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土運
(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對邵陽市中學業(yè)余田徑訓練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盤土運
(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1.1 研究對象
以湖南省邵陽市4所重點中學業(yè)余田徑隊,教練員10名、運動員20名為調查對象。男生15名,女生5名,年齡15 ~ 17周歲,運動年限在3年以上。以邵陽市中學生業(yè)余田徑訓練方法和手段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2.1 教練員基本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教練員大多數(shù)大專學歷占到了60%,本科學歷占30%,中專或高中學歷占10%,教練員運動經歷一年以上占50%,3年以上占30%,5年以上的占20%,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沒有系統(tǒng)的參加訓練經歷,顯示出邵陽市教練員的專業(yè)知識水平、運動經歷的短暫,在使用訓練方法和手段和理解上也比較單調、陳舊、落后,而且當中有的還要擔當其教師職務、很難承擔運動隊員的訓練任務,也根本無法完成和設計出針對田徑業(yè)余訓練的合理訓練方法和手段。
2.2 教練員訓練方法和手段單一對成績有影響
400m運動員訓練方法和手段上為例,他們在訓練過程中,發(fā)展力量訓練時,上肢主要是臥推、挺舉、俯臥撐、引體向上為主,下肢以負重深蹲、負重直膝跳、后蹬跑、跨步跳為主,發(fā)展耐力訓練時,一般耐力就是長距離繞操場跑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專項耐力時以1200m和1000m為主,一堂專項耐力課訓練量都在4000m到4500m左右,在發(fā)展專項速度時,從30m、60m、90m,再從90m、60m、30m跑下來,柔韌性訓練時,前后左右壓腿和擺腿為主。投擲項目,上肢主要臥推,下肢力量就是大負荷重量深蹲,跳遠項目就是單腿跳,跨步跳為主。
2.3 學校設施不足,文化課和訓練時間沖突影響訓練方法和手段的實施
從調查可以看出,邵陽市業(yè)余田徑隊的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讓人擔憂,場地器材情況60%是嚴重不足,30%是勉強維持訓練尚需改善的,10%是幾乎沒有的,對外開放的一所都沒有,已對合理訓練方法和手段的工作開展造成嚴重的影響。文化課的學習和訓練時間的合理利用是學校開展課余田徑訓練的一個重要問題,本來訓練時間就很短,每天有50%的學校可以滿足學生1小時以下的訓練時間,他們有的還是提前兩節(jié)課下課,40%學校只有1~ 2個小時,基本上能滿足訓練任務的只占到10%。
2.4 加強田徑訓練的手段和方法
2.4.1 根據(jù)自身專業(yè)合理安排訓練方法和手段訓練手段是具體的身體活動,是運動訓練過程中,為了提高某一競技能力、完成某一具體的訓練任務,所采用的身體練習。如跨欄教練員看到優(yōu)秀運動員的身體肌肉都很發(fā)達,他們就拼命地去加強自己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如用杠鈴深蹲來增強腿部肌肉力量,但杠鈴深蹲主要發(fā)展的是下肢力量,而有的運動員是短跨項目,對腰、髖、上體力量及協(xié)調用力要求很高,用深蹲增加腿部力量不符合短跨專項本身的特點,致使一些運動員的下肢力量不錯,但專項成績不好,沒有針對自身專業(yè)合理安排訓練方法和手段,所以說在訓練方法要科學,訓練中要清楚地認識到髖部是人體運動的主要部位,是發(fā)力的實效性最好的部位,也是身體運動的核心,要采用與跨欄動作相似的訓練手段,當練習下肢力量時,用腳踝拉橡皮帶做快速擺腿動作時,與專項動作結合進行練習,著重發(fā)展髖部力量,而不是枯燥地杠鈴深蹲來增加下肢力量。怎樣去提高隊員的積極性,怎樣讓隊員都融入到訓練中,不是看別人怎樣訓練,而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案,所以只要把觀點改變一下,肯定會走上向前行列。
2.4.2 結合運動員的身體條件發(fā)展專項素質中學田徑業(yè)余訓練的運動員,大部分都處于青少年發(fā)育時期,有的身體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雖然身體具有承受一定訓練量的能力,但是很容易造成疲勞和受傷,訓練量要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尤其不能強迫或加大運動量,教練員在選擇訓練方法和手段上一定要時刻注意科學,尤其女生更是如此,還要考慮她們的生理原因。針對他們的年齡段來發(fā)展他們的身體能力,例如:人體各種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大致是平衡能力在6 ~ 8歲發(fā)展,反應能力在9 ~ 12歲發(fā)展,移動速度男生在7 ~ 14歲發(fā)展,女生在7 ~ 12歲發(fā)展,力量素質在13 ~17歲發(fā)展,靈敏性在10 ~ 12歲發(fā)展,耐力素質在16 ~ 19歲發(fā)展,所以說結合青少年不同的年齡段來側重去發(fā)展他們的能力,這樣才能使訓練得到更好的結果。而不是單單用陳舊的觀念,所有訓練都需要結合運動員的身體特點來進行。
