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婷
(黑龍江工程學院 公共體育 教研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
高校體育是我國高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教育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升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奠定基礎。黑龍江省高校冬季體育項目就是秉持這樣的教育目的開展的。黑龍江省冬季氣候寒冷,冰雪期漫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開展,加之其他方面因素,導致冬季體育項目陷入困境。如何促進這些冰雪項目的開展,是一個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高校冬季體育項目開展的重要依托是要有能提供開展冰上項目和雪上項目的場地,場地供應不足,將會極大制約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開展。這些場地包括體育場館、冰場、滑雪場、冰刀、滑雪跳臺、雪橇等硬件設施。冰雪運動對場地建設的要求很高,無論是冰場的建造還是雪場的開發(fā),都需要相關部門投入大量的資金,尤其是需要人工制冷的冰場或雪場,在制冷設備上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1]。這些資源是否充裕直接關系到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開展。冰雪運動場地建設的要求很高,需要相關部門的資金投入,因此各高校冰雪場地建設情況非常不理想。受冰雪場地質(zhì)量、冰刀使用數(shù)量局限性,目前黑龍江省各高校只有哈爾濱體育學院等極少數(shù)專業(yè)院校設有室內(nèi)滑冰場和專業(yè)的室外滑雪場地,甚至如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都不具備室內(nèi)滑冰場,其他各高校幾乎就更不具備這樣的場地。因為資金或者場地的原因,甚至部分高校連基本的室外冰場都不具備,很多高校的冬季滑冰課形同虛設。解決教學場地不足的問題將是客觀上解決高校冬季體育項目開展的關鍵之一。
冰上課是黑龍江省高校冬季體育課程的必修課,冬季以冰上課教學為主的課程安排也是黑龍江省特殊的自然氣候所決定的,速滑課是北方學校體育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項目,它對活躍北方高校的冬季體育教學和促進課外體育活動起到骨干體育教學課作用,對普及冰上運動具有基礎性教學與訓練的作用[2],因此黑龍江省各高校均把冰上課列為冬季體育項目開展的重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不怕艱險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zhì)[3]。除此外,冬季戶外長跑、雪地足球開展相對廣泛,談不上普及。另外,有些師范類高校體育專業(yè)為學生開設滑雪課作為選項課,但參與人數(shù)更少。即便是作為必修課的冰上課很多學生也是無奈參加。
其他冰上項目如冰壺、冰上舞蹈、花樣滑冰、冰球,雪上項目如冬季兩項、越野滑雪、跳臺滑雪、有舵雪橇、無舵雪橇根本無法開展。綜上,可以看出黑龍江省高校冬季體育項目形式過于單一,參與群體有限,嚴重影響了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開展。
高校冬季體育項目專業(yè)教師數(shù)量缺乏,冰雪體育教師教學素養(yǎng)與能力日益下降。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在于黑龍江冬季氣候嚴寒,很多教師不愿意從事戶外體育項目的指導,即便是專業(yè)冰雪項目教師也希望從事其他室內(nèi)的體育項目。在教學課程設置上,冬季體育項目所占課程比重較小,又擠壓掉一部分專項教師的項目,從事冬季項目的教師也會因為學校對冬季項目的不重視、學生參與程度低、項目開設單一等原因而忽視自身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從而造成教育教學素養(yǎng)的降低。
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影響著他們對運動項目的選擇,學生比較和樂于參加的冬季體育運動項目則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良好體育態(tài)度[4]。黑龍江省高校學生對參加冬季體育項目熱情明顯不足。黑龍江冬季漫長、氣候寒冷,學生必須要身著厚棉衣才能進行戶外活動,防寒服的重量也增加了人體的負擔,體力消耗增加[5],這嚴重束縛了學生身體靈活性,參與體育活動的熱身活動開展不充分,增加了運動風險系數(shù),阻礙了學生參與的勇氣。冬季項目設置單一不能給學生提供多樣的選擇,打擊了學生參與熱情。室內(nèi)場地嚴重缺乏客觀上限制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不僅體現(xiàn)了他的體育價值觀念,而且還預示著他運動行為的傾向,同時對他參與體育活動也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6]。作為運動主體的學生都不能給予冬季體育項目極大熱情,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發(fā)展難度可見一斑。
