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守兵
?
語用視角下的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
蔣守兵
摘要:語文是一門教授學生學習語言運用的學科,所謂語用能力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語文教師從語用的視野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語用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就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簡單和生動。所以本文就從語用學的角度入手,分析語用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和優(yōu)勢,教師應該如何采用語用學進行課堂教授,有哪些要注意的問題,以及采用了語用學教學后學生語水平的變化。
關鍵詞:語用;語文教學;學生
所謂語用學就是以具體的語境下的情節(jié)、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為基礎,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感受,并通過這些感受來提高自身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語用學廣泛運用在多年級的語文教學當中,對于順利的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水平都有著重要意義。語用學屬于語言和文字運用的學科。它強調學生們的文字理解能力,文字的運用能力。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主要教授的內容包括:文本當中的基本文字知識,比如說字詞的識別、語句結構的學習,掌握文本中基礎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法。另外,還要教授學生如何理解文本的內涵,這樣的詞句用在這里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還是很機械的采取了照本宣科的語文教學。比如對于這篇文章,首先對生詞進行講解,然后就針對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重點語句向學生提問,這句話說明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變化等等,還有就是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段,找到文章的邏輯結構。這些方法雖然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的語文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卻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就厭煩了這種教學方式。長此以往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上起到了消極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們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性格和特點,巧妙的運用語用學進行教學工作。
1.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來制定教學計劃
不同年級的學生性格、特點、知識儲備水平都大相徑庭,所以我們必須采取不同的語用教學模式。比如說一二年級的學生,年紀小,活潑好動,老師就應該在課堂上運用一些小游戲,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注意不要照本宣科的講授課文。而且要把教學重點集中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理解字詞上。反之,對于五六年級等高年級學生們,語文老師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們理解文本含義,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等等。比如說這篇文章表達了什么樣的內容,為什么這個人物要有這樣的動作和語言等等。只有依照不同年齡段孩子們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建立起多層次的語用教學模式
語用教學不能僅僅著眼于對文章字詞的認識,對語段的邏輯分析,而要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文學習能力。也就是說要進一步開發(fā)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在閱讀一篇文章后,要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體會,評價這篇文章內涵和主旨。也就是說一篇文章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閱讀材料,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們在特定情境下的語文創(chuàng)造能力。比如說《黃山奇松》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老師就可以讓小學生們在閱讀文章后,結合自己的實踐生活體驗,上臺來介紹一下黃山景色,還可以讓學生們展開想象,寫出或畫出其他的黃山奇松,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另外,多層次的語用教學要求老師從傳統(tǒng)的講字詞變成教語言。生詞是學不完了,但是關鍵是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表達手法和語言風格。一篇美文的語言往往各有特色,要么氣勢磅礴,要么優(yōu)美動人,總之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語境下語言的表達能力。其次,語用教學還讓學生從過去的死板的閱讀變成有目的的去閱讀。如果單純的按照課后習題的要求對文章進行閱讀,禁錮了學生的思想自由,也讓他們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說可以讓學生們發(fā)揮自己特長,用自己的眼光去理解和閱讀課文,復述課文。最后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能用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把對文章的感悟寫出來,并且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3.加強對各種語文資源的利用
教師們要起到重要的表率作用,在上課時就不能僅僅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比如對于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老師在朗讀文章時就一定有抑揚頓挫,一定要有課堂感染力。因為這是一篇具有感情的文章。另外,老師們也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各類美文,這樣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老師可以定期舉辦交流會,讓學生們把近期讀過的好文章好書本帶來,大家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同時老師也可以推薦一些好書和名著供學生在課外閱讀。在交流的時候,老師要特別注意使用語用學的方法,讓學生們從全方面多角度來解讀這篇文字,從人物的感情,思想,好詞好句出發(fā),可以讓學生口頭表達出來或者用書面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就能真正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助于良好語文習慣的養(yǎng)成。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語用教學的課堂與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課有很大區(qū)別。它側重的是實踐和知識相結合,注重對學生綜合聽說讀寫能力的教育。語用教學展現(xiàn)的教育觀念是讓學生們在有趣的語文課堂學習中能夠收獲綜合的語用能力,學生可以在老師布置的話題下完成口語的訓練和寫作的訓練,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水平與藝術修養(yǎng),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以及同學間的感情。
參考文獻:
[1]劉仁增.讓語文回家――劉仁增語用教學新思路[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元華.語用學視野下的語文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朱湖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