光、消夏避暑、科普考察、森林探險的基地。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山光水色既具北國風光之雄,又兼江南水鄉(xiāng)之秀,是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的發(fā)源地,寧夏森林資源、動物資源和水資源最富集地區(qū)。老龍?zhí)妒菦芎拥脑搭^,景區(qū)內山高峽深,潭邊松徑幽雅,流水潺潺。《涇水真源記》中所說“涇渭分明”即指此涇河。中華龍文化博覽園借助老龍?zhí)秲?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深厚的龍文化內涵,以龍文化的起源、演變?yōu)槊}絡,全方位展示了中國龍的起源、演變、習俗和龍的藝術,是國內第一家以龍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區(qū)。
以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qū)為核心,包括將臺堡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單家集、喬家渠革命遺址的紅色旅游區(qū),是中國首批100個經(jīng)典紅色旅游景區(qū)、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廉政建設教育示范基地。六盤山是中國名山,曙光之山、勝利之山,走一次長征路,讀一卷長征史。景區(qū)2.5公里“紅軍小道”再現(xiàn)了長征路上“18個重大事件場景”。
以固原博物館、須彌山石窟、西北農耕博物館、蕭關遺址文化園、戰(zhàn)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固原古城為重點的歷史文化旅游區(qū),展示了絲綢之路東道北段之重鎮(zhèn)的“高平第一城”幾千年的進化史與文明史。固原博物館是以歷史文物收藏為主,又兼地方史和民俗文化陳列的綜合性博物館?,F(xiàn)館藏文物1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3余件(組),國寶級文物3件。藏品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北青銅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時期絲綢之路文物最具特色,是人們了解固原歷史與文化的窗口。須彌山石窟現(xiàn)存北魏至明清時期石窟160余窟,雕像600余尊,其北周造像之精美,隋代造像之淳樸,唐代造像之豐滿,在國內石窟中有重要地位。須彌山博物館系統(tǒng)介紹了世界佛教文化和世界石窟藝術發(fā)展史,是國內唯一一家以佛教石窟藝術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
以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古錢幣博物館、黨家岔震湖為重點的地質觀光旅游區(qū),蘊含了生態(tài)觀光、科普知識之精華,是登山攀巖、戶外自駕、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地?;鹗瘒业刭|公園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丹霞地貌自然保護區(qū)。丹峰與綠樹輝映,石窟與佛寺相伴,奇山、異石、茂樹、巖洞的巧妙結合,構成了火石寨的“四絕”,被譽為“中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
星羅棋布的拱北、清真寺等伊斯蘭建筑與回族獨特的生活習俗、誘人的飲食文化,呈現(xiàn)出鮮明的區(qū)域性與神秘性。高亢的“花兒”、動聽的口弦、奔放的踏腳與民間繪畫、刺繡、剪紙、雕塑等民族藝術構成了一幅民族風情的長廊。
在做大做強“絲綢之路”“紅軍長征”和“萬里長城”三條國家級旅游線路的同時,固原還推出了“清涼六盤消夏游”、“長征圣山體驗游”、“凈美丹霞浪漫游”、“絲路重鎮(zhèn)文化游”、“回鄉(xiāng)風情探秘游”五條精品線路和農業(yè)觀光采摘游、自助游、自駕游、探險游、夏令營等一至五日特色旅游產(chǎn)品。
舌尖美食 匯聚集萃
六盤山區(qū)的小秋雜糧種類繁多,也孕育出了回漢人民豐富多樣的飲食習慣。僅面食一項,就有釀皮、涼粉、涼粉魚、燕面糅糅、馓子、油香、蕎面油圈、蕎面條條、蕎面饸饹、臊子面、生汆面、雀舌面、麻食子等幾十余種,以牛、羊、雞、鴨為主的肉類食品更是種類繁多,色香味俱全。
釀皮 在固原這塊土地上,對于“釀皮”幾乎無人不知。釀皮的具體做法是:將面揉均勻之后,再放進盆中用冷水浸泡十分鐘左右,然后用手進行搓洗,搓洗凈淀粉后所剩的那塊彈性極好又光滑細膩的面團,稱之為面精。取出來,用專用毛巾蘸干面精上的水漬后,放進籠鍋蒸40分鐘左右,面精即成。而洗在盆中的面水在沉淀3小時之后,將上面的水倒掉,換上清水,放入食堿,攪拌均勻后放進釀皮鍋蒸煮,每一鍋釀皮5分鐘左右便可蒸好。黃燦燦、油潤潤的釀皮加上拌入其中的乳白色柔軟的面精,融入辣椒內的調料就有大料、芝麻醬、香油等,再調入蒜、醋、鹽、醬油、芥末、味精等,真是麻、辣、酸、香俱全。
燕面糅糅 燕面糅糅是一道民間小吃。燕面即莜麥面(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為燕麥),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制作時,將磨好的面用開水和成燙面面團,揉勻后放在床子里擠壓成細條直接落在籠屜里,然后用旺火蒸熟即成。吃時,可拌人熟韭菜、蒜苗絲、辣椒油、蒜泥、醋汁等配料。
粉湯餃子 餃子餡多用羊肉,配以白菜、蘿卜和各種佐料,采用傳統(tǒng)的包餃子方法,包成餃子。再選用粉質豐盈的土豆粉,制成涼粉。這種涼粉放在鍋里有彈性,略透明,久滾不糊。烹調時,先在翻滾的湯鍋里放入切成條狀的粉坨,將另一鍋里煮好的餃子和粉條一起到入湯鍋中,臨出鍋時,調放食鹽、生蔥、醋,油潑辣面子、味精等。其味酸辣可口,有發(fā)熱驅寒之效,頗適寒冷地區(qū)的人們食用。
黃燜羊羔肉 固原羊羔肉,由于得水土之利,沒有膻味,且顯嫩、鮮、不膩口等特點。制作黃燜羊羔肉,以選取出生2-3個月的羊羔為宜。將羊羔肉剁成稍小的塊狀,加少量醬油、調料等,再放雞蛋、粉面、優(yōu)粉,抓拌,然后過油,炸成金黃色,扣在碗內,放入肉湯,加醬油、蔥段、花椒、大料,上籠蒸20分鐘左右取出,倒扣在湯盤內。將湯濾到鍋里,加入味精,澆在羊肉上,再放點木耳、菠菜葉等,即可上桌食用。
燒雞 到過固原的人,不吃一兩只燒雞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最好吃的燒雞是當?shù)赝岭u,其次是土洋結合的二轉子雞,再次是肉雞。燒雞的制作方法是:將宰好的雞收拾干凈,配料入鍋。煮時必須用文火,讓作料慢慢入肉。熟后撈出,加食鹽、蔥段等就可食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