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昌堃 孫人杰 楊博文
新形勢下高校獎學金制度的效用分析及對策研究
姜昌堃 孫人杰 楊博文
高校獎學金制度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在校大學生發(fā)揮著激勵、引導和資助功能。在當前高校教育思想和方式發(fā)生深刻變革的形勢下,高校獎學金制度也存在著宣傳覆蓋面小,評定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影響了高校獎學金的效用發(fā)揮。本文對影響高校獎學金效用發(fā)揮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探討,并提出了提高獎學金效用發(fā)揮的具體對策。
高校獎學金;效用發(fā)揮;對策分析
高校獎學金是政府、學校和社會為表彰和鼓勵優(yōu)秀學生而設立的,既體現(xiàn)了國家、社會對大學生成長的關心,也體現(xiàn)了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在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前高校教育思想和方式發(fā)生深刻變革的形勢下,高校獎學金也存在著吸引力減退,效用發(fā)揮不明顯等諸多問題。創(chuàng)新和完善高校獎學金制度,促進其效用發(fā)揮,不僅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關注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高校獎學金制度是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自1986年在部分高校試點實施以來,高校獎學金制度隨著學生資助體系的改革不斷發(fā)展,從單一的政府出資發(fā)展為國家、政府、企業(yè)、社會、高校等多方出資,種類數(shù)目繁多,成為涵蓋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不同學歷層次的獎學金制度。因此,高校獎學金可以說是由國家、政府、高校以及社會等出資,在物質和精神上對優(yōu)秀學生實施的獎勵和表揚,以激勵其更好的學習和生活。高校獎學金制度是以高校獎學金為中心而建立起來的一項重要獎勵和激勵制度,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制度,也是我國高等教育資助體系的基本構成部分。
1、激勵作用
高校設置獎學金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大學生勤奮刻苦、拼搏進取,因此獎學金制度也被看成是一項激勵制度。通過多年的實踐,獎學金作為學生工作者手中一個重要的表彰手段,漸漸成為了學生認可度最高的榮譽之一。通過獎學金的有效激勵,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促進其成長成才,更有利于形成優(yōu)良的學風、校風,為學生學習成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激勵的過程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自覺的提高各項素養(yǎng)和思想覺悟是必要的。
2、教育引導作用
高校獎學金制度的教育引導作用是指獎學金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具有導向性作用。由于獎學金的份額有限,自然存在著競爭,而各高校根據(jù)自身的培養(yǎng)目標制定的獎學金評定體系作為評定的依據(jù),很自然地對學生行為起到了教育引導作用,不斷地引導學生按照學校所要求的行為準則來調整行為,朝著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發(fā)展。
3、資助育人作用
高校獎學金是大學生資助政策的重要組成之一。雖然獎學金評審與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是由于獎學金制度具有獎優(yōu)促劣、鼓勵上進的導向作用,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獲得,因此,獎學金對于家庭貧困的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他們大都希望通過這種途徑,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jīng)濟上的困難,另一方面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獎學金對學生的物質和精神有雙重扶助功能,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心懷感恩之心,培養(yǎng)感恩意識。
高校獎學金制度實施以來,給予了學生經(jīng)濟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肯定,在促進學生拼搏進取、成長成才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宣傳覆蓋不夠廣,評定體系不完善等原因,獎學金的效用并沒有全部發(fā)揮,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宣傳覆蓋不夠廣,激勵作用不突出
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shù)急劇增多,獎學金的增長幅度已無法滿足在校學生的基本需求,多數(shù)院校的獎學金所占比例不足在校學生的25%,獎學金的受眾面較小,很難影響到更多的學生,進而激發(fā)所有學生奮發(fā)學習的動力。同時由于現(xiàn)行的高校獎學金制度重評比、輕宣傳的特點,獎學金的宣傳教育不足使很多學生對獎學金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不少學生認為一般的獎學金獎勵額度不高,獲得與否沒有太大的關系,而獎勵金額較大的獎學金名額又太少,是為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準備的,與自己無關,很多同學將金錢作為爭取獎學金的主要動機,將獎學金與物資獎勵劃上等號,忽略了獎學金體現(xiàn)的榮譽價值,對獎學金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影響了獎學金的激勵作用發(fā)揮。
2、評定體系不完善,教育引導作用不全面
