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萍 姬林松 倪 猛 樊宏偉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潰瘍性結腸炎病因主要與免疫、環(huán)境及遺傳等因素有關〔1〕。國外相關研究表明,細胞炎癥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以及IL-8等參與了腸黏膜炎癥性反應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2,3〕。但是關于不同嚴重程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6以及IL-8表達的研究國內還不多見。本研究通過分析患者血清TNF-α、IL-6以及IL-8的水平,探討其在不同嚴重程度潰瘍性結腸炎中的發(fā)生及發(fā)展機制。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我院門診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47例作為本試驗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全國慢性非特異性感染性腸道疾病會議制定的《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中的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4〕;②患者有相應的臨床癥狀、體征,并經實驗室檢查確診;③不合并其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疾病,如放射性結腸炎及有癌變傾向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④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孕產婦、哺乳期婦女;②有心功能不全者;③肝、腎功能障礙者;④近1個月內服用過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藥物,如免疫抑制劑等。按照Truelove-Witts分級標準將患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其中輕度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齡22~67歲,平均(38.2±5.5)歲;中度13例,男 8例,女5例,年齡 24~65歲,平均(37.1±6.3)歲;重度8例,男5例,女3例,年齡24~63歲,平均(37.8±5.9)歲。并于同期隨機抽取47例我院健康體檢中心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23~68歲,平均(38.5±5.3)歲。各組基線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時分別收集其清晨空腹的外周靜脈血5 ml,2 500 r/min離心10 min,將分離得到的血清置于-80℃的冰箱中保存待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分別檢測各組的TNF-α、IL-6及IL-8水平,測定儀器為R-2000c型酶標儀(美國雷杜公司提供),配套的試劑盒通過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在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儀器的相關操作標準和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
2.1兩組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較 患者組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不同嚴重程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較 TNF-α、IL-6以及 IL-8水平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較(s,n=47,ng/L)
表1 兩組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較(s,n=47,ng/L)
IL-6 IL-8患者組組別 TNF-α 59.62±5.87 71.23±7.18 79.37±12.29對照組 19.53±6.09 26.95±6.96 32.05±11.83 t/P值12.082/0.011 18.197/0.000 16.985/0.001
表2 不同嚴重程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較(s,ng/L)
表2 不同嚴重程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較(s,ng/L)
與輕度組比較:1)P<0.05;與中度組比較:2)P<0.05
組別 n TNF-αIL-6 IL-8輕度26 25.88±6.12 35.18±7.17 42.14±11.26中度 13 31.63±5.971) 41.72±6.981) 49.76±11.801)重度 8 63.07±5.831)2) 75.43±7.231)2) 82.91±10.651)2)
研究表明,細胞因子可能會引起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生,其機制主要是,細胞因子在人體內的系統(tǒng)失衡后隨即引起各種炎癥細胞被激活,同時黏附分子的表達也出現異常,并逐漸有更多的異常反應向炎癥性部位聚集并釋放多種炎性因子,從而最終導致腸組織的慢性炎癥性反應以引起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生。
TNF-α作為一種重要的由單核-巨噬細胞以及T細胞產生并釋放的因子,它可以促進炎癥性反應的發(fā)生和參與免疫調節(jié)的過程。病理生理學認為TNF-α參與引起腸道黏膜損傷的機制是:TNF-α通過促進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釋放,同時生成白三烯以及氧自由基,并且誘導合成的一氧化氮可以引起腸黏膜細胞的損傷,從而導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固有的膜內小血管形成不同程度的微小血栓,破壞腸道黏膜的微循環(huán)并加重人體的缺血缺氧狀態(tài)。此外,TNF-α在與炎癥性細胞作用后還可以加重腸黏膜損傷作用。IL-6是一種多向性的細胞因子,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它通過激活NF-κB使細胞間的黏附分子表達,從而促進炎性腸病患者體內的中性粒細胞和上皮細胞的相互作用。IL-8是由上皮細胞、單核細胞等產生的中性粒細胞趨化和活化因子,研究顯示它在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為評估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4〕。
1 何林方.不同潰瘍性結腸炎分級與病情嚴重度的關系及其對重癥UC診治的警示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1.
2 詹立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檢測及臨床意義〔J〕.北方藥學,2014;11(6):85.
3 Wang S,Zhou T,Zhai JP,et al.Effects of Modified Sanhuang Decoction enema on 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colonic mucosa interleukin-1β,interleukin-6 levels in ulcerative colitis rats〔J〕.Chin J Integr Med,2014;20(11):865-9.
4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炎癥性腸病協作組.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8):5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