黑龍江省的冰雪體育既是一種體育資源,又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利用開發(fā)冰雪體育,多年來已經(jīng)成為高校各方面的共識[7]。但事實上在高校這一層面多是以“課程”標準來進行的,而不是從“文化”層面來實施的。在推進過程中是以“考核”為推動力量,這種力量源自外在行政或者教學要求。高校很少站在創(chuàng)建冰雪文化這樣的高度來推動,所以高校只是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學生感受不到冰雪文化帶給自己的驚奇,體會不到冰雪文化帶給自己的沖擊,無法全身心或者長期融入到冰雪運動中,結(jié)果就是使得學生厭倦冬季體育項目,這不利于冰雪項目的開展。
體育項目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參加體育過程及其結(jié)果做出的價值判斷。黑龍江省各高校冬季體育活動教學評測主要是在每學期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綜合考核,包括學生出勤、課堂聽講、期末考試等考核成績作為本學期期末成績。這種評價模式過于單一,學生對待出勤采用的是出工不出力態(tài)度,理論課應付了事,考核成績教師把關未必嚴格,或者補考肯定通過,不但缺乏必要的約束,還降低了學生對冰雪項目的重視,不利于冬季項目的普及。
高水平速滑運動員只是在少數(shù)北方幾個高校之中,許多高校仍然沒有參加國際比賽的實力[8],黑龍江高校從事冬季體育項目的高水平學生運動員數(shù)量同樣較少,無法起到示范和強大的引領作用。雖然我國的冰雪運動健兒在冬奧會上已奪金摘銀,但這并不代表我國的冰雪運動就人才濟濟和后備力量充足[9]。這些運動員可能是擁有某些高校學籍的學生,但他們都是在國家隊或省級專業(yè)隊訓練,廣大學生只能在媒體上才能見到他們的身影,現(xiàn)實學習和生活中卻無法真正感受到他們帶來的強烈沖擊。缺少了來自身邊的高水平運動員的引領,就無法從內(nèi)心真正產(chǎn)生學習甚至超越的想法,必然不利于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開展。
世界上任何一種體育項目要想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吸引更多人參與,硬件的投入和建設是不可或缺的。對于冬季運動項目來說,場地及比賽器材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物質(zhì)條件[10]。要想真正促進黑龍江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全面發(fā)展,解決冰雪場地不足刻不容緩。所以,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在資金、土地、建設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設立專項資金予以扶持,確保體育經(jīng)費落到實處、用到實處。同時,要借助北京申辦冬季奧運會契機爭取國家的大力支持。從高校層面講,體育學科的發(fā)展未被納入學校發(fā)展的重點規(guī)劃之中,無論是理科、文科還是綜合院校均不可能把體育學科列入到主流學科范疇之內(nèi)[11]。所以體育院系應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多渠道籌集資金,擴建新建冬季體育教學場館,改善冬季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為進一步提高冬季體育課程教學質(zhì)量創(chuàng)造有利的物質(zhì)條件。也可采用與地方或者企業(yè)合作的方式,這樣既可以滿足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開展,也可以拉動地方經(jīng)濟,從而擴大冰雪項目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教師既是體育活動的傳授者,更是體育活動倡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體育院系要依據(jù)學校冬季體育項目開展的總體要求和發(fā)展需求,設置數(shù)量充裕的冰雪專項教師,給予充足的課程數(shù)量,從制度上加以約束,不得削減。用優(yōu)越的條件吸引高水平優(yōu)秀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提升教師整體水平。冰雪項目教師要有自覺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全面提升業(yè)務能力,使自己知識與技能并進。冰雪項目教師在體育課教學實施過程中要為學生考慮,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冬季冰雪項目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參加冬季體育活動的興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開展人文關懷,提升與學生的融洽度。高校要在制度上制定細則,嚴格做好督察工作,從而促進冬季項目教師的業(yè)務提高,促進高校冬季體育項目更上臺階。
