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花
【摘 要】在初中思品課堂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利用思品課堂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良好品質(zhì)。教師應該對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學生的生活來實施思品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教學回歸生活本質(zhì)。因此,初中思品教師應該重視生活教育,構建生活化的初中思品課堂,實現(xiàn)回歸生活的教育,為思品課堂教學指明方向。
【關鍵詞】初中思品課;生活化;構建方法
教育應服務于生活,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生活,體驗生活的快樂。生活化趨勢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也是世界各國德育發(fā)展的趨勢。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所以作為一名思品課教師要使教育回歸生活,回歸社會,就要構建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課堂,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發(fā)展,學有所獲,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感悟和領會教材知識,提高學生對勞動、就業(yè)、消費、投資等經(jīng)濟生活的選擇能力,對政治事務的參與能力,對先進文化的認同能力,也讓學生體驗到生活和生命的樂趣,從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
因此,上好一堂課,猶如制作一道精美的菜肴,從原材料的選擇、火候的把控、佐料的使用以及出鍋后的擺盤,一步步都要精心準備。以生活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真正享受“精神大餐”。
一、預熱
做過菜的人都知道,做菜前得有個思路,這個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菜的品相。上課亦然,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思路來構建課堂,再好的材料和學生也不太可能上出好的課堂效果。備課之前,我認為應理清這樣幾個原則:一取材要本土化、生活化;二要通過案例得出課堂教學的結論,不能用案例來證明結論;三對學生設立預設環(huán)節(jié),及時生成。
二、選材
確定做什么菜后,選材考究、佐料恰當,是菜肴美味的基礎。選取什么樣的案例材料,搭配什么樣的“佐料”,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情景,才能讓我們的教材內(nèi)容生動豐富起來呢?實踐告訴我們,使用那些脫離學生實際的經(jīng)典例子,遠不及把自己身邊的事例或者師生的生活經(jīng)歷融入課堂中給我們帶來的教學效果好。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教學中,我選用本地城區(qū)大型企業(yè)“巨寶公司”空氣污染的案例,這家企業(yè)是一家專門生產(chǎn)筆記本電腦外殼的大型企業(yè),企業(yè)位于城區(qū)西北,生產(chǎn)線啟動后,空氣污染嚴重。群眾經(jīng)常通過網(wǎng)絡、寫信等方式到相關部門上訪,政府及環(huán)保部門也多次查封其生產(chǎn)線,但企業(yè)玩“躲貓貓”游戲,不久又恢復生產(chǎn),而且還拿出當初政府招商引資與其簽定的優(yōu)惠協(xié)議,聲稱企業(yè)被查封所受損失要由政府賠償。我根據(jù)這個案例,課堂上設置了不同層次的問題:①公民哪些權利受到了侵犯?②居民圍堵企業(yè)和有關部門的做法是否違法?為什么?③要真正行使并保障自己的權利應怎么做?培養(yǎng)學生辨證地、多角度地看問題,樹立正確行使權利的意識。最后追問:公民應該怎樣正確行使權利?由于這個案例就在學生身邊,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課堂效果出人意料的精彩。
三、生成
材料選定后,成就美味的關鍵就是火候的把握了。怎樣來控制“火候”?用我們所選的材料生成重難點呢?這關系到整堂課的成敗。
《學會承諾》是蘇教版八年級的內(nèi)容,本課前兩框闡述生活中有哪些承諾,以何種形式存在以及承諾的重要性。本框題主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作合理承諾,身體力行實現(xiàn)承諾,實現(xiàn)知行合一。與承諾相關的材料很多:一諾千金、曾子殺豬、“油條哥”、“雞蛋哥”……古今中外都有。但這樣的經(jīng)典材料能吸引學生嗎?能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嗎?我想與其使用那些“高高在上”的例子,不如選取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同時讓學生參與其中。最后我確定用我家人網(wǎng)店經(jīng)營茶葉的案例作為教材和生活的切入點,圍繞網(wǎng)店經(jīng)營中的喜與憂的事例來組織教學。板塊一,小組合作討論:為我家網(wǎng)店可以作出哪些服務承諾出謀劃策。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是通過討論、正誤辨析,得出承諾前量力而行,承諾時要慎重的結論。板塊二,結合旺旺聊天記錄,與最近的時事聯(lián)系,設置問題:當承諾準時發(fā)貨的茶葉突然遭遇斷貨的情況該怎么辦呢?是毀約還是守諾呢?學生們繼續(xù)幫我出謀劃策,并從中感悟到承諾后要盡力而為,重踐諾。板塊三,皆大歡喜收尾,網(wǎng)店的成功為課堂畫上圓滿的句號,讓學生從中也找到了成就感,有效的落實了教學目標。
四、升華
考究的食材奠定美味的基礎,恰當?shù)幕鸷蚴敲牢兜年P鍵,但菜肴的味道如何,得裝盤,品嘗后才知道。課堂上如何將我們的情緒恰如其分的展示出來;如何讓學生表達真實想法;如何把預設和生成之間的關系處理好······這些都需要“裝盤”的藝術,都需要我們在課堂上恰當把握,靈活巧妙的處理,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升華,“留有余味”。只要我們拿出一輩子就做一個“拿手菜”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挑戰(zhàn)自我,相信我們的菜會越做越精美,我們的課會越上越精彩。
總之,構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是思想品德新課程改革的趨勢,社會生活是思想品德課的源泉,只有緊密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才能使思想品德課迸發(fā)生機和活力,取得實效。但在今天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和開放的課堂里,一方面拓展學習的時空,另一方面把學習生活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獲得個體的自由和解放。
【參考文獻】
[1]王樹平.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社會實踐研究[D].河北教育(綜合版),2007.Z1
[2]程江莉.《新課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的探索》[D].《陜西教育(教學版)》
[3]屈小英.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