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英
(鐵嶺市委黨校遼寧鐵嶺,遼寧 鐵嶺 12000)
政德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廣泛的歷史范疇,對于公務員政德內涵的界定,會隨著時代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新時期公務員政德是理想信念、政治素質、價值取向、思想作風、職業(yè)精神以及道德操守等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是內化于無形、外顯于有象的復合體。在公務員政德建設方面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公務員政德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體制機制相對存在一些管理真空,或者管理漏洞,形成權力本為、官本位思想。一些公務員往往“唯上”,注重政績,忽視政德。對公務員政德的考察注意不夠,對公務員政德的考察帶有主觀色彩;考察干部看表面的多、重GDP的多、重顯績的多,全面考察的少。缺乏政德問責機制。目前,我國行政問責的法律規(guī)定比較零散、薄弱,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范。要建立有效的政德問責,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作保障,必須通過法律明確規(guī)定行政問責主體、問責對象、問責方式、問責程序、問責事項等。
在傳統(tǒng)的體制下形成的以權力為核心的體制與機制,迫使人們把“行政權力”作為爭奪的目標。行政權力是一種完全自主控制和決定的權利,可為可不為。與此同時,現(xiàn)在公務員的制度仍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公務員的錄用、考核、晉升、監(jiān)督制度仍然不夠完善,大量存在著“任人唯親”和“裙帶關系”的現(xiàn)象,滋生了行政不作為的土壤。一些公務員缺乏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理想追求,缺乏干凈干事的良好形象。導致了一些公務員工作勁頭不足,責任心缺失,對群眾的冷漠加劇。
為政之德的第一要義就是要為人民干事創(chuàng)業(y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最終都要體現(xiàn)在干成事上。但有的公務員宗旨意識淡薄,有的同志對上級、對大款是公仆,鞍前馬后、唯恐不周;對下級、對群眾則是主人,不理不睬、盛氣凌人。眼下,最不能小視的是,一些黨員干部有享樂主義的思想。一些黨員干部講究吃吃喝喝,有的干部是非界限模模糊糊。導致干部自身形象受到損害,執(zhí)政的公信力公信度受到影響,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大打折扣。
1.將政德建設納入制度建設內容。彌補制度設計缺失,填補管理真空。2011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強調,對干部德的考察,要堅持把個人述職、民主測評、個別談話、民意調查、實績分析和年度考核、巡視監(jiān)督、關鍵時刻考驗等多方面多渠道的考察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歷史、辯證地評價干部的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德建設在強調自覺的同時,更應該強調與法制等強制手段的配合;在強調自律的同時,更應該強調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jiān)督。
2.加大對公務員政德的考察、評價力度。在政德方面有問題的一律不能提拔重用,這是政德建設的最大推動力。落實中組部發(fā)布《關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突出“德”在官員標準中的優(yōu)先地位和主導作用,把德的考核結果體現(xiàn)到官員的選拔任用、培養(yǎng)教育、管理監(jiān)督等各個方面。國家公務員局近日制定《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培訓大綱》,要求“十二五”時期對全體公務員進行一次職業(yè)道德輪訓,并將職業(yè)道德作為公務員選拔任用的重要標準、考核獎勵的重要依據、監(jiān)督約束的重要手段。此舉旨在增強政府和公務員隊伍的公信力、鞏固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基礎。出臺干部政德考察辦法,在公務員考察中引入干部政德專項考核,在政德考核結果運用上堅持獎優(yōu)罰劣,建立政德檔案,用于記載干部政德表現(xiàn)。同時,把政德表現(xiàn)作為干部獎懲、使用的重要依據。只有把考核結果運用到位,才能充分發(fā)揮考核的導向、激勵和約束作用,使政德考核成為推動干部隊伍政德建設的有力杠桿。
3.信息公開,完善政德問責機制。行政主體有義務把行政行為的依據、過程向人民公開,接受人民監(jiān)督,用公開、透明行政的意識代替暗箱操作行政的意識。公民了解行政行為的過程,有利于增強那些不負責任、不積極履行職責的公務人員的法律意識、服務意識,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每一個公務員,都要拎著烏紗帽干事,不能捂著烏紗帽做官。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這是現(xiàn)代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則。要實現(xiàn)政德問責由權力問責到制度問責的轉變。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xié)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實現(xiàn)政德問責由彈性問責到剛性問責、由封閉系統(tǒng)問責到開放系統(tǒng)問責、由問責主體主要是官員到問責主體主要是民眾的轉變。
1.以政德引領選人用人導向。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是加強政德建設的風向坐標。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促進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是培養(yǎng)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關鍵。公務員政德在道德范疇中屬于最高范疇,具有時代性、示范性表率作用。
2.重視宣傳,營造輿論氛圍。通過知識競賽、文藝匯演、主題演講、作品展評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加強輿論宣傳,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輿論部門要開辟專欄,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努力形成各方重視、人人參與的工作格局,在全社會營造為政以德、風清氣正、干事創(chuàng)業(yè)、科學發(fā)展的濃厚氛圍。切實做到“有才有德者上,有才無德者讓,無才無德者下”,引導廣大干部自覺地把品德修養(yǎng)落實到工作實踐中去。
3.以政德打造和維護社會環(huán)境。有德無才,難擔重任;德高才淺,難成大事;有才無德,必然貽誤事業(yè)。失去了“德”的操守,就失去了為人處世的根本,也就失去了干部選拔任用的意義。因此,我們要把政德作為一種環(huán)境來打造和維護。我們要按照政德理論和干部隊伍實際,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作為政德建設的保證,把政德方面的無形要求有形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力爭形成“人人修政德、事事講政德、處處比政德”的濃厚氛圍。
1.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各級公務員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中國歷代思想家既重視以德修身,也重視從政以德?!盀檎缘拢┤绫背?,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保ā墩撜Z》)“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保ā盾髯印罚┻@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國政德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安耪?,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敝矣邳h、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時刻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共產黨人的修德之基。德有形,官有品,民有本,黨的事業(yè)就有了保障;德無標,官無形,民無基,必將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公務員的政治素養(yǎng)、道德形象、政德水準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全體成員的道德狀況。
2.牢記宗旨,問德于民。公務員要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德于民。加強政德建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服務工作大局、服務人民群眾為宗旨,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解難事、辦難題,把“在其位,謀其政”的責任意識轉化為服務人民群眾的強大動力??垂珓諉T不僅要看政績,而且要看為政之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憂人民之所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培養(yǎng)政德,在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過程中弘揚政德。自覺摒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做法,不圖虛名聲、不求假政績,真正把群眾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謀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民心。
3.提升人格力量,注重內在修煉。“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古往今來,政德是社會穩(wěn)定、清明政治之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于公務員來說,就是以良好的品德做人、做事、做官。做人只有修德,才能安身立命;做事只有講德,才能成就事業(yè);做官只有重德,才能凝聚人心。從高尚的人格中,人們能感受到品端、才高、識廣等素質條件所顯示的影響力。各級公務員必須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還需要我們親力親為,做好民眾表率。公務員要有“面對誘惑,心存恐懼”的意識,以平和之心對“名”,以知足之心對“利”,自覺堅持潔心,潔身,潔行。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突破的能力,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堂堂正正做人是加強政德建設的基礎,清清白白從政是加強政德建設的核心。
總之,加強公務員德建設,既是現(xiàn)實的理論問題,又是迫切的實踐問題。把公務員隊伍政德建設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來抓,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以其實現(xiàn)公務員政德建設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