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濤 陳 磊
女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調查研究
王文濤1陳 磊2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風險社會的背景下,他們的生命、財產面臨著各種風險,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有利于保障大學生健康、安全的成長。本文以重慶市某高校為例,對女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了女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淡薄的原因,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女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關鍵詞】風險社會女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風險也不斷的擴散。在每個人的生活和發(fā)展中,都不可避免的受到社會風險的沖擊和考驗。在大學中,相對于男生來說,女大學生是大學中的弱勢群體,她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維權觀念欠缺,社會經驗不足,社會閱歷簡單,同時她們又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獨立生活的能力比較差,所以女大學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更容易面臨著人身、財產安全問題,女大學生因為搭黑車而遭到性虐、搶劫甚至被殺害的犯罪現(xiàn)象屢見不鮮,雖然它們僅僅是獨立的個案,但是因為涉及到女大學生這一弱勢群體,從而掀起了一股針對女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討論的熱潮。
本次調查采用網上問卷的方式,對某校在校女大學生進行隨機調查。本次調查共收到網絡問卷241份,經過篩選和甄別,有效問卷215份,問卷的回收率為89.2%,本次調查樣本中,大一85人,大二62人,大三46人,大四22人,其中,文史社科專業(yè)學生84人,理工科專業(yè)學生73人,文體專業(yè)類學生58人,調查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抽樣調查的要求。
(一)安全意識方面
在本次調查中,有122名女大學生表示父母、親人和老師經常提醒她們注意安全,并會傳授一些安全防范的知識和經驗,有89人表示父母、親人和老師偶爾提醒她們注意安全,從來沒有做出提醒的所占比例很少;雖然有199人認為父母、親人和老師安全提醒非常有必要,但是女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仍然不高,對于安全防范的知識和經驗只是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的階段,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調查發(fā)現(xiàn),女大學生主動關注和學習安全防范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比較差,同時,雖然父母、親人和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向她們傳授安全防范的知識和經驗,但是她們普遍只是處于被動接受的階段,認為危險離自己很遠,自己不會發(fā)生安全事故,安全防范意識和風險意識淡薄。
(二)寢室安全方面
學生寢室中所面臨的主要安全隱患是不合理用電與財物失竊。在用電安全方面,當問及同學們所在的寢室是否經常使用大功率電器(如:熱得快、燒水壺、電飯煲等)時,大多數(shù)同學表示寢室沒有大功率電器,也沒有用過,但是仍然有35人表示寢室有大功率電器,并且用過,占樣本總數(shù)的16.28%;有199人表示,女生寢室沒有私拉亂扯電線現(xiàn)象的發(fā)生,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92.56%,但是,在問及女大學生自己認為寢室中最大的安全隱患是什么的時候,仍然有117人認為不合理用電是寢室當中最大的安全隱患,占總樣本的54.42%。在財物安全方面,有158人在離開寢室時會記得鎖上門并切斷電源,但是有51人偶爾會記得,加上學校對學生寢室的嚴格管理,有206人表示她們的寢室沒有發(fā)生過財物丟失現(xiàn)象,占總樣本的95.81%。
總體而言,女大學生寢室較少存在安全隱患,原因是學校日常的常規(guī)管理工作非常嚴格,寢室管理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女生寢室禁止男生和陌生人員進入,保證了各個寢室的財物安全;同時,寢室管理員也會經常、不定時的深入到各個學生寢室,抽查有無使用大功率電器、私拉亂扯電線等現(xiàn)象,提醒她們平時注意用電安全和財產安全,將學生寢室中的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三)交通安全方面
在交通安全的調查中,女大學生主要選擇的出行方式有公交車、出租車、自行車、黑車等,黑車成為女大學生出行的一種比較普遍的交通方式,有178人偶爾或經常坐黑車出行,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82.79%,在坐黑車的過程中,普遍會遇到諸如人員超載(73.95%)、未達目的地半路下車(23.72%)、強行加價(22.33%)等情況;在調查中,有85.12%的同學表示會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但是仍有14.42%的同學表示在生活中,她們有時遵守交通規(guī)則,有時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
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述情況,一是因為大學生年輕氣盛,耐性差,經常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而且也不愿意花費時間來等待乘坐正規(guī)的交通工具;二是黑車靈活性強,不受客運部門的約束,加之黑車沒有正規(guī)的行車手續(xù),運行成本較低,所以價格便宜,女大學生受利益的驅使,普遍的存在坐黑車的現(xiàn)象;三是相關部門疏于對黑車的監(jiān)管,使黑出租盛行,擾亂了正常的交通出行秩序。
(四)網絡安全
通過對女大學生網絡安全方面的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女大學生的防騙意識淡薄,在調查的215人中,有43人明確表示曾經輕信了網絡上的信息而被騙過,究其原因,有71.63%的同學會因為網購、網上注冊賬號等需要,把自己重要的個人信息(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公布在網上。有93.29%的女同學表示會經常網購,網購已然成為女大學生的一種購物潮流,但是,有高達63.27%的同學表示她們曾經親身經歷過網絡詐騙,網購物品與網上描述不符、調退貨麻煩、不開具正規(guī)發(fā)票等現(xiàn)象非常普遍。再者,網絡兼職也是女大學生受騙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學生是非辨別能力差,很容易輕信網上的兼職信息,從而上當受騙。
女大學生安全意識薄弱、警惕性差,在網購和網絡兼職過程中很容易上當受騙,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女同學一旦上當受騙,出于面子的考慮,不敢報案,甚至不敢告訴別人,導致遭受的財產損失難以被追回。
