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燕
(開封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 河南開封 475000)
HCV感染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有研究指出,HCV感染與干燥綜合征關系密切,抗SSA/Ro52抗體為干燥綜合征檢測的標志性指標,HCV感染者也常見這種自身抗體,因此對抗SSA/Ro52抗體進行檢測具有重要意義[1-2]。本次研究對開封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HCV感染患者、同期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患者、干燥綜合征患者、健康體檢者進行抗SSA/Ro52抗體及其IgG亞型檢測,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開封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HCV感染者60例,同期SLE患者56例,干燥綜合征患者23例,健康體檢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自愿接受研究。各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抗SSA/Ro52抗體及其IgG亞型檢測??筍SA/Ro52抗體檢測:采取免疫印跡法檢測,所需免疫印跡膜條包被有17種抗原,可同時對相應抗體進行檢測。抗體條帶顏色比臨界質控條帶深者為陽性。IgG亞型檢測:采取間接ELISA法檢測,以健康人群對照血清的吸光度(±s)作為臨界值,檢測結果≥臨界值者為陽性,<臨界值者為陰性。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抗SSA/Ro52抗體檢測結果 HCV感染者抗SSA/Ro52抗體陽性率較SLE以及干燥綜合征患者低(P<0.05),HCV感染者的單項陽性率高于SLE以及干燥綜合征患者(P<0.05)。見表1。
表1 抗SSA/Ro52抗體檢測結果[n(%)]
2.2 IgG亞型檢測結果 HCV感染者、SLE、干燥綜合征陽性患者IgG1亞型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HCV感染者、SLE、干燥綜合征陽性患者IgG亞型檢測結果比較[n(%)]
Ro52蛋白屬于干燥綜合征A型蛋白的一種組成成分,曾有文獻報道,干燥綜合征患者中可檢出SSA/Ro52抗體,在SLE、系統(tǒng)性硬化癥、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患者中也可檢出[3]。HCV感染與SSA/Ro52抗體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約23.1%的HCV感染者血清中可檢出SSA/Ro52抗體。曾有學者對288例HCV感染者展開了SSA/Ro52抗體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陽性率為12.8%。現(xiàn)階段,臨床上對單項SSA/Ro52抗體陽性的臨床意義存在一定的爭議。國外曾有學者將抗SSA/Ro52抗體同抗SSA/Ro60抗體和抗SSB/La抗體進行區(qū)分,并將其作為獨立的血清學指標。而另有學者則提出,單項檢測抗SSA/Ro52抗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干燥綜合征與HCV感染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抗SSA/Ro52抗體有可能為干燥綜合征與HCV感染之間的“橋梁”之一[4]。Ro52蛋白在免疫調節(jié)系統(tǒng)中屬于一種重要的表達蛋白,免疫調節(jié)系統(tǒng)某些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紊亂,破壞Ro52蛋白的存在環(huán)境,從而表現(xiàn)為免疫力過強,容易誘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5]。對 HCV感染患者而言,機體內Ro52蛋白的存在環(huán)境有可能遭到了破壞,因此機體固有的免疫力增強,導致高滴度抗Ro52抗體產(chǎn)生,進而誘發(fā)干燥綜合征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次研究中出于對HCV感染者檢測抗SSA/Ro52抗體及其IgG亞型的意義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HCV感染者、SLE患者以及干燥綜合征患者展開SSA/Ro52抗體及其IgG亞型檢測。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HCV感染患者抗SSA/Ro52抗體陽性率較SLE以及干燥綜合征患者低,HCV感染單項陽性率高于SLE以及干燥綜合征患者。這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6]。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HCV感染者、SLE、干燥綜合征陽性患者IgG1亞型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證實,HCV感染與SSA/Ro52抗體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在今后的臨床檢驗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為HCV感染的診斷和鑒別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7-8]。綜上所述,HCV 感染者抗 SSA/Ro52抗體陽性時,臨床醫(yī)生應高度懷疑干燥綜合征以及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避免出現(xiàn)漏診或者是誤診現(xiàn)象。
[1]武建國.SLE和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新分類標準[J].臨床檢驗雜志,2013,31(7):481 -483.
[2]李慧,高致遠.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甲胎蛋白出現(xiàn)鉤狀效應一例[J].檢驗醫(yī)學,2012,23(9):11 -13.
[3]丁偉良,劉奇,黃鶯,等.血清抗F蛋白抗體與HCV基因分型及丙型肝炎的關系[J].臨床檢驗雜志,2012,17(1):87 -88.
[4]馬子東,馮朋,李傳杰,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甲狀腺疾病相關性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2(7):109 -111.
[5]劉柘,王姿,馬盼,等.HCV核心抗原檢測在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中的臨床價值[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4,1(7):65 -68.
[6]蔣孝華,謝玉桃,蔡亞平,等.HCV1b型NS4B基因慢病毒載體構建及其在 LO2細胞中的表達[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12(23):98-99.
[7]謝清玲.某縣人群HCV感染情況及危險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13):45 -47.
[8]林文浩,鐘慧霞,張俊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25(6):3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