高校獎學金評定的主要測評指標體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專業(yè)素質、綜合素質等。專業(yè)素質的評定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一定的客觀性,而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測評指標由于很難形成絕對客觀的量化標準,測評指標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部分高校為了保證獎學金評定過程中的客觀公正,只將學習成績作為獎學金評定的測評標準,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的評定流于形式,未形成完善的獎學金測評指標體系。給學生造成了獎學金唯成績論的思想,從而忽視了自身道德品行的修煉及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獎學金的教育引導作用未全面發(fā)揮。
3、思想道德教育不深入,育人作用不明顯
在獎學金的評定過程中過于注重評定流程、標準的制訂,忽視了獲獎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獲得獎學金只是自身努力的結果,自己成績優(yōu)異、綜合素質高,獲得獎學金是理所應當?shù)模瑳]有正確認識到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更沒有通過自身的努力回饋社會的想法。部分獲獎者甚至不注重作為先進者應有的表率作用和榜樣作用,缺乏對自身的嚴格約束,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引導全體同學共同進步的作用,使獎學金的育人作用不明顯。
1、做好點面結合,擴大獎學金覆蓋范圍
通常成績優(yōu)秀或者綜合素質高的學生更易成為高校獎學金的獲得者,這類學生是獎學金評定中的“點”,為增加獎學金的覆蓋范圍,我們可以拓寬獎勵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面”,多設置單項獎學金獎項,鼓勵學生發(fā)掘和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潛能,如: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精神文明、文體活動、突出貢獻等單項獎學金。同時,對于后進學生,本著不放棄的原則,可以設立學習進步獎學金,為后進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表現(xiàn)與受表彰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存在意識和進取精神。
2、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榮譽效應
獎學金的宣傳主要包括評定前對于獎學金項目的宣傳和評定后對獲獎學生的宣傳。對獎學金項目的宣傳可以加強學生對獎項的認識,有助于擴大獎學金的影響力,增強評選結果在師生中的認可度,而對獲獎者個人經(jīng)歷的宣傳報道可以拉近廣大學生與獲獎勵者的距離,讓大家明白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xiàn)的。通過廣泛宣傳他們的優(yōu)秀事跡,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為廣大學生樹立榜樣,切實提高獎學金的“含金量”。此外,獎學金的發(fā)放也是獎學金發(fā)揮功能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獎學金的導向和激勵功能,我們通過宣傳報告會、獎學金表彰大會等形式將獎學金的發(fā)放與宣傳教育功能結合起來,形成“榮譽效應”。
3、物質獎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注重精神激勵作用
獎學金首先是一項榮譽,是對同學過去一段時間成績的肯定,其次獎學金是基于榮譽的一筆物質獎勵。因此在獎學金的評定過程中,在合理分配獎學金金額、給予物質獎勵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對學生思想上的引導,教育學生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榮譽觀,不支持學生只重視物質的獎勵。學校在對同學的思想教育上,應注意強調精神激勵,引導同學們樹立榮譽意識,更加全面合理地去認識獎學金。
4、完善獎學金評定體系,發(fā)揮獎學金引導作用
完善獎學金評價體系,明確獎學金的獲獎條件對于獎學金引導作用的發(fā)揮有著重要的作用。獎學金評價體系完善主要是針對獎學金評定條件中的不確定條件尤其是綜合素質發(fā)展進行相應的計劃,高校應根據(jù)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和學校精神以及學生不同的成長時期設定獎學金評價標準,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避免重外在輕內在,重硬件輕軟件的傾向。使獎學金的評價標準可以實實在在的引導學生成才,體現(xiàn)學校的教育理念。
5、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樹立學生感恩意識
在獎學金評定工作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注重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教育學生珍惜自己的榮譽和獎勵,使其明白獲得獎學金是國家、社會對自身的認可和關注,應常懷感恩之心,立報國之志,并將這種意識傳遞給更多的同學,在同學中間真正起到帶頭作用。通過獎學金激勵效用的發(fā)揮,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發(fā)展和升華,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實質性提高,實現(xiàn)獎學金目標的道德優(yōu)化。
[1]潘玉駒,嵇小怡.高校學生獎學金制度的改革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學,2002,01:52-53.
[2]陳婉琳.對高校獎學金制度問題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04:55-57.
[3]張浴日.論高校獎學金制度德育功能的發(fā)揮[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11:156-157.
[4]嚴秋菊,張璠,曹陽.我國目前獎學金制度的缺陷及對策[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7,05: 77-78.
[5]姚新玲,楊雙.高校獎學金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教育(高教),2014,08:18-19.
[6]王曉晨.高校獎學金制度激勵作用優(yōu)化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5:270-271.
(作者單位:大連海事大學116026)
姜昌堃(1988—),男,遼寧大連人,大連海事大學學生思想政治指導員、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