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多多(河南工業(yè)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0)
體育教學模式與主體教學探究①
閆多多
(河南工業(yè)大學河南鄭州450000)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浪潮下,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成為熱點,如何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如何全面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如何達到國家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該文通過多種方式就我國體育教學模式現(xiàn)存額問題進行綜合探討,主要調查分析了體育模式改革的方向和具體實施方法。通過文獻檢索、調查問卷等方式對于在高校模式中引入主體教學模式的效果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關鍵詞:體育教學模式主體教學探究改革
黨中央國務院發(fā)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后,我國各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就按照國家和社會對國民身體素質的要求,不斷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提出的新挑戰(zhàn)。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因此無論是在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的教學中還是體育教學中,都要求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的影響,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這給體育教師帶來了很大的難題,無論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將主體教學引入體育教學已經成為評價體育課的一大關鍵。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因此,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一直只增不減。教育是一個國家、民族復興繁榮的根基,只有逐漸提高國民素質,才能在根本上改變國家經濟技術落后的面貌。而只有改變了身體素質,才能夠更好地提升精神文明。近年來,國家一直呼吁教育體制改革,提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全面發(fā)展。而且1999年具體提出和強調“青少年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為人們服務”。因此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既是順應國家號召,也是為了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毛主席的格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牢記在心,體會其中深意,最后付諸實踐。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電腦、手機和游戲機等電子產品的出現(xiàn)并不斷更新?lián)Q代,促使很多學生浪費過多的時間沉迷于網絡游戲等,導致忽視了進行室外運動、鍛煉身體的重要性,使得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一點點氣溫變化或是病毒感染就會引起大面積疾病的肆虐。在高校更是如此,由于空閑時間相對較多,而且沒有老師或是家長的影響要求,更是忽視了鍛煉身體的重要性。這就直接導致一整天窩在宿舍打游戲或是玩電腦,不僅沒有鍛煉身體、沒有學習,還因此而更廢寢忘食,導致胃病甚至是厭食癥等疾病的發(fā)生。
高校在促進學術科創(chuàng)進步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體育教學的改革,這不僅能夠促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全面掌握運動技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而且能夠促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競爭和合作精神。
目前,我國對體育教學模式方面的研究不多,其中研究較為深刻的就是“體育教學模式”和“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實踐”等,給了廣大體育教師一個方向,不算具體但也是跟大的幫助,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廣大體育工作者和熱愛者的不斷發(fā)現(xiàn)和研究。
為了更好地配合新的、先進的教學思想,各個學科進行改革是必然的趨勢。無論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課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學科改革的核心問題。教學模式的研究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理論方面的欠缺直接導致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的迷茫,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較為突出的共性問題如下:(1)在體育模式中,本質和概念的界限分不清楚;(2)在教學模式中分類與命名比較混亂;(3)在理論依據方面的探討資料不多且相對膚淺;(4)對其“利弊”,缺少客觀解釋和證明;(5)在體育教學模式中的方法、教材及對象之間的關系還要進行探討;(6)與其結構和類型之間的關系有待探討;(7)模式化與非模式化之間存在的問題。
要想進行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做的估計就是對現(xiàn)行體育模式進行評價,但是對于體育教學模式又沒有相關權威的理論文獻,這就使得體育改革工作停滯不前。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評價,需要先研究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但是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和做的還遠遠不夠。
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促使廣大體育老師逐漸將主體教學引入體育教學,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改革途徑,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要考慮的還有很多,體育教師必須將相關理論轉換為適合體育的理論,然后結合實踐,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和效果。
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生積極性不高。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如果不是在學校,一些體育運動就離他們很遠。像排球、足球等群體運動,不僅需要一定面積的場地,而且需要一定的技術、一定的群體,因此在學校學習這些體育項目的時候,他們會覺得這些根本毫無用處,因此積極性不高;還有就是有的學生本來就不喜歡運動,對于上體育課更是提不起興致。因此體育教師將主體教學模式引入體育教學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積極快樂地進行體育運動。
