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 陜西寶雞 721013)
蛙泳,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模仿青蛙游泳動作的游泳姿勢,它需要手腳的配合與協調,更需要結合吸氣呼氣的頻率而進行。蛙泳在游泳四種泳姿當中以簡單易學而深受廣大游泳初學者的喜愛。
蛙泳技術動作中,最關鍵的是蛙泳腿技術。蛙泳腿是蛙泳整個運動過程中的主要發(fā)力點,是提高游泳速度的主要推動力。腿部動作包括收腿、翻腳、蹬夾和滑行等連貫動作。在腿部動作中,最主要還是要看收腿、翻腳和蹬夾3個動作是否能夠順暢地完成,特別是翻腳和蹬夾是否到位。人體在游進過程中,腿部技術動作有賴于平時有意識地進行訓練,練習者只有采用不同的姿勢進行腿部技術動作的強化練習,才能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因此,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應把蛙泳腿部技術動作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蛙泳的腿部技術是學習蛙泳過程中最先接觸的一個動作,也是整個蛙泳運動過程中最關鍵和最難的技術,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把握重點對學生進行講解示范。只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腿部練習方法,不斷地進行練習,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打水功效,在后期的蛙泳游泳過程中,通過手、腳、呼吸配合,不但能讓學生盡快掌握蛙泳技術,還能盡快提高游泳能力和速度。
教學中的腿部技術重點,如:打腿先慢后快,先輕后重。努力做好“收、翻、蹬、夾、漂一會”的腿部技術環(huán)節(jié)。在蛙泳腿的一次動作中,做到收腿角度正確,兩腳外翻充分,蹬腿夾水圓滑連續(xù),漂浮滑行緊張伸展。
收腿是大腿帶動小腿慢慢收小腿。小腿向大腿收攏,而不是在收腿過程中小腿收的同時,大腿也在不由自主的收起,向腹部靠攏,這樣是明顯錯誤的。在收腿的時候大腿和小腿夾角盡量保持一直線。在收腿過程中雙膝間距不能大,兩拳為宜。在收腿結束進行翻腳時雙膝間距一定要小于雙踝間距。收腿時動作要快,收腿時會產生一定的阻力,因此收腿應以比較快的速度完成,但一定比打水的速度稍慢。最后,雙踝向外分開,兩腿膝間距要小于雙踝間距,基本達到大腿與腹部接近于120度夾角,保證小腿盡可能的向大腿部分收緊,并且緊靠臀部。
翻腳掌對于蛙泳打水效果的好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翻腳掌是在第一步動作收腿即將結束的時候,兩腳外移外翻,勾腳,雙腳腳跟向外盡量分開,兩腳腳尖分別指向左右兩側,同時膝關節(jié)稍微向內壓,小腿部分幾乎與水平面成垂直狀態(tài),從而增加蹬夾水的受力面積。
蹬夾,其實是包括蹬腳和夾水的過程,通俗地講就是練習者雙腿快速有力地向后向內移動,其主要的受力面是小腿內側和雙腳的內側。蹬夾結束后,練習者的雙腿要并攏,腳尖要繃直,以減少受力面積。蹬夾的時候,雙腿要平衡用力,使雙腿和雙腳向后向內快速有力地蹬夾所產生的合力最大。蹬夾其動作效果取決于三個因素:(1)方向,蛙泳腿部蹬腿的方向是徑直地向下向后而不是水平地向兩旁蹬。(2)路線,蛙泳腿蹬腿過程中雙腳運動軌跡是對稱的、弧度很小的兩條曲線,而向兩旁蹬夾的路線接近于三角形。(3)速度力量,蛙泳腿的發(fā)力事慢收肌肉放松,蹬夾水前肌肉緊張快速發(fā)力并雙腿并攏,從而達到最佳的蹬腿效果。
漂浮是練習者保持平臥的狀態(tài)利用慣性使人體繼續(xù)向前進,它不僅使練習者節(jié)省了體力,而且它也是4個有序動作的連接動作,能為更好地完成下一個動作周期做充分的準備。即:劃水腿不動,收手再收腿,先伸手,再蹬腿,蹬完以后飄一會。
由于蛙泳的腿部技術是整個蛙泳運動過程中最關鍵和最難的技術,因此,教師在合理利用教學設施的情況下,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陸上練習,泳池中池邊練習,最后逐步過渡到水中完整動作練習,這樣學生能循序漸進的學習蛙泳腿技術,從每一個技術動作環(huán)節(jié)入手,強化練習,使學生能掌握這些退部技術動作,為后期蛙泳腿在整個蛙泳技術中打好基礎。
利用泳池的跳臺、池邊等進行陸上練習,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和掌握動作技術,也能很直觀的發(fā)現自己技術動作的優(yōu)缺點。由于練習者是在陸地上進行腿部動作技術的練習,相對于在水里,減少了水的浮力作用,會使練習者在完成動作的時候感覺到一些吃力,特別是仰臥和俯臥狀態(tài)。同時由于沒有了水的阻力作用,也會使練習者在完成動作的時候所受的肌肉刺激相應的減少,本體感覺會弱些。在陸上練習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到學生的每一個動作技術,并示范動作讓學生模仿,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因此,陸上練習可以從以下幾步展開進行。
