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江蘇省揚中市新壩中心衛(wèi)生院,江蘇揚中 212211
不同清洗方法對供應室器械清洗效果對比觀察
王 靜
江蘇省揚中市新壩中心衛(wèi)生院,江蘇揚中 212211
目的 探討供應室器械不同清洗方法清洗效果對比。 方法 選取重復使用的不同用途醫(yī)療器械作為研究材料,均為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集,就傳統(tǒng)的單純清洗法(對照組,n=200)與依據(jù)器械用途分類,綜合清洗法(觀察組,n=200)效果進行對比。 結果 觀察組1選取管腔類器械隱血試驗合格率為98%,目測+5倍放大鏡合格率為99%;對照組1分別為86%,85%;觀察組2分別為99%,98%;對照組2分別為85%,86%,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供應室確保無菌物品質量是工作核心,對不良事件的防范具重要意義。
不同清洗方法;供應室器械;清洗效果;對比觀察
因臨床應用,醫(yī)療器械常有一定量的膿跡、分泌物、血跡等粘附,有嚴重傳染性和污染性,故有效清潔、消毒滅菌是處理供應室污染器械的關鍵,而對有害離子、微生物有效消除是首要且有效措施。為對供應室器械完善、科學清洗,對方法進行合理選取,是提高潔凈度的關鍵[1]。本次研究選擇重復使用的不同用途醫(yī)療器械作為研究材料,就傳統(tǒng)的單純清洗法與綜合清洗法效果展開對比,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材料
收集重復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共400件,包括人流包器械、止血鉗、醫(yī)用器皿等。根據(jù)特性加以分類,其中管腔類器械具體為200件,包括婦產科子宮腔吸引管、臨床腰穿針、胸穿針等。常規(guī)類器械200件,包括口腔科器械、人工流產包內其它器械、鑷子、止血鉗、刀柄、拆線剪、手術剪。依據(jù)清洗方法的不同,將管腔類器械按觀察組1、對照組1各100例劃分,分別行綜合清洗和常規(guī)清洗,將常規(guī)類器械按觀察組2和對照組2各100件劃分,分別行綜合清洗和常規(guī)清洗。
1.2 方法
1.2.1 清洗方法 (1)觀察組1:即針對管腔類器械采取并制定綜合清洗法,將器械置入全效型多酶清洗液中并完成浸泡,設置濃度為1∶270,靜置5min后,使器械最大程度的與多酶液接觸,在所采用的多酶液下,用專業(yè)毛刷仔細對管腔內壁做抽刷動作,觀察無血跡、污跡存在,后用壓力水槍沖洗,再用超聲波完成后續(xù)清洗,管腔內水分用壓力汽槍吹干后在全自動清洗機中放置,設為90℃,行20min干燥處理。對照組1:即針對管腔類器械,應用常規(guī)超聲波聯(lián)合酶清洗法。(2)觀察組2:即常規(guī)類器械應用綜合清洗法,回收器械至供應室特設的去污區(qū),分類檢查,器械關節(jié)均打開,在多酶液內完成浸泡,如血跡、污跡較為明顯,需在水中用毛刷細致刷洗,至肉眼觀察不存在污物,實施濾水沖洗,在臺式超聲波清洗機內予以放置并行相關清洗。此種操作方法,可清除多酶,又去除眾多附著細微污物。超聲波清洗后,細致檢查器械的清潔度后分裝,每器械筐50把左右。然后放入清洗機內,依據(jù)潤滑干燥程序,行相關操作,先噴潤滑劑,再對其干燥,溫度設置為90℃,20min。對照組2:應用多酶浸泡手工清洗,并取棉布予以擦干存放。
1.2.2 檢測方法 (1)帶燈放大鏡檢測及目測:器械清洗干燥后,用帶燈放大鏡仔細檢查,對器械齒牙、相關關節(jié)、器械表面光潔度,觀察有無殘留銹斑等。若不潔凈,可重復清洗,器械存在銹斑情況時,取除銹劑在操作中應用,行除銹操作。(2)血紅蛋白檢測法:應用隱血檢測試紙完成隱血試驗,即參考并依據(jù)膠體金免疫檢測原理,0.2~2000μg/mL血紅蛋白最低含量在5min檢出,即可定義。隱血試驗目前已廣泛在臨床應用,具快速、特異、簡便、靈敏等優(yōu)點。對管腔進行檢測,觀察有無血漬,在試驗品上用蘸有生理鹽水的無菌棉簽來回涂擦,將棉簽置于裝有生理鹽水2mL的醫(yī)用試管,1min震蕩,將有箭頭的試紙一端插入,靜置5min,對結果進行正確評估。即為條形試紙條,共包括C和T 2種標識。對陽性進行評估:控制線(C)與反應線(T)出現(xiàn)一條紅色色帶;陰性:反應線(T)無色帶,控制線(C)有一條色帶。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隱血試驗、目測+5倍放大鏡檢測的清洗合格率[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觀察組1選取管腔類器械隱血試驗合格率為98%,目測+5倍放大鏡合格率為99%;對照組1分別為86%,85%;觀察組2分別為99%,98%;對照組2分別為85%,86%,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清洗合格率比較[n(%)]