主體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主體教學可以通過小群體教學和發(fā)現(xiàn)式體育教學等來實現(xiàn),因為體育運動多是兩人或以上形式的活動,因此小群體教學模式符合實際情況。它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組隊,然后進行組間、組內競賽?;ハ鄬W習、一起進步,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模擬實際比賽,而且能夠讓學生意識到競爭和團結的真正含義。發(fā)現(xiàn)式教學就是師生一起通過體育活動進行探究,最后找到最合適、最有效的教學模式并實施。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都是以指標量化為目的,不論學生喜不喜歡,任務完成就行,也不論學生學到多少,但是那種模式已經不符合對于如今的體育制度的要求了。高校的體育課要求: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樂在其中,愛上運動,并將某
項運動一直堅持下去,發(fā)展成為一生的“事業(yè)”。
4.1教師的放權和創(chuàng)新
主體教學要求教師只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只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不能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要求學生。主體教學對教師的另一要求就是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教師需要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進行思考,尋找最為恰當?shù)姆袭敶髮W生的體育教學模式。對于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來說,教師可以通過自身加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運動,這樣更能感受到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解決辦法。還有就是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以溝通、反饋的形式來發(fā)現(xiàn)不足和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直接感受者,他們最懂得自己的需求,教師和學生進行零距離的溝通,使得他們的觀點相同,這樣會使得體育課更加輕松有趣。
4.2教學活動的主體性
主體教學的根本要求就是教師只是作為教學活動的指導和策劃者,讓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將主體教學模式引入體育教學,也要求體育老師退居到次要地位。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認知能力和身體素質等實際情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體育活動的設計、實施,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性都能得以發(fā)揮。學生通過自身參與,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自覺提升鍛煉身體的意識,自發(fā)地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在這一方面做的不是很好,雖然現(xiàn)如今高校的體育課項目種類豐富了,但是趣味性不高、教學活動主體性不高,一直限制著高校體育的發(fā)展和改革。
4.3運動項目的選擇性
主體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的另一特點就是,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體育項目、鍛煉時間、指導教師等,就是所謂的選修課,這在很多高校已經實施并且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是目前運動項目的選擇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時候體育選修課只是徒有其名而已。學校的確有一些體育項目,但是由于師資力量、學校規(guī)模等條件限制,使得學校還是在一定范圍內讓“選修”成為了“必修”。在主體教學模式下,才能夠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身學習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方法、進度掌握和難度控制都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性,這樣因材施教的體育教學模式使得每個學生的主體性都得以發(fā)揮。
4.4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
主體教學使得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再是在強制性的范圍內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因此學生的心理、情緒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和提高,從而使得教學環(huán)境更加自由輕松。這樣的體育教學就變成了一種探究式學習,使得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進步、不斷提升。在這種環(huán)境中,教師的壓力相對減小,學生更是在快樂中學習,良好的學習情緒會促使學生的記憶力、學習能力得以提升,使得體育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5確立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主體教學模式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主進行體育運動的能力,這樣使得學生在沒有體育課的大三、大四,甚至是未來一生都能夠將自己學到并喜愛的體育運動進行下去,最終實現(xiàn)終身運動的目的,這也是體育改革的最終目的。
對于目前我國體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如何根據實際情況,將主體教學模式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一直都是廣大體育教師的難題,還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不斷探究體育教學的新模式,不斷進行工作總結和分析,才能不斷完善體育教學模式,促進體育教學模式達到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唐程.體育教學模式與主體教學淺論[J].考試周刊,2014(55):112.
[2]徐向榮,劉昀“.雙主體探究教學模式”在籃球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廣西),2011,32(3):102-106.
[3]劉玉剛.探究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模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3):162.
作者簡介:①閆多多(1981,6—),男,漢,河南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c)-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