黑龍江省高校要根據(jù)學校經(jīng)濟條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開設豐富多彩的冰雪競技運動項目以及冰雪休閑項目,打破滑冰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達到吸引學生參與冰雪活動的目的。室外課可開設諸如滑冰、短距離滑雪、冰壺、雪地足球、冰球、雪上越野、民俗冰雪游戲、冰雕、雪地拔河、雪雕、抽冰尜等項目。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同時,培養(yǎng)學生挑戰(zhàn)精神、忍耐力、團隊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室內(nèi)理論課以講授冰雪運動與冰雪休閑常識為主,也可講解冰雪工藝知識與鑒賞以及介紹冰雪旅游知識,不但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同時也能為學生冬季旅行提供有益的經(jīng)驗以及有價值的知識與技能指引。
黑龍江省高校冰雪項目開展要置于營造冰雪文化的大氛圍下,著眼于以文化促冰雪項目的開展,從而推動高校體育冬季項目進一步提升。冰雪文化實施應以教育學、環(huán)境學、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美學為思想指導。各級部門與學校要制定相關冰雪文化教學的政策,把競爭合作、抗寒抗挫、冰雪休閑、冰雪審美等教育作為目標和內(nèi)容,要加強冰雪文化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育教師也要依據(jù)體育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與目標,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冰雪文化體現(xiàn)形式和傳播模式。高校體育部門要積極引領學生了解冬奧會,了解和雪項目世錦賽、世界杯、各洲際比賽等相關內(nèi)容,感受冰雪項目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的巨大影響力。要多開展展示冰雪文化的展覽、宣講活動,多開展富于審美魅力的冰雕、雪雕等活動,把嚴寒當作美麗的延伸,把冰雪項目當作與天地融合的典范。冬季休閑體育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和形式,以及多項活動價值吸引著大學生追求體育活動中的娛樂及對其身心所產(chǎn)生的價值與影響[12],高校冬季體育項目要把休閑體育納入進來,開展娛樂滾雪球、抽冰尜、冰上垂釣、雪地趣味追逐等娛樂冰雪活動。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開展要符合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13]。高校要多帶領學生感受社會部門組織的冰雪文化活動,到冰雪文化景區(qū)體驗冰雪景觀帶給人們的獨特沖擊,增加學生對冰雪文化認同感,增強學生參加冰雪體育項目的意識。總之,黑龍江高校冰雪文化活動要以冰雪文化為靈魂,以冰雪技術課為主線,以冰雪生活教育以及冰雪工藝教育為輔助,互相補充,推動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全面開展。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課程評價體系的效果好壞會直接關系到該課程的開展狀況。黑龍江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開展原本就處于困境,這就更需要有更科學、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評價來支撐。高校冬季冰雪項目評價相對單一,出勤 、理論知識、測試成績累加構(gòu)成了學生對這一學科的最終評價。這種評價看起來十分公正,實質(zhì)上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對冰雪運動的熱情。應建立多元的科學評價體系來體現(xiàn)學生對冬季體育項目的理解和掌握。理論測試要考察學生對冰雪基本知識和競賽技能的掌握;出勤考核學生的參與度;測試主要考核學生對該項目技術層面的掌握程度;還要把學生參與冰雕、雪雕大賽,參與雪地足球競賽,參與社會組織的冰雪運動競賽,參與冰雪活動志愿活動,參加冰雪公益活動,參與冰雪為主題的群眾性活動,參加以冰雪為主題的演講、征文等活動納入到對學生冬季體育冰雪項目的考核之中。使評價更多樣、更符合學生不同身體和參與特點,從而促進高校學生以不同形式參與到冬季體育項目中,進一步促進該項目的發(fā)展。
