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東 (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開魯縣蒙醫(yī)院,內蒙古通遼 028400)
腹腔鏡手術在治療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劉漢東 (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開魯縣蒙醫(yī)院,內蒙古通遼 028400)
目的:探究和分析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 2014-01/2014-10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開腹手術治療,實驗組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結果:在手術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短,差異明顯,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中出血量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少,差異明顯,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腹腔鏡手術對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進行治療,操作簡便,而且創(chuàng)傷性小,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腹腔鏡手術;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應用價值
在臨床上,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主要以保守治療、開腹手術為主,治療效果不理想.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技術開始得到應用,并逐漸引入到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治療中.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進行分組,旨在總結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01/2014-10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 50例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 32例,女性患者 18例.年齡2~63(中位40.2±3.4)歲.發(fā)病時間2~14(中位4.33±1.02)h.病程7個月 ~7年,中位病程 2.1±0.2年.所有患者經病理檢查,均不存在癌癥,均為彌漫性腹膜炎體征.患者均無幽門梗阻、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無上腹部手術史.按照兩組患者的入院順序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5例.一般資料比較上,兩組患者均無明顯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前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體位選擇頭高腳低位,并于臍下緣作一切口,并置入氣腹針,構建人工氣腹,控制壓力為10~13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10 μm的 Trocar,并采用腹腔鏡對腹腔進行探查,確診后將10μm的 Trocar置入左鎖骨中線肋下緣 2 cm位置,另外將5μm的 Trocar置入右鎖骨中線肋下緣 2 cm位置.將腹腔胃內容物、膿液以及滲液清除,并對穿孔組織實施病理檢查.結合患者穿孔情況、水腫情況給予患者八字縫合或者間斷縫合.取生理鹽水、甲硝唑對患者腹腔進行清洗,并置入引流管,確認無出血情況后撤除氣腹,并將切口關閉.術后對患者實施持續(xù)胃腸減壓、禁食、補液,同時給予抗生素抗感染.
對照組患者給予開腹手術,術前給予患者持續(xù)性硬膜外麻醉,并經右上腹直肌作一切口,實施開腹修補手術,并置入引流管.術后治療與實驗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同時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情況,包括住院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涉及數(shù)據(jù)應用 SPSS14.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表示格式為率(%),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 S,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應用 t檢驗,P<0.05則提示數(shù)據(jù)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在手術時間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短,差異明顯,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中出血量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少,差異明顯,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比較 (n=25,±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比較 (n=25,±s)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實驗組 67.3±4.5a 37.2±4.4a104.3±4.9 90.7±3.0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在住院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短,差異明顯,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fā)癥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少,差異明顯,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n=25,±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n=25,±s)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 住院時間(d) 腸蠕動恢復時間(h) )]術后并發(fā)癥[n(%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是一種常見臨床急腹癥,是上消化道的常見并發(fā)癥,疾病機制目前尚無明確結論,多與患者生活方式、飲食情況等有關.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地治療,容易出現(xiàn)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生命[1].
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主要以保守治療以及開腹手術為主.然而保守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開腹手術的創(chuàng)傷性較大,手術時間長,且難以對腸間積液、盆腔積液進行清除,術后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手術開始得到應用,相比傳統(tǒng)手術,腹腔鏡手術的視野開闊,探查范圍大大提高,提高了醫(yī)師的確診率.另外,其手術切口較小,疼痛較輕,對患者身心影響較?。骨荤R手術還能夠更徹底地進行腹腔沖洗,減少了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引流管可置于最低點,降低了腹腔殘余膿腫的發(fā)生率.
本研究中,我院對實驗組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對照組給予開腹手術,結果顯示,在手術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短,差異明顯(P<0.05),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術中出血量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少,差異明顯,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黃東[2]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手術對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以及創(chuàng)傷性,安全性高,手術時間短,值得普及.
[1]池洪波,蘇 甡.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21例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6):47-48.
[2]黃 東.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60例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2):140-141.
R656.6
A
2095-6894(2015)03-062-02
2015-01-12;接受日期:2015-01-29
劉漢東.E-mail:liuhan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