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強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方法體系結構是一個多因素、多序列、多層次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加強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是時代的要求與發(fā)展。本文針對學生在體育方面能力培養(yǎng)進行了分析和實踐。
關鍵詞 教學方法 大學生 能力 培養(yǎng)
新的技術革命使教育結構正由以知識為中心向以能力為中心發(fā)展。為了加速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世界比較先進的國家早在幾十年以前都著力于教學方法方面研究。這不僅為教學提供了理論模式,而且勢必進一步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使體育教學的方法更加完善更加科學。
近幾年我國從事體育教育的工作者為使體育教育在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人才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進行著各種探討與試驗,如:興趣法、啟發(fā)法、助手法……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總的來看,這種改革只是局部的,發(fā)展也十分緩慢。多年來,在我們的實踐教學中更多地強調以教師為主導,而忽視了學生為主體的作用,習慣使用“注入式”、“保姆式”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看成是一個空洞的容器,全靠教師去灌注知識。事實證明用這種方法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是長于記憶而短于理論思維,長于模仿而短于創(chuàng)造發(fā)明。換言之,這種教育方法只能培養(yǎng)出模仿型人才,而時代卻需要的是創(chuàng)造型人才。
一、為了探討如何充分發(fā)揮體育教育在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的基本能力方面的作用。筆者在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如下嘗試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以教學班為單位把學生分成若干體育活動小組(自愿與教師分配相結合)7-8人一組。由這些小組和教師一起進行教學工作的研究。
采取輪流的辦法。一個星期由一個小組和教師共同研究、商討,負責本周的體育課的備課、上課和課外活動的組織、練習等工作。
(二)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的內容?;景创缶V規(guī)定。在完成大綱要求的前提下,可安排些大家愛好的或自己創(chuàng)新的,或為預防治療某種疾病采取的鍛煉方法,或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如健美、形體、力量等的鍛煉方法??傊?,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各顯神通,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
(三)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課前和學生一起備課商討上課內容、練習方法、時數(shù)分配、場地、器材安排等等。
課中和學生共同組織上好本次課,如新的較難的項目和動作,需要教師進一步講解動作要領或示范的,教師要簡明扼要的講解清楚動作要領并做出正確的示范等等。復習課、重復課、準備活動、整理活動等由學生組織上課,教師協(xié)助學生組織好上課,并在必要時做適當?shù)难a充等。課后認真講評本次課的情況。教師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起主導左右。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符合教學的要求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二、通過兩年的實踐,對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鍛煉了學生的工作膽量,提高了組織領導能力。開始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敢站在隊前喊口令,更不用說還要講解動作、做示范,指揮全班活動了。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使大部分的學生組織領導能力得到了鍛煉,并能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干。
(二)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了解,感情更加融洽。這樣上課不但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聯(lián)系,也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因為不但要全小組的同學齊心合力才能組織好一次課,而且還要組與組之間互通信息相互協(xié)作才能把活動搞好。
(三)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的體育知識,為未來的自我發(fā)展積累了智能的儲備。因為有些課由他(她)自己來上,因此上課的內容,針對這些內容采用哪些手段,運用什么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等……首先都要自己搞清楚,并事先準備好。有些學生還進一步了解某種運動項目的來歷、鍛煉價值、發(fā)展趨勢等。這樣體育技術書籍、體育雜志、報紙都成了他們急需要看的東西,有的學生還從體育雜志里學會了運動醫(yī)療的方法,健美操等等。
三、為終生體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提高了體育實踐能力和運動技能。在上課過程中一些動作需要他們自己做示范,因而課前得加強練習,才能做出較好的示范。有些即使做不出正確的示范最低要求能講解動作要領,分析動作正確與否。
(二)給學生提供運用知識的機會,提高了上課的興趣。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制定計劃的機會。因而對這個行為感到很有興趣。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參加制定計劃的機會。因而對這個行為感到很有興趣。滿足了人的知情心理,消除了教師命令強加于他們的逆反心理,所以在行為上產(chǎn)生了極大的變化。
(三)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責任感。有些學生自認為自己的運動能力差,怕做出的動作不好看而引起別人的譏笑。但是輪到他上課時,不得不出來做(當然課前教師就做了充分的教育鼓勵工作,使學生真正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這時候教師對這種行為再加以肯定,使學生有了很大的信心。并且還會產(chǎn)生以后要做的更好的愿望,增強了能做好一切工作的信念。
總之教學方法的改革對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基本能力和促進教師鉆研業(yè)務,提高教學水平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體育院系教材編寫組.學校體育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1.
[2] 體育院系教材編寫組.現(xiàn)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