黑龍江冬季體育項目學習其他體育項目長處,比如發(fā)揮好田徑項目的作用,促進冬季長跑的開展;利用健美操、街舞學生特長強化他們學習冰舞、花樣滑冰熱情;利用藝術院系學生獨特的審美能力開展冰雕、雪雕、雪地繪畫等項目;結(jié)合籃球、排球、足球等團體項目的訓練技巧加強冰球等團體項目技戰(zhàn)術訓練和團隊意識;結(jié)合體操、田徑等項目的力量訓練提升滑冰、滑雪課參與者的基本能力。北方冬季寒冷,室外場地(如籃球場、足球場、田徑場等)在冬季利用率較低,冬季利用這些場地開展雪地足球、雪地長跑和雪地拔河等項目是最好的場所;利用籃球場地和網(wǎng)球場地投雪球的準度和遠度練習,能夠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到冬季體育運動的樂趣[14]。與人文、社科、藝術等相關專業(yè)合作,開設包含冰雪項目、冰雪文化的相關課程,賦予冰雪項目以更濃厚的人文氣息,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從事與冰雪項目相關的課程。高校也要注意學習國內(nèi)外冰雪文化教育領域內(nèi)的有益經(jīng)驗,比如國外特別提倡和鼓勵全民參與冰雪運動,提高全民鍛煉意識,廣泛建設室內(nèi)外場館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組織著名冰雪運動員進入社區(qū)、進入學校普及冰雪知識,引領冰雪運動發(fā)展等等[15]。高校冬季體育項目只有放到體育運動的大環(huán)境下才能得到有效的開展。
只有確立與我國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相適應的現(xiàn)代化冰雪運動觀念,才能使宏觀決策科學合理,才能使我國冰雪運動事業(yè)穩(wěn)步、健康、迅速地向前發(fā)展。黑龍江省高校要勇于直面冬季體育項目的困境,發(fā)揮自身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優(yōu)勢,調(diào)動一切積極因素,營造濃厚的冰雪文化氛圍,提高冬季體育設施使用率,提升教師從業(yè)水平,吸收先進經(jīng)驗,提高學生參與冰雪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開展冬季特色的體育活動項目,積極參與社會冰雪文化活動,豐富冬季體育運動的內(nèi)容,就一定能夠促進黑龍江省高校冬季體育項目的開展,從而在全國形成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
[1] 魏玲玲.對我國冰雪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的思考[J].冰雪運動,2006(6):51–53.
[2] 姜淑華,李明智.北方高校冬季體育不同項目教學對大學生能力及體育態(tài)度的影響[J].冰雪運動,2005(6):63–65.
[3] 陳寶海.對北方高校冬季開設滑雪課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 [J].冰雪運動,2005(1) :64–66.
[4] 姜淑華,李明智.北方高校冬季體育不同項目教學對大學生能力及體育態(tài)度的影響[J].冰雪運動,2005(6):63–65.
[5].楊樺.大學生冬季體育鍛煉的營養(yǎng)補充[J].冰雪運動,2007,29(1) :90–92.
[6] 鄧文才.體育教學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體育態(tài)度的影響[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03,19(4) :59–61.
[7] 李福祥,李兆元,于興洲.黑龍江省高校冬季校園體育文化現(xiàn)狀研究 [J]冰雪運動, 2008,30(2):69–72.
[8] 李大志.我國高等院校高水平速滑運動員隊伍發(fā)展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J].冰雪運動, 2005(3):79–81.
[9] 魏玲玲.對我國冰雪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的思考[J].冰雪運動,2006(6):51–53.
[10] 張輝球, 李勇. 談黑龍江省高校培養(yǎng)冬季運動項目裁判員的優(yōu)勢[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24(4):103–105.
[11] 付革,畢紅星.東北三省部分高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模式研究 [J].山東體育科技,2005,27(4) :62–65.
[12] 關吉臣.大學生冬季休閑體育文化及行為探析[J].冰雪運動, 2006(4):113–116.
[13] 柏連龍.高校高水平冬季體育項目運動隊組織與訓練管理的思考 [J].冰雪運動,2007,29(6) :59–62.
[14] 曲新藝,張強.北方高校冬季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研究[J].冰雪運動,2006(6) :118–120.
[15] 楊樺.關于冬季競技體育項目管理決策的思考[J].冰雪運動,2005(3)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