近年來,隨著公眾健康意識增強,在醫(yī)院日常工作中,加強安全防范是降低醫(yī)療糾紛事件率的關鍵,其中醫(yī)療器械清洗消毒屬重要環(huán)節(jié)。原衛(wèi)生部在2009年4月1日發(fā)布了3個消毒供應中心的規(guī)范,規(guī)定除了被不明原因突發(fā)傳染病病原體、氣性壞疽、脘毒體污染的物品、器具、器械需對先消毒、后清洗規(guī)程執(zhí)行外,其他各科室醫(yī)療器械,應參照常規(guī)滅菌的程序。確保成功消毒和滅菌的關鍵為徹底清洗。故消毒供應中心重復使用的醫(yī)療器械清洗是重要的日常工作內容,為使清洗質量提高,確保滅菌成功,需對正確的清洗方法進行制定[3-4]。
以往應用的傳統(tǒng)手工清洗方法,需人工反復對器械關節(jié)部位、齒縫刷洗,費力,用時長,工作量大,且無法對各部位完全清洗干凈,易出現(xiàn)缺洗、漏洗情況[5]。手術清洗方法,在器械有銹斑時,只能反復用鋼絲球搓洗,才可達去除效果,但器械表面在反復搓洗下,極易受損,且增加了器械返銹風險;器械用棉布或毛巾擦干,毛絮易粘附,誘導二次污染發(fā)生。采用石蠟油行后續(xù)細致保養(yǎng),此物質特性為不溶于水,易對高溫滅菌的水蒸汽發(fā)生阻隔,除對滅菌造成一定影響外,也無法對器械生銹產生抑制[6-7]。
本次研究觀察組取新清洗器械方案應用,行器械分類,綜合清洗。首先,必須先對重復使用的污染器械完成初步沖洗,再于多酶清洗液中浸泡,此過程>5min,檢查、科學分類、手工初步刷洗,完成清洗環(huán)節(jié)。之后,后清洗。取多酶清洗劑行浸泡,可軟化污染物,促進有機物等有效分解。
分析全自動清洗機的工作原理,清洗程度包括多種,依據(jù)需選擇,如器械清洗、干燥、上油程序等。最后,取適當潤滑劑應用,對清洗后的器械予以保養(yǎng),以使清洗質量得以較好保持,又使器械使用期限顯著延長。通過對換能器使用,將超聲波發(fā)生器高頻訊號向高頻機械振蕩轉換,經清洗液傳播,在清洗液中,以疏密均勻形式較好的輻射被清洗物件,產生“空化”現(xiàn)象,在清洗液中有“空化”狀況形成,出現(xiàn)破裂,此種“空化”達物體表面瞬間,有>1000個大氣壓力的沖擊力產生,于物體表面空隙分布的污垢即出現(xiàn)分解,進而破裂,剝落,發(fā)化清潔和凈化物體作用。器械采用超聲波清洗機,可完成全面清洗,但有機物殘留較多時,清洗多不理想。故器械采用超聲波清洗前,先行多酶液浸泡,并行手工刷洗操作,也是重要環(huán)節(jié)[8-9]。
供應室實際清洗可重復使用器械過程中,因器械存在清洗方法、結構、污染程度差異,關于酶劑在供應室綜合清洗法中的濃度,操作中浸泡的時間,手工清洗的方法方式等,應依據(jù)醫(yī)療器械結構的精密度、復雜性、相關污染程度而定。精密、復雜的器械需手工清洗,器械為管腔時,還需用醫(yī)用專業(yè)管腔器械清洗刷。供應室為重要的對醫(yī)院感染進行控制的部位,醫(yī)療器械清洗質量是重要的減少醫(yī)院感染的環(huán)節(jié),故提高物品清洗質量、無菌物品質量,是保障臨床安全的關鍵。應用多酶清洗液,可使于物體表面的附著物有效清除,清洗質量提高[10-11]。任何有機物殘留,如黏液、血跡、蛋白質、膿劑等,均會對消毒氣體與微生物的有效接觸構成妨礙,且有細菌保護膜產生,對滅菌效果構成影響,故滅菌前對醫(yī)療器械徹底清洗是需重視的環(huán)節(jié)。酶對干和濕的污物可有效分解和祛除,酶有多酶、單酶,前者可對所有有機污物清洗,后者僅對污物中的蛋白質清洗。含酶清洗劑因有蛋白質水解酶,故可對人體各種分泌物即脂肪、蛋白質黏多糖、碳水化合物分解[12-13]。并能與器械的每個表面接觸,快速徹底清洗復雜管道,對血跡污跡應用效果顯著,有較高的去污程度,特別是帶齒的器械,水質對其不構成影響,較易漂洗,器械在洗后清潔光亮,除使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減輕外,器械壽命延長,優(yōu)于其它方法[14-15]。同時需注意操作中的安全事項,包括對清洗規(guī)章制度嚴格遵守,重視自身保護,環(huán)境保護,及時處理污染的環(huán)境。器械軸節(jié)在浸泡時需打開,浸泡后需流水沖洗,烘干后再予以高壓滅菌。依據(jù)其特性,應用快速多酶清洗液,按比例配置,控制持續(xù)時間在8h內,現(xiàn)配現(xiàn)用,可提高應用成效。
綜上,供應室確保無菌物品質量是工作核心,對不良事件的防范具重要意義。
[1] 秦年,蔣立,普愛英.吸引頭類管腔器械清洗流程改進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15-16.
[2] 國家食品藥口品監(jiān)督管理局.醫(yī)療器械監(jiān)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食藥監(jiān)辦[2007]188號,2007-09-21.
[3] 陳俠鈺,黃立峰,毛雅琴.夜間急診手術器械清法處理方法的改進[J].護理與康復,2011,10(2):173-174.
[4] 殷秀娟,肖麗妹,沈玉琴,等.口腔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質量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25-126.