第一步,坐撐在地上或池邊:上體稍后仰,兩手在身體后方撐住,做收腿、翻腿、蹬夾水、并腿練習。要求:練習者成仰臥狀態(tài),直腿并腿繃腳尖,同舉雙腳,邊收邊分,形成適宜的髖角,雙膝之間的距離約與肩同寬,膝關節(jié)稍內壓;雙小腿雙腳向外翻,腳尖勾起,呈現雙小腿八字型。然后雙腳雙腿快速有力向后蹬向內夾,動作過程中并腿繃腳尖。教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動作要領。學生通過反復練習,建立起一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
第二步,學生反復練習分解動作一段時期后,逐漸形成了動作定勢,動作比較熟練和連貫后,要強調動作細節(jié),并能熟練控制動作節(jié)奏,能準確的做出翻腳和蹬夾水的方向路線。由慢到快,直至熟練為止。
第三步,讓學生上體成俯臥狀態(tài),雙手抱住固定物。我們可以利用泳池的出發(fā)臺進行練習。練習者抱住出發(fā)臺,胸部緊貼臺面,腰部以下部位成懸空狀態(tài),這樣腿部可以靈活的做蛙泳腿動作,且出發(fā)臺又能阻止一些學生易犯的錯誤動作,例如,在收腿過程中收大腿過多等。還是通過收腿,翻腳掌,勾腳尖后,雙腿快速有力的向后向內蹬夾,反復練習,建立一個完整的技術動作概念。
在水里,練習者由于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和水的阻力作用,在完成動作時會相對輕松一些,動作也會更加準確和到位。教師應當引導其在水中盡量少做分解動作練習,可以直接做連貫的技術動作練習,這樣學生就不會混淆動作概念。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水中的技術動作練習,分別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始練習:其一,抓住泳池邊,平穩(wěn)俯臥于水面,抬頭,讓身體平行于水中,做反復的蹬夾腿練習,同時讓學生體會蹬夾后身體向前的感覺,感受正確的蹬夾水后的力量。其二,在前面抓住池邊練習的基礎上,腿部動作在水中已經比較熟練,可以利用滑水板進行練習。雙手抓住滑水板,胳膊伸直,俯臥于水面上,抬頭,做蛙泳腿的練習,這樣學生再練習的過程中會發(fā)現身體在向前移動,要讓學生體會移動的快慢,從而查找腿部技術動作不完整的地方,并加以改進。這樣對于鞏固改進初學者蛙泳腿動作作用很大。其三,讓學生放下滑水板,雙臂向前直臂并合攏,吸足氣,俯臥于水面上,利用水的浮力,練習腿部動作,在蹬夾兩三次后,需抬頭吸氣,這樣反復練習。
通過以上陸上模仿和水中的練習,從開始的學生在陸上體會技術動作,到水中體驗水感,從分解動作練習,需要借助其他物體協助練習到學生自己在水中做熟練的連貫腿部動作,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細小的動作變化,教師都應該認真的加以指導、講解。通過練習發(fā)現問題,把大家共同容易犯的錯誤及時歸納總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收腿的幅度過大并且太靠近與腹部位置。收大腿太多,大腿碰到腹部位置,會造成身體上下起伏,臀部露出水面??梢岳贸霭l(fā)臺改正錯誤收腿,也可令其仰臥做收腿動作。
翻腳掌是出現兩腳沒有向左右兩邊外翻,外勾,翻腳后腳后跟距離過遠。出現這種情況,可讓學生繼續(xù)陸上練習,并讓同學用手翻腳掌,輔助練習,體會翻腳、勾腳尖時的肌肉感覺。
蹬夾水時不以小腿內側及足內側面對水而是以腳掌蹬水。這主要是翻腳不夠或打腿不走弧線造成的。可讓幫助者稍微用力頂住練習者的足跟并使其向內夾水并腿,讓練習者體會向前的感覺。
收腿過快。這主要學生想使腿部盡可能大的發(fā)力,但這樣往往適得其反。收腿時過分用力,會導致動作節(jié)奏沒有掌握好,導致動作變形。在練習時強調慢收,蹬夾時快速有力。
綜上所述,蛙泳的技術動作是一個周期性的運動,可以概括為:劃手腿不動,收手又收腿,先伸手后蹬腿,手腿伸直漂一會,可簡稱為:劃、收、伸蹬和漂四部分,其中,其腿部技術動作是初學者學習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它的主要動力來源于腿部的收腿、翻腳、蹬夾和滑行的周期性運動而產生的強大向前推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觀察了解學生的技術能力,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動作,鞏固正確的技術動作,使學生盡快掌握動作要領。結合陸地上模仿練習和水中模仿練習,這樣產生的練習效果將會更好。
[1]宋靜敏.蛙泳初學者的基本功——學會蹬夾腿[J].中國學校體育,2005(3):16-17.
[2]魏元媛.淺談蛙泳教學中學生腿部易犯錯誤與練習方法[J].科教文化,200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