2.4.3 結合實際合理安排負荷要結合現(xiàn)有的條件,合理提高訓練方法和手段,提高訓練的科學性,不但要根據(jù)學校的特點、學校條件等結合實際去訓練,還要遵循強度大、量適中的訓練原則。如在邵陽市的男子400m運動比賽中不乏練習800m的隊員,參加400m就能奪得冠的例子,其原因是什么?主要還是由于800m運動員恰好練到400m比賽中所需要的專項能力。因此,作為教練員,要深入地研究本專項到底怎么練、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去不斷提高隊員的競技能力,怎樣才能去加強訓練的針對性,我們一切要從中學生運動員的實際出發(fā),不同的運動專項我們要不同對待,及時變換訓練方法,例如,要加大身體的負荷刺激,就要增加負荷,要提高身體對負荷刺激的適應能力,就要注意負荷的變化。
2.4.4 合理利用學校現(xiàn)有器材和業(yè)余時間進行針對性身體素質訓練教練員認為器材數(shù)量的短缺和質量差,維修或更新不及時,是直接導致有些訓練很難實施,成績向下滑的原因,因此要設法改變這樣的局面,還有就是學習時間急迫,大部分學生都要放棄訓練,認真學習文化課,導致訓練的計劃根本無法實施,也完成不了學年的訓練計劃,一旦有的運動員達不到很好的成績,又耽誤文化課的學習,不單單只是為培養(yǎng)后備人才了,而是浪費我們現(xiàn)有的人才,我們要學會創(chuàng)造時間,抽出時間在較短的時間進行科學的訓練,提高訓練效率減少訓練時間,要合理采取一些新穎和針對性專項的訓練方法,如發(fā)展專項身體素質能力練習有以下幾點。
連續(xù)跑臺階練習:在臺階高20cm的樓梯或高50cm的看臺上,練習跑30~50步左右。如果跑20cm的樓梯,每步控制到跑2級,重復6~8次,每組間歇時間控制在5min,強度為65%到75%。要求動作在做的時候不能間斷,向下走時盡量使身體放松,心率恢復到每分鐘120時在進行下一組訓練,也可以穿沙背心來進行負重練習。
拉橡皮帶:結合專項練習或專門的練習時做連續(xù)拉橡皮練習,如拉橡皮帶擴胸、拉橡皮帶擺臂、拉橡皮帶仰臥挺髖、拉橡皮帶支撐快速高抬腿、拉橡皮帶做俯臥快速收小腿等。要求:根據(jù)練習的用力程度及運動員的身體運動水平來決定強度和練習次數(shù)。
多種素質訓練結合:針對800m運動員,原地提重+原地直膝跳+原地俯臥撐+原地仰臥兩頭起+原地立臥撐弓箭步+80m到100m的跨步跳;原地俯臥撐+原地仰臥兩頭起+原地半蹲跳+原地前后擺腿+80m到100m的跨步跳+原地擺臂練習,每一小項時間控制在30s間歇30s,大組間歇5min,以上兩組練習可以根據(jù)運動員的體能特點可以不斷變換和增加訓練項目,要想加強訓練的強度,規(guī)定每項在30s內完成多少次,完成時間控制在2.5min~3min,要求動作規(guī)范、協(xié)調,合理控制好間歇時間,按照運動員體能特點進行安排訓練計劃。
跳躍項目:多級單腿跳練習。在沙灘或草坪進行,單腿(左右)跳從1級跳到6級跳,距離在50m到60m來回算一組,隨著組數(shù)的增加,跳的級數(shù)也增加,交換左右腿時用跨步跳進行交換,間歇30s,隨著能力的提高間歇時間可以不斷縮短,要求全身動作連貫,身體協(xié)調動作規(guī)范,尤其擺動腿盡量向上、前擺動,按照運動員體能特點,進行合理安排訓練計劃。
負重扛杠鈴或原地背人深蹲練習:針對青少年400m運動員,在練習下肢力量訓練中,重量控制在30kg,在原地深蹲時,按平常訓練的速度深蹲,時間控制在30s緊接著減少重量5kg,進行快速的深蹲10s,或是被背的快速下來,背人的做快速的10s的原地高抬腿練習,每組間歇時間控制在1分半,4 ~ 6組。要求練習中動作規(guī)范、注意安全和按照運動員能力大小來合理重量。
3.1 結 論
通過在訓練實踐中,針對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合理采用新穎的、科學的、針對性的多種有效地訓練方法和手段,在力量訓練要采取一些負重抗阻力的練習、對抗性練習、利用外部環(huán)境阻力練習(沙地、雪地、水中跑跳等)。
在有氧耐力訓練中,練習強度,一般要低于最大強度的70%,心率控制在每分鐘96 ~ 108次,練習時間,一般要根據(jù)訓練的水平而定,通常訓練時間45min,但不少于20min以上,時間越長對有氧代謝也就越大,對身體的攝氧,輸氧,用氧能力也就提高,對有氧耐力訓練也就起到重要作用。
柔韌性訓練中,主動或被動的靜力牽拉法:將肌肉和肌腱、身體韌帶拉伸到一定酸、痛、脹的感覺謂之事并稍微超過一點,然后停留一段時間的練習方法;主動或被動的動力性牽拉法:有節(jié)奏、速度快、幅度逐漸加大的多次重復一個動作的牽拉方法,在運動時,用力不能過大過猛,避免拉傷,每個動作重復8 ~ 10次,練習時間根據(jù)運動員身體情況而定。訓練設施條件,吸引更多中學生參與到業(yè)余田徑訓練中來。
3.2 建 議
教練員要多參加崗位培訓,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邀請一些優(yōu)秀教練員來學校進行講座。通過多種途徑增加業(yè)余田徑訓練資金投入,提高教練員的地位和待遇,積極改善
[1] 張桂寧.中學田徑類教學內容改革與開發(fā)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24(2).
[2] 余純璐,牛玉芝.上海市部分重點中學課余訓練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25(3).
[3] 劉濤,劉大慶.我國重點中學課余訓練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5(9).
G82
A
1674-151X(2015)05-118-03
2015-04-15
盤土運(1992 ~)。研究方向:田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