(一)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女大學生安全防范知識教育
女大學生是學校中的弱勢群體,很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在新生入學教育或者是日常的安全知識講座中,要有針對性的設置一些有關女大學生的內容,例如: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女大學生的自我防衛(wèi),如何防火、防盜、防網絡詐騙等,從而提高女大學生的安全防衛(wèi)意識;加強女大學生安全文化建設,在宣傳欄、寢室等場所張貼安全宣傳材料,印制諸如《女大學生安全知識手冊》等形式的安全宣傳冊,人手一冊,并納入到考試的范圍;同時,要充分的發(fā)揮學校新媒體的作用,利用微信、微博、論壇等新媒體平臺,以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安全防范小知識,提高女大學生的安全知識儲備。
(二)優(yōu)化安全育人的校內外環(huán)境
學校要采取實際行動,切實提高學校食堂飯菜的質量,吸引學生盡量到學校食堂用餐,同時學校要聯(lián)合地方相關部門,加強對學校周圍餐廳的管理,提高校外餐廳的餐飲質量,保障學生的用餐安全,遠離不健康的食品;加強輿論引導,優(yōu)化安全育人的校園環(huán)境,積極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嚴格管控校外車輛出入校園,保衛(wèi)處加強校園巡邏,維護校園秩序,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保證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形成良好的校園安全氛圍;開展“安全教育月”等一系列活動,傳授安全防范知識,教給學生正確的生活方式;設置學生安全聯(lián)絡員,密切關注班級內學生的各種動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上報年級輔導員。
(三)形成學?!蠋煛议L一體化安全教育模式
提高女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離不開學校、老師和家長三方面的相互配合和互相支持。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積極動員和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醫(yī)療保險或相關的商業(yè)保險,使學生的生命財產有所保障;老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在班級內配備學生安全聯(lián)絡員,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積極建議學生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著重的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意識和危機意識,教育孩子要有主見,遇事不要慌,要沉著應對。建立學?!蠋煛议L溝通交流的長效機制,加強學校、老師和家長三者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共同保障學生的安全成長。
(四)定期開展安全危機演習
安全防范意識只存在于頭腦中是不行的,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演練來強化學生的風險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將安全危機演習納入到新生軍訓的內容當中去,可以利用軍訓的機會,集中開展消防演練、交通安全演練等科目的演習,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去親身體驗風險和危機,培養(yǎng)學生遇到危機和安全事故時沉著冷靜,不慌不亂的能力,同時在實踐中傳授給學生安全逃生的方法和技巧。
(五)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并納入教學計劃
編寫和更新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相關教材,成立專門的教研機構,定期發(fā)布安全信息,制定詳細的安全教育計劃;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對任課老師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的培訓,要求任課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適當?shù)拇┎逡恍┕舶踩闹R,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安全觀,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開設安全知識教育課程,通過向同學們傳授安全防范知識、經驗和方法,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和風險觀,培養(yǎng)學生在行動之前做出良好的風險預測和決策的能力,保障自身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提高女大學生的自我防衛(wèi)能力。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對于國家來說至關重要。女大學生是大學校園里的一個特殊群體,相比于男生,她們安全意識淡薄、警惕性較差,思想過于單純,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提高女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引導她們樹立正確的安全觀,提高她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要努力構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長效機制,提高在校女大學生安全意識,保障她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郁濤.當代大學生安全意識調查與研究[J].時代教育,2011,3(3).
[2]崔德華.風險社會背景下大學生風險防范意識教育探析[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3]劉鳳梅.風險社會背景下大學生風險理性意識的培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5).
(作者單位:1.長江師范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2.長江師范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長江師范學院校級科研資助項目“風險社會背景下女大學生安全意識的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4QN046)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王文濤(1987—),男,漢族,山東壽光人,長江師范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陳磊(1989—),男,漢族,寧夏中衛(wèi)人,長江師范學院學生工作處,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