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愛
美國版“愚公移山”
文/簡愛
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的一個沙漠區(qū),聳立著一座五彩繽紛、充滿創(chuàng)意元素的人造“山”。這座“山”出自一位8旬老翁萊納德·奈特之手,他命名它為“救贖山”。令人驚嘆不已的是,為了完成這一偉大創(chuàng)舉,萊納德整整用了24年時間,從未間斷。
1931年出生的萊納德,參加過朝鮮戰(zhàn)爭,干過焊工、電工、吉他老師以及畫家,可謂生活閱歷豐富,人生充滿傳奇。36歲時他成為基督徒,每去一次教堂,都會讓他感覺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使得他的靈魂不僅得到洗禮更在升華。他對耶穌基督越來越敬仰,也越來越感受到上帝的愛無處不在。于是,一種念頭油然萌生:他覺得自己不只是上帝的孩子,更是上帝派來的使者,他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更多的人享受這種愛的恩賜。
熱衷旅行的萊納德成了義務(wù)傳教士。他的腳步在哪里,他對上帝的愛就在哪里。漸漸地他越來越不滿足于這樣的施教,如何最大程度地傳遞上帝的福音,他苦苦思索著。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同一個夢境經(jīng)常在他的睡眠中出現(xiàn):耶和華站在某個地方?jīng)_著他頷首微笑。
20世紀(jì)80年代中期,萊納德乘坐自制的熱氣球遨游在加州的上空時,看到了科羅拉多的一片沙漠,這片空曠浩瀚的沙漠在陽光的照射下正發(fā)著點點金光。他腦海中出現(xiàn)了那個重復(fù)了多次的夢,臆想中的“山”漸漸清晰,仿佛一座憑空而起的高聳著十字架的沙漠之山就在眼前,他異常激動,為自己大膽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shè)想欣喜若狂。于是當(dāng)機立斷,做出了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決定:留下來,造“山”。
接近花甲的萊納德從此步入造“山”生涯。他先是用卡車一趟又一趟拉來稻草和黏土,一點一點地堆積;買來各種顏色的油漆涂料,一點一點地描繪……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稻草的霉味和油漆味長時間刺激著他的氣管和肺部,他得了肺病。病痛沒有讓他停止手中的活計,在從很遠(yuǎn)的地方買來的藥物的支撐下,他堅持著每天一定要完成的目標(biāo)。長期沒有電、水、空調(diào)、電話,萊納德就每周去一次“最近”的鎮(zhèn)上,買來食物和必備的日用品。由于長期營養(yǎng)匱乏,他的身體日漸消瘦,身上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很多次差點命喪黃泉,但他沒有退縮,爬起來仍然繼續(xù)“工作”。
萊納德的眼睛被強光刺射,被油漆熏,視力越來越下降,最后幾乎全盲。有一次他顫顫巍巍摸索著爬上云梯修復(fù)不完善的“畫”,不慎摔下來骨折,但是堅強的毅力使得他奇跡般地重新站了起來。直到生命垂危,他仍然堅持著他的造“山”工程。
除此之外,他還飽受著沙漠帶來的炎熱和風(fēng)沙,宿于擺滿《圣經(jīng)》的簡陋的茅草屋內(nèi),造“山”的同時他也不忘施恩,養(yǎng)活著幾十只流浪貓……
當(dāng)銀灰色的十字架矗立在足有四層樓高的“山”尖時,他無比欣慰;當(dāng)碩大醒目的“godislove”在不同顏色的背景下絢麗奪目地出現(xiàn)于眼前時,他反復(fù)覺得上帝正報以他贊許的目光,似乎這偉大的杰作不是出自他的手,而是上帝獻(xiàn)給沙漠的一個禮物。
萊納德驚人的壯舉終于迎來世人的矚目:這座“寫”滿基督信仰和圣經(jīng)話語、富有愛和創(chuàng)意的“救贖山”,被幾個旅游愛好者發(fā)現(xiàn),迅速引來了各地的游客前來光顧并被專業(yè)旅游雜志《LonelyPlanet》列為全美4000處必到景點之一;2002年,美國國會將救贖山列入了“國寶”。2007年5月,它被評為國家財富并受到美國民族藝術(shù)社團的表彰。
曾經(jīng)的荒漠之地在萊納德的手中變?yōu)橐粔K寶地,他本人也因此成為被崇拜的對象。他憑借著愛和信仰,用24年“書寫”了現(xiàn)代版愚公移山,創(chuàng)造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奇跡!