[5] 朱桂雙.不同清洗方法對供應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6):55-56.
[6] 鄧玉環(huán),賈麗英,林燕群.多酶清洗劑與堿加酶清洗劑清洗器械效果比較[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00.
[7] 劉婷.多酶清洗液在肝炎病人手術中器械清洗的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0(8):9.
[8] 朱丹,周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22-225.
[9] 石明蘭,陳輝.手術室外來器械的安全管理[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2(8):1466.
[10] 陳姬弋,袁小鈴,蘇愛蓮,等.堿性和中性多酶清洗劑清洗復用骨穿針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15):110-113.
[11] 黎云霞,李淑玲.介入室可復用器械集中管理前后清洗質量的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3):173-174.
[12] 莊春芬,俞麗云.植入性器械的規(guī)范化管理探討[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4):560.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副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guī)范[S].2009:1.
[14] 劉敏.外來骨科手術器械集中管理[J].中華醫(yī)學感染學志雜,2011,21(15):3229-3230.
[15] 黃代芳,李風英,代秀華,等.不同預處理及清洗方法對宮腔吸引管清洗效果的比較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4):51-52.
The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leaning methods in cleaning equipment supply room
WANG Jing
Center Hospital of Xinba,Yangzh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Yangzhong 21221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cleaning supply room equipment. Methods The different reusable medical devic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material,were collected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raditional cleaning method group(the control group,n=200)and comprehensive cleaning method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strument use classific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n=200),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Group A choose lumen type devices occult blood test,the pass rate was 98%,+5 visual magnifying glass with a pass rate of 99%;the control group A were 86%,85%;the observation group B were 99%,98%;group B were 85%,86%,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sterile supply room is the core work,the prevention of adverse events ha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Different cleaning methods;Supply room equipment;Cleaning effect;Contrast observation
R472
B
2095-0616(2015)08-199-03
20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