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心
【摘要】《邊城》是沈從文一部優(yōu)秀的中篇小說,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一個充滿“愛”與“美”的天國。小說以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的愛情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追求。那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邊城》凝結(jié)了人類靈魂深處至真至善的美。
【關鍵詞】邊城;人性美;和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優(yōu)秀的中篇小說,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一個充滿“愛”與“美”的天國。小說以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的愛情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追求以及與這追求相呼應的田園牧歌情調(diào)。那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邊城》凝結(jié)了人類靈魂深處至真至善的美。小說通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情愛、祖孫之間的親愛、鄰里之間的互愛來表現(xiàn)人性之美。
一、美與愛的化身——翠翠
翠翠是一個頗具魅力的形象。她的動人之處便是其身上散發(fā)出的那種古樸美。她沒有復雜的性格和思想,沒有復雜的語言,但卻是邊城世界中人性美的代言人。
翠翠是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翠翠身上所體現(xiàn)的人性美,則是通過她的愛情故事顯現(xiàn)出來的。翠翠的愛單純、自然、純真。作者是通過三個階段來抒寫的。
(一)第一階段是對愛的懵懂階段
由“……是新娘子的花轎,翠翠必爭著作船夫。牛、羊、花轎上岸后,翠翠必跟著走……或采一把野花縛在頭上,獨自裝扮新娘子。”一直到“你這個悖時砍腦殼”是翠翠愛的體會由外向內(nèi)心轉(zhuǎn)變的階段,是她愛的種子萌發(fā)的階段。
“你這個悖時砍腦殼的!”一句話就把少女內(nèi)心朦朧的愛火點燃。這使少女那種情竇初開的感覺在內(nèi)心躁動,不停地敲擊著她的心房,揭示了少女對愛的純情渴望,也塑造純情少女對愛的期 待……
(二)第二個階段是對愛的覺悟階段
與儺送誤會的后兩年中,雖也有漂亮的燈會、熱鬧的節(jié)日,但她總覺得不如“有誤會”的那個端午節(jié)所經(jīng)歷的事情甜而美,總期待誤會再次發(fā)生。當她聽別人說二老喜歡一個撐渡船的便覺得心中亂亂的,小小的胸腔里邊充滿著一種說不明的東西。使她有了煩惱、有了憂愁、有了快樂,有了一種說不清的心情。至此,翠翠身上所體現(xiàn)的美進一步深化。翠翠開始一個人對著天,對著水,思索著,呆呆的。她開始有了掛念,開始有了忌妒,開始有了無名火,開始有了孤單寂寞……由懵懂到覺醒,把一個少女追求真愛過程中的喜與痛的心理狀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
(三)第三階段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階段
因為心屬二老儺送,她善意地拒絕了大老天保的求婚,使天保負氣出行,落水而死。翠翠的愛情出現(xiàn)嚴重的挫折,儺送遠走他鄉(xiāng),祖父也在郁悶中與世長辭。親人的逝去,情人的離開并沒有擊倒她。她謝絕船總順順的好意,孤守渡口,一面盡著祖父的擺渡之責,一面靜靜地等候情人的歸來……
正是由這“懵懂一覺悟一執(zhí)著”三個階段,把一個成熟、自信、執(zhí)著,但有著憂愁、寂寞、孤單的少女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作者正是通過這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反映了人性美。
二、善的化身一老船夫、小鎮(zhèn)上的人彼此善待
老船夫是善的化身。撐起這一形象的核心就只有兩個字一責任。一是盡自己之力完成公仆之職;一是盡到對孫女撫育職責。
他是邊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在碧溪咀上為過往客擺渡。僅三斗米,七百錢,維持著祖孫二人的清貧生活,任勞任怨,鞠躬盡瘁。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老實憨厚,心腸俠義,慷慨大方,善待鄉(xiāng)親,從不收取過路客錢物,而卻時時為過渡客準備上等的茶葉和煙草,因此頗受鄉(xiāng)親們的尊重。
老船夫的善通過對翠翠成長的呵護得以突出。翠翠成年后,老船夫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讓她得到自由幸福的愛情。因此,千方百計地引導翠翠去掌握自己的幸福,走馬路還是走車路由自己決定。在發(fā)現(xiàn)天保愛慕翠翠時,積極地張羅指導他走“車路”或“馬路”。在發(fā)現(xiàn)翠翠心有所屬時,又為孫女與儺送的婚事奔波,因天保的意外而受到船總的冷落后,怕翠翠傷心而忍氣吞聲,不講實情,以至在郁悶和憂愁中猝然離世。
《邊城》中的人性美還表現(xiàn)在鄰里之間的彼此善待、互愛中。船總順便是這一類的總代表。他“大方灑脫”“喜歡交朋結(jié)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shù)呢澙放c世故,多了一副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顆仗義疏財?shù)娜柿x之心,正是這種美德影響著鄉(xiāng)鄰,在這塊不顯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的淳樸民情,而且哺育著一代又一代。面對喪親無依無靠的翠翠,他盡釋前嫌,忙前忙后。就連城中楊馬兵也趕來幫忙,并重新?lián)撈鹆死洗虻闹厝危湛茨鞘チ艘磺械拇浯?。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在這里沒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別,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在這里沒有勾心斗角、強取豪奪,有的只是心與心的交換、血與血的對流。
三、人際關系——和諧
《邊城》是一座人性的王國,更是一個理想的王國。這里每個人身上皆散發(fā)著人情美、人性美。老船夫的盡職盡責;船總順順的樂善好施;商人好義遠利;儺送兄弟為愛而展開的公平競爭;就連妓女也有良好的道德。這里沒有卑鄙與欺詐,只有仁厚與純樸。沒有沖突,沒有矛盾,人人相敬相愛,同舟共濟,處處充滿著和諧的氣息。
《邊城》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充滿牧歌情調(diào),為人類的愛做了恰如其分的說明。讀了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美的享受,而且被那濃郁的質(zhì)樸民風和大自然渾然一體的人性美所深深打動。你的靈魂深處將染上這份清新自然的田園牧歌的純美,思想也會得到凈化。
參考文獻
[1]沈從文選集(第5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趙園.沈從文名作欣賞[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1.
[3]沈從文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
[4]沈從文.沈從文文集(第10